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二 法律與生活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第二框 積極維護人身權利 導學案【課標解讀】政治認同: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是民法的重要內容。科學精神:人們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法治意識:侵犯他人人身權利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公共參與:在社會生活中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互聯網活動中善于依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體系構建】【核心知識點】一、生命健康俱可貴1、人身權利(1)民法優先保護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原因: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前提,人格尊嚴是人之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人身權利2、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1)為什么保障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①地位: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②作用: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體是承載生命健康的物質載體,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2)如何保障①民法典把這三項權利置于人格權編的前列②侵犯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3)含義:(知識拓展)①生命權: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如:非法剝奪生命,致死。②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受法律保護為內容的權利。如:致殘③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心健康受法律保護為內容的權利。如:致病。二、姓名肖像受保護1、姓名權(1)姓名權的含義姓名權是自然人對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權利。為什么保護姓名權姓名是我們用來表現自我、區別于他人的符號,姓名總是與特定個人相聯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個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保護姓名權的要求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4)姓名權在生活中的體現①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由父母決定其姓名。②成年后有權自己決定繼續使用或者改變姓名,但是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③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譯名、姓名的簡稱等,參照姓名權加以保護。2、肖像權(1)肖像的含義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2)肖像權的行使與保護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權。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三、名譽隱私不可侵(1)名譽的含義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2)名譽權和榮譽權的保護①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②民事主體享有榮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2、隱私權(1)隱私的含義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隱私權的保護法律保護個人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3)保護隱私權的意義①民法保護隱私權,是對憲法規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權利的落實。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4)依法保護個人信息①必要性:個人信息與隱私權密切相關,受到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方式處理他人個人信息。②處理個人信息的原則: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③法律明確保護個人信息的意義:對于保護自然人的人身與財產權利、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習題演練】1、某醫院藥劑科藥劑師杜某與該科副主任胡某工作上發生矛盾,杜某蓄意報復,冒充患兒高某的家長寫實名舉報信投訴胡某錯發藥品導致患兒服藥后產生不良反應,后胡某遭到停職檢查,精神也受到損害。杜某的行為侵犯了( )①胡某的名譽權 ②胡某的姓名權③高某家長的姓名權 ④高某家長的名譽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在某市農村文化禮堂巡回演出中,趙某拍攝到演員馬某的劇照并制成表情包,配上“黑不溜秋土包子”的侮辱性文字,發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導致他人對馬某的挖苦、嘲諷。趙某侵犯了馬某的( )①名譽權②身份權③隱私權④人格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甲用其拾得的乙的身份證在丙銀行辦理了信用卡,并惡意透支,致使乙的姓名被列入銀行不良信用記錄名單。經查,丙銀行在辦理發放信用卡之前,曾通過甲在該行留下的乙的電話(實為甲的電話)核實乙是否申請辦理了信用卡。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甲侵犯了乙的姓名權 B.甲侵犯了乙的名譽權C.甲侵犯了乙的信用權 D.丙銀行不應承擔責任4、女青年胡某因在一檔電視相親節目中言辭犀利而受到關注。有網民對其發動“人肉搜索”,在相關網站首次披露胡某的曾用名、兒時相片、家庭背景、戀愛史等信息,并在網站上捏造胡某曾與某明星有染的情節。網民的行為侵犯了胡某的( )①姓名權 ②肖像權 ③隱私權 ④名譽權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 B A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