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導學案【課標解讀】政治認同:知道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堅定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科學精神:了解村委會和居委會的內容,能夠區分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積極、主動、有序參與基層群眾自治。【體系構建】【核心知識點】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含義是指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特點與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層民主具有發生領域的基層性、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2、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1)村民委員會①性質: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職能: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③產生: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④管理:有效途徑: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民主的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2)居民委員會①性質: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職能: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③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③產生: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④管理: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1、發展基層民主(1)原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實踐:在我國農村和城市,廣大人民群眾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基層民主實踐活動。2、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途徑(1)民主選舉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2)民主協商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②開展: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3)民主決策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②要求:按民主決策要求,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做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4)民主管理①要求: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②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5)民主監督①原因: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② 要求: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3、發展基層民主的意義(1)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2)發展基層民主,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3)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有效途徑。(4)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習題演練】1、近年來,某地積極探索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打造區、街道、社區三級微服務平臺,形成“黨建引領、社區主導、社工參與、情感治理、數據賦能”五大機制,構建起以“大數據、微服務”為主要特色的社區治理和服務綜合體系,被評為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這啟示我們,加強基層治理( )①要統籌發揮街道、社區的政府管理職能②要以向基層放權賦能、減輕基層負擔為前提③需要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④要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理念,提高治理智能化、專業化水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要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廣大群眾要把能人找出來、選上來,打造強有力的帶頭人隊伍,助力鄉村振興。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有利于( )①更好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②鞏固完善基層政權組織形式,有序開展黨委和村委工作 ③推動村“兩委”班子協調運轉,培育新時代農村帶頭人 ④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作為基層自治主體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國家首批批復115個縣級單位試點鄉村治理新模式。通過首批試點探索一批路徑方法,健全一批政策制度,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形成一批工作抓手,探索鄉村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徑,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有利于( )①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能力②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推進基層民主進程③擴大村民自治權利,拓寬村民自治途徑④健全基層政權體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某市積極探索網上群眾工作新路徑,建立健全網絡民意吸納、網民訴求辦理、網上問政監督等服務群眾聯動機制,以網絡為橋梁,及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用心用情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服務群眾聯動機制( )①豐富了人民群眾參與民主實踐的形式②體現了我國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③拓寬了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的途徑④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了線上群眾自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李先生向社區提出了解決人車分流問題的建議。在街道黨總支牽頭下,社區多次召開物業、商鋪及李先生等居民共同參與的意見征求會議,最終形成了反映整體訴求的社區生活秩序優化方案。方案的落地增強了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這一過程( )①提高了公眾維權意識和協商式監督的積極性②體現了對社區治理成果認同和共享的廣泛性③實現公眾意見征詢從決策前向決策后的延伸④表明黨和人民是利益一致、同心同向的整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 A A B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