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1.2 誰輕誰重教科版一年級下冊內容總覽單元主題01教學目標02新知導入03新知講解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目錄作業布置07板書設計08單元主題科科是一個非常愛問問題的小男孩。在他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經常問“媽媽,糖為什么是甜的?”“媽媽,為什么你比我高呀?”“媽媽,爸爸嘴上面一圈黑黑的是什么?”“爸爸,你怎么不和我一起上幼兒園?”……媽媽每天都要想著如何去回答科科的問題,于是媽媽給他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科科特別喜歡看。現在科科上了小學,懂得了如何去觀察和發現,所以他對身邊周圍的物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學目標《誰輕誰重》科學觀念: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科學思維:知道可以通過預測、掂量、稱量等方法來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稱量比預測和掂量能更準確地比較物體的輕重。探究實踐:會使用簡易天平,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輕重和大小適當的物體可作為稱量的表準物。態度責任:能在預測、掂量中發現問題,進一步增強探究物體輕重的欲望,并尋求科學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新知導入從前,有一只小鴨子,它覺得自己的身體比其他動物都要重,因此它認為自己一定很強大。于是,小鴨子開始向其他動物挑戰,比比誰更重。它先去找小猴子,小猴子用尾巴掛在樹枝上,輕松地蕩來蕩去。小鴨子跳了跳,覺得自己比小猴子重多了,于是非常得意。接下來,小鴨子又去找小兔子比重量。小兔子輕盈地跳躍著,一下子就跳過了小河。小鴨子卻因為太重,幾乎要被河水沖走。最后,小鴨子找到了大象。大象輕輕松松地用鼻子吸了一口水,然后噴向天空。小鴨子看了直瞪眼,它發現自己的體重在大象面前根本不算什么。小鴨子終于明白,每只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不能僅僅因為體重而自大或者自卑。從那以后,小鴨子不再和別人比重量,而是學會了欣賞和尊重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小故事新知講解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乒乓球木塊塑料塊小橡皮大橡皮我們如何知道物體的輕重呢?新知講解當然是木塊最重,乒乓球最輕了。我覺得最重的應該是大橡皮。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木塊和塑料塊一樣大嗎?它們的輕重一樣嗎?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通過預測量木塊重,塑料塊輕。方法一:猜一猜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通過預測,大橡皮重,小橡皮輕。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方法一:猜一猜新知講解乒乓球是空心的,所以通過預測,木塊重,乒乓球輕。方法一:猜一猜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拿在手里掂一掂。方法二:掂一掂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你能用掂一掂的方法給這些物體按輕重排排隊嗎?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請小組中前兩名同學先掂,從5種物體中先找出最輕的記作1,最重的記作5,記好后拿出來,然后再請小組中后兩名同學從剩下的3個物體里面再找出最輕的那個記作2,最重的記作4,最后剩下的就是3。實驗要求: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15243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方法三:稱一稱天平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使用方法:1、天平使用前要調平衡;2、當天平平衡時,表示天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使用方法:3.一邊盤里放被測物體,另一邊放曲別針,當兩邊平衡時曲別針的數量就代表了物體的重量。4.最后比較曲別針的數量。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15342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新知講解我們三次排序的結果是怎樣的?哪種方法更準確?活動二:研討物體預測掂一掂稱一稱253141524315342新知講解用簡易天平稱量是比較準確的,也是比較科學的方法。活動二:研討拓展提高不銹鋼活動三:拓展陶瓷這兩個形狀相似,大小相同的碗,一樣重嗎?拓展提高=40個曲別針=80個曲別針重活動三:拓展拓展提高為什么相同形狀和大小的兩個碗不一樣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物體,它們的輕重可能不同。稱的種類拓展提高體重秤彈簧秤案秤電子秤桿秤磅秤大家來填空1、兩個相同形狀和材料的物體,越大的越( ),越小的越( )。2、兩個形狀和大小都相同的物體,材質不同,它們的輕重( )。3、同樣大小的棉花和鐵塊,( )比( )重。大不同鐵塊棉花課堂練習小大家來判對錯1、預測不能準確地判斷出物體的輕重。( )2、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掂量的辦法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 )3、同樣大小的兩個物體,它們的重量可能是不同的。( )4、掂量和天平稱重一樣準確。( )課堂練習×√√√大家來選一選1、比較物體的輕重,最準確的方法是( )A. 用天平稱量 B. 用手掂量 C. 估計預測2、如圖,小動物比體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兔子最重B. 小熊和小猴子一樣重C. 小猴子最輕A課堂練習C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什么?每個小組試一試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可以用眼睛觀察預測,可以用手掂量,還可以用簡易天平來稱量,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的結果準確程度的不同,用簡易天平稱量更準確一些。1.課下搜集各種稱的資料,和同桌交流。2.找找生活中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物體。作業布置板書設計2.誰輕誰重用眼睛觀察——預測比較輕重的方法 用手掂量用簡易天平稱量天平是一種更準確、更科學的稱量工具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課時《誰輕誰重》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觀念: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科學思維:知道可以通過預測、掂量、稱量等方法來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稱量比預測和掂量能更準確地比較物體的輕重。探究實踐:會使用簡易天平,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輕重和大小適當的物體可作為稱量的標準物。態度責任:能在預測、掂量中發現問題,進一步增強探究物體輕重的欲望,并尋求科學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難點:掌握使用簡易天平的方法。三、評價任務(根據需要設計評價量規)1.根據原有知識,認識物體的基本特征——輕重。評價量表1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星等我們如何知道物體的輕重呢? 用原有知識回答,根據回答給予1——2顆星 ( )2.通過探索活動,利用輕重對物體進行排序。評價量表2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星等探究前 按照自己的想法預測排序結果并記錄下來,得2顆星 ( )探究過程 1.嘗試用掂量的方法比較物體質量的大小,并在此將比較結果記錄下來,得2顆星。 2.嘗試用標準物稱量的方法排序,得2顆星。3.通過兩個問題研討三次排序結果,并進行比較,進而發現三種方法的優劣。評價量表3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星等第一種預測的方法 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1-2顆星 ( )第二種掂量的方法 學生回答出當物體輕重差不多時,會出現不同的判斷結果,給予2顆星。 ( )第三種用標準物測量 學生回答出精確,適合測量更多的物體,給予2顆星。 ( )四、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一)情境導入 1.情境導入 科科有個好習慣,就是每天睡覺前都會讀一個小故事,今天科科讀了一個關于小鴨子的故事。 課件出示故事內容 從前,有一只小鴨子,它覺得自己的身體比其他動物都要重,因此它認為自己一定很強大。于是,小鴨子開始向其他動物挑戰,比比誰更重。 它先去找小猴子,小猴子用尾巴掛在樹枝上,輕松地蕩來蕩去。小鴨子跳了跳,覺得自己比小猴子重多了,于是非常得意。 接下來,小鴨子又去找小兔子比重量。小兔子輕盈地跳躍著,一下子就跳過了小河。小鴨子卻因為太重,幾乎要被河水沖走。 最后,小鴨子找到了大象。大象輕輕松松地用鼻子吸了一口水,然后噴向天空。小鴨子看了直瞪眼,它發現自己的體重在大象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小鴨子終于明白,每只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不能僅僅因為體重而自大或者自卑。從那以后,小鴨子不再和別人比重量,而是學會了欣賞和尊重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 讀完故事,科科問媽媽:“媽媽,你是不是比我重呀?因為你是大人,我還是個孩子。”媽媽點了點頭,說:“我是比你重,不只是因為我是大人,因為有的小孩子也會比大人重的哦,如果想比誰輕誰重,我們要到體重秤上稱一下,才知道哦。” 師問:請問同學們,你同意科科媽媽的說法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誰輕誰重的問題。 揭示課題:誰輕誰重 通過故事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學生通過故事情境了解不同的動物會有不同的體重,同時了解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和體重有關,對能夠聯系本節內容的,老師給予積極評價(二)探究活動 評價活動一:物體按輕重排序 1.猜一猜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物體朋友,你們來認識一下吧,看看它們都是誰?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這些物體朋友對自己的輕重不是很清楚,所以想請同學們給它們排排隊,看看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那我們就來幫助一下它們吧。我們先來猜一猜誰重誰輕,好嗎? 同學舉手回答,預測誰重誰輕 課件出示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物體的輕重產生了不同的意見,那到底誰輕誰重呢?請大家先來觀察這兩個物體。 課件出示木塊和塑料塊 師問:木塊和塑料塊一樣大嗎? 生齊答:一樣大 師:是的,木塊和塑料塊一樣大,在比較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時,你能快速地知道誰輕誰重嗎?它們的輕重一樣嗎? 小組討論,舉手回答 出示預測結果: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通過預測量木塊重,塑料塊輕。 師問:那如果大小不一樣的呢?如何比較輕重 課件出示小橡皮和大橡皮的圖片 同學預測 出示預測結果: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通過預測,大橡皮重,小橡皮輕。 師問:那乒乓球和木塊呢,它們大小不同,材質也不同,誰輕誰重呢? 同學預測,舉手回答 出示預測結果:乒乓球是空心的,所以通過預測,木塊重,乒乓球輕。 師小結:同學們預測得非常好,那我們再來預測一下乒乓球和塑料塊。 同學預測,舉手回答 師小結:乒乓球和塑料塊,都比較輕,但是誰更輕呢,好像通過觀察并不能準確地判斷出是乒乓球重還是塑料塊重,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比較這兩個物體的輕重呢? 2.掂一掂 生舉手回答:可以拿在手里掂一掂。 大家一起嘗試,回答出結果 師問:你能用掂一掂的方法給這些物體按輕重排排隊嗎? 課件出示 小組討論,預測結果 課件出示實驗要求:請小組中前兩名同學先掂,從5種物體中先找出最輕的記作1,最重的記作5,記好后拿出來,然后再請小組中后兩名同學從剩下的3個物體里面再找出最輕的那個記作2,最重的記作4,最后剩下的就是3。 小組合作,通過掂量,得到五種物體的輕重結果 課件出示 師小結:用掂量得到的結果是乒乓球最輕,大橡皮最重,其中木塊比塑料塊輕,可是我們總覺得木塊要重一些,看來掂量也不是很準確,那有沒有更準確測量出物體輕重的方法呢? 小組討論,認真思考 3.稱一稱 課件出示天平的圖片 師問:大家認識這個工具嗎? 生舉手回答 師:對,它叫天平,是一種稱重工具,大家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可以借助這個工具來完成物體輕重的測量呢?如果可以的話,那我們要怎樣稱量呢? 師:我們現在完成稱量的是簡易天平,先來認識一下簡易天平的使用方法 課件出示使用方法: 1、天平使用前要調平衡; 2、當天平平衡時,表示天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 師解釋:有了簡易天平,下面我們就要選擇合適的標準物進行比較,誰更合適呢? 生舉手回答 預測:砝碼、硬幣等等 師提示:得是小而輕,容易放在盤里的物體。 引導學生說出曲別針(我們之前用過哦) 師小結:所以為了方便,我們常用曲別針作為標準物,所以第三步是 課件出示使用方法: 3.一邊盤里放被測物體,另一邊放曲別針,當兩邊平衡時曲別針的數量就代表了物體的重量。 4.最后比較曲別針的數量。 師:怎么樣,你學會了嗎?下面就讓我們來實際操作一下,看看如何用簡易天平進行稱重測量吧。 小組合作,利用簡易天平稱重物體 課件出示 師小結:利用我們稱重的結果,給5種物品排排序吧。 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 師小結: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利用簡易天平稱重的結果和之前預測的、掂量的不太一樣呀。 評價活動二:研討 師提問:我們三次排序的結果是怎樣的?哪種方法更準確? 課件出示三次排序結果 師解釋:那你知道為什么前兩次的不準確嗎?因為預測本來就是猜的,所以不太準確;掂量是因為不同的人的感覺可能不同,所以也不準確,而且掂量的次數多了,也容易亂;用簡易天平稱量是比較準確的,也是比較科學的方法。 評價活動三:拓展 1.師:老師這里有兩個碗,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它們形狀相似,大小相同,但是它們一個是不銹鋼碗,一個是陶瓷碗,那它們一樣重嗎?我們可以用我們今天認識的簡易天平去稱量一下。 小組合作,交流操作結果 課件出示 生齊答:陶瓷碗重 生產生疑問:為什么相同形狀和大小的兩個碗不一樣重? 引導學生感受不銹鋼和陶瓷的重量不同 課件出示: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物體,它們的輕重可能不同。 2.稱的種類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簡易天平,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稱,它們在不同的環境下,可以稱量出不同的物體。 課件出示 活動一: 通過上節課認識的物體,引入新課,會讓大家覺得很熟悉,同時也容易理解。 通過同學們預測物體的輕重,可以大致了解同學們對輕重的認識。 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預測并不能準確判斷物體的輕重,尤其是材料不同,體積不同的物體之間的比較,由此引出下一個探究活動——掂量。 讓學生根據實驗要求,進行掂一掂的實驗,從而比較五種物體的輕重。 通過掂一掂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對輕重差不多的兩個物體是無法判斷出誰輕誰重的。讓學生感受比觀察更準確地判斷物體輕重的方法,同時引出新問題,讓學生意識到掂量這個方法還不夠準確,還要想別的辦法進行測量,比如借助工具。 介紹簡易天平和標準物——曲別針,讓學生明白簡易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通過分析回形針數量,判斷物體的輕重,同時也可以發現利用簡易天平來稱量是一種比較準確地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活動二: 幫助學生總結、分析,讓學生明白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 活動三: 將所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 通過認識稱的種類,了解生活中都有哪些稱,從而感受稱作為一種標準的稱量工具的作用。 活動一: 教師通過學生表現進行評價:根據學生對上節課出現的物體進行回顧和認識。 從表面猜測物體的輕重,對輕重有個初步的理解。 觀察并比較兩兩不同物體的輕重,從而理解通過預測不能準確地判斷物體的輕重,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 根據實驗要求,進行掂一掂的實驗,親自感受五種物體的輕重,老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給予指導。 小組用簡易天平對5種物體進行稱重,記錄回形針的數量,從而根據回形針的數量將5種物品按輕重排序。老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給予指導,并作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 活動二: 積極引導,總結出自己三次排序的結果,感受結果的不同,老師根據結果給予評價。 活動三:利用簡易天平稱量兩個形狀相似,大小相同,材質不同的碗的重量,感受它們重量的不同,自己總結出結論。 通過圖片和老師的講解,認識生活中不同的稱,從而理解稱的作用。(三)知識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什么?每個小組試一試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可以用眼睛觀察預測,可以用手掂量,還可以用簡易天平來稱量,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的結果準確程度的不同,用簡易天平稱量更準確一些。 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內容。 教師考查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及時給予評價。四、成果集成大家通過用手掂量,和用簡易天平稱量5種物體的輕重,比較哪種方法更準確,從而理解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同時也感受到簡易天平是一種準確、科學的承重工具。五、作業設計【知識技能類作業】大家來填空1、兩個相同形狀和材料的物體,越大的越( ),越小的越( )。2、兩個形狀和大小都相同的物體,材質不同,它們的輕重( )。3、同樣大小的棉花和鐵塊,( )比( )重。大家來判對錯1、預測不能準確地判斷出物體的輕重。( )2、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掂量的辦法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 )3、同樣大小的兩個物體,它們的重量可能是不同的。( )4、掂量和天平稱重一樣準確。( )大家來選一選1、比較物體的輕重,最準確的方法是( )A. 用天平稱量 B. 用手掂量 C. 估計預測2、如圖,小動物比體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兔子最重B. 小熊和小猴子一樣重C. 小猴子最輕答案:大家來填空1、重 輕2、不同3、鐵塊 棉花大家來判對錯√ 2、√ 3、√ 4、×大家來選一選1、A 2、C【綜合實踐類作業】小宇、小剛和小軒在使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輕重,他們在使用天平時都有出現錯誤的地方,你能幫他們指出來嗎?(答案:小宇:天平沒有放在水平處;小剛:天平使用前要調節至平衡狀態;小軒:回形針要逐個添加。解析:天平是非常精密的測量工具,使用要規范。首先要把天平放到水平的桌面上;然后調節天平平衡,使指針指到“0”刻度;測量時要一枚一枚地放回形針,直到兩端平衡為止。)板書設計2.誰輕誰重 用眼睛觀察——預測 比較輕重的方法 用手掂量 用簡易天平稱量 天平是一種更準確、更科學的稱量工具七、教學反思本節課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用簡單的實際操作來探索稱量不同物體的準確方法。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已經發現并總結了簡易天平可以準確地稱量出物體的輕重,以此為基礎給出問題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屬碗一樣重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判斷。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物體》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教科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主題 科科是一個非常愛問問題的小男孩。在他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經常問媽媽“媽媽,糖為什么是甜的?”“媽媽,為什么你比我高呀?”“媽媽,爸爸嘴上面一圈黑黑的是什么?”“爸爸,你怎么不和我一起上幼兒園?”……媽媽每天都要想著如何去回答科科的問題,于是媽媽給他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科科特別喜歡看。現在科科上了小學,懂得了如何去觀察和發現,所以他對身邊周圍的物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就讓我們跟著科科一起去看看他都有什么發現吧。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 學習內容: 1.1物體一定的特性與功能: ①觀察并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能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1.2空氣和水是重要的物質: ①認識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②觀察并描述水的顏色、狀態、氣味的特征。 2.2物質的溶解和溶液 ①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如食鹽和白糖等;有些物質很難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學業要求: 能舉例說出生活中常見物體和材料的外部特征,能說出空氣和水的形態特點。 能依據一些外部特征對常見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能利用感官和觀察工具(如放大鏡等)進行觀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簡單圖形表達想法。 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事物外部特征表現出探究興趣;能仔細觀察和比較,如實表達觀察到的現象;愿意使用工具輔助觀察。 知道常見物質有些能在水中溶解,有些則很難溶解。 能操作簡單的實驗,觀察和描述某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對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產生探究興趣,能客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教材分析 “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是小學生物質科學領域學習的開端,指向“組成世界的物體能夠依照它們的性質進行測量、分類和描述”這一科學核心概念。物體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中最為常見,一年級學生對其有直觀感受,他們對物體性質的理解又將為他們持續建立材料和物質的概念打下基礎。為此,“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從具有固定形狀的物體到一瓶水,再到一袋空氣,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們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以加深他們對物體具有質量、形狀等特征的理解。 教科版小學科學(新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圍繞“物體”這一主題,共設置了7課時,有《發現物體的特征》、《誰輕誰重》、《認識物體的形狀》、《給物體分類》、《觀察一瓶水》、《它們去哪里了》、《認識一袋空氣》。教材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第1課到第4課是認識具有固定形態的物體,并對其根據性質特征進行分類;第5課是認識沒有固定形態的水;第6課了解水的特征——溶解性;第7課是運用前面學到的探究方法認識一袋空氣的特征。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大多為6、7歲,他們對物體的認識主要圍繞質量、體積、狀態等表現特征展開。在面對一個物體時,一年級學生大多可以說出其最明顯的特征,如黃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學生大多不會描述那些不顯著的特征,如與質量和體積相關的特征。通常,只有當描述物體特征的任務明確指向與質量或體積相關的特征時,學生才能說出哪個更大、哪個更重。盡管一年級學生掌握的詞匯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體的特征,但是他們認識物體的主要困難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認識物體的角度,不能從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體,無法穩定地從物體的外部特征、質量和體積三方面認識物體。單元目標 1.科學觀念: (1)我們的周圍存在很多物體,物體具有形狀、大小、輕重等特征。 (2)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 (3)了解許多物體具有固定的形狀,形狀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 (4)知道水是無色、無味、會流動、透明的。 (5)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不能溶解。 (6)認識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2.科學思維: (1)如何通過對比的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 (2)如何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知道不同的物體,會有不同的擺放或堆放方式。 (4)如何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 (5)如何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體充分混合。 (6)知道空氣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描述的。 3.探究實踐: (1)用各種感官觀察和描述不同的物體。 (2)知道輕重和大小適當的物體可作為稱量的標準物。 (3)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比較出不同物體的形狀有所不同。 (4)學會按不同的標準給物體分類。 (5)在對比觀察中,知道水可以流動,但無固定形狀。 (6)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7)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空氣的特征,來觀察和描述空氣的一些特征。 4.態度責任: (1)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它們具有一定的特征。 (2)認識到掂量、稱量等方法的準確程度不同。 (3)認同物體的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 (4)意識到材料是可回收利用的。 (5)體會水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6)認可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 (7)體會到空氣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單元結構化活動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會利用眼、手、鼻等器官和兩兩對比的方式對常見固體、水、空氣進行觀察,會用科學詞匯從多角度描述物體的特征。 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 1.分層設置單元測試 2.會運用對比的方法,觀察物體的特征和物體放入水中后的變化情況。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 (或問題) (一般1-2個) 達成評價1觀察課發現物體的特征我們的周圍存在很多物體,物體具有形狀、大小輕重等特征1.如何通過感官觀察和描述不同的物體。 2.怎樣通過兩兩對比的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1.能通過物體的形狀、大小、輕重等特征認識物體。 2.能通過感官觀察和描述不同的物體。1實驗課誰輕誰重感受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被測量。怎樣通過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明白輕重和大小適當的物體可作為稱量的標準物。1觀察課認識物體的形狀知道許多物體具有固定的形狀,形狀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比較出不同物體的形狀。1.知道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的平鋪方式。 2.認同物體的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1實驗課物體的分類能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1.生活和生產中有哪些物體需要進行分類。 2.分類的方法有哪些。學會按不同的標準給物體分類。1觀察課觀察一瓶水知道水是無色、無味、會流動、透明的。學會用詞匯描述對水的觀察結果。在對比觀察中,知道水和洗發液一樣,可以流動,但與木塊相比,水無固定形狀。1實驗課它們去哪里了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不能溶解。1.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2.能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1觀察課認識一袋空氣認識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空氣與木塊、水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掌握如何運用感官,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空氣的特征,描述空氣的特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1.2誰輕誰重 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1.2誰輕誰重 課件.ppt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一下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物體》 單元教學規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