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七 年級 生物 學科 集體備課主備人 評價等級課題 消化和吸收 課型 新授 課時安排 共 2 課時 授課班級第 1 課時 授課時間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發生了變化。(2)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發生變化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關。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學會如何設計探究實驗來檢驗自己的假設。(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動手實踐、與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目標(1)學會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時獲取新知識。(2)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增強對學科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學重點 1、說明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唾液的分泌、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都有關。2、概述淀粉在口腔中的變化,初步說出“消化”的概念。3、嘗試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以圖、表的形式制定探究計劃。4、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教學難點 1、學生小組合作,嘗試學生自主制定探究計劃。2、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并分析實驗結論。學生活動 教師導學【鞏固舊知】 1、食物中含有 、脂肪、蛋白質、 、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2、糖類、脂肪、蛋白質既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 。其中 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質,脂肪一般作為備用能源物質,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 。導入新課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位,里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對于食物,口腔是不是僅僅起到嚼爛食物的作用呢? 質疑:甜的物質又是什么呢?饅頭變甜與什么有關?提出問題教師啟發:人在發燒的時候沒有胃口,吃飯不香。邊吃飯邊喝水會影響消化。根據剛才同學嚼饅頭,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和兩個“啟發”,你準備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進行探究呢?教師演示:在饅頭上滴幾滴碘液,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知道淀粉是饅頭的主要成分。教師出示該探究實驗的提示內容,為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打好基礎。淀粉沒有甜味,淀粉分解后的麥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變藍,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進行的。口腔的溫度大約37℃。確定問題制定實驗探究計劃每小組從四個問題中選擇一個問題,并根據教師的提示和課桌上的實驗器材制定實驗探究計劃。教師強調一定要確保實驗變量的單一性。實施實驗探究計劃組織學生實施計劃實驗一組:1號2號饅頭狀況饅頭碎屑饅頭塊是否加唾液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攪拌攪拌不攪拌溫度37度37度滴加碘液預測現象不變藍變藍實驗現象??實驗分析??實驗二組:1號3號饅頭狀況饅頭碎屑饅頭碎屑是否加唾液2ml唾液2ml清水是否攪拌攪拌攪拌溫度37度37度滴加碘液預測現象不變藍變藍實驗現象??實驗分析??實驗三組:1號4號饅頭狀況饅頭碎屑饅頭碎屑是否加唾液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攪拌攪拌攪拌溫度37度60度滴加碘液預測現象不變藍變藍實驗現象??實驗分析??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教師對各小組作出實驗評價,肯定學生在探究實驗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素養,將學生探究實驗過程中不規范的例子與學生進行交流:1、實驗中有哪些不足之處,如何改進?2、有的組,放在清水中的饅頭碎屑遇碘為什么沒變藍? 3、與其他組的實驗結果作比較,變藍的深淺程度為什么不一樣?1號小燒杯不變色2號小燒杯淺藍色3號小燒杯藍色總結:通過藍色深淺的不同,學生可以很容易理解饅頭變甜的決定因素是唾液,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起了輔助作用。 學生思考并體驗:找兩名同學到講臺前體驗:甲同學把一塊饅頭放入口腔中充分咀嚼,乙同學把同樣大小的饅頭放入口腔中,不咀嚼。甲同學感覺到甜,乙同學沒有感覺到甜。小組討論:學生邊思考邊分析饅頭變甜、不變甜的原因,而且通過預習已經知道變甜的物質是麥芽糖。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試著說出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中轉變成能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學生體驗咀嚼饅頭的過程后,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找出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饅頭變甜與唾液有關系嗎?饅頭變甜與舌的攪拌、牙齒的咀嚼有關系嗎?溫度影響饅頭變甜嗎?唾液的濃度影響淀粉的消化嗎?學生認真體會教師給出的提示,適當加以補充,準備制定計劃。各小組確定問題,作出假設,以簡圖、表格的形式設計實驗方案。各小組到前面開始展示本組的探究計劃,展示程序為:1、本組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假設、變量分別是什么;2、本組設計的實驗方案是什么;(可以以簡圖的形式,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3、預測的實驗結果是什么。在展示過程中,其他組的同學認真聽,提出質疑和意見。學生按照本組完善好的實驗探究計劃,利用實驗器材實施實驗探究計劃。每組匯報自己的實驗結論,并與假設對比,分析失誤的的原因,交流成功的經驗。學生談談實驗給他們帶來的哪些啟示:1、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2)不能邊吃飯邊喝水…板書設計 1號2號3號4號饅頭狀況饅頭碎屑饅頭塊饅頭碎屑饅頭碎屑是否加唾液2ml唾液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是否攪拌攪拌不攪拌攪拌攪拌溫度37度37度37度60度滴加碘液預測現象不變藍變藍變藍變藍實驗現象????實驗分析????實驗結論: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唾液都有關。 教后反思 用學生生活體驗來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再運用知識去去解釋生活現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實驗興趣。讓學生能夠形成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發想問題的良性循環。這節實驗課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學生在最后“分析失誤的的原因,交流成功的經驗”這一環節,感覺有的同學分析不夠徹底,交流的不夠充分,這也是今后實驗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