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訂約履約 誠信為本3.1訂立合同學問大一、【課前導學】1、合同的含義、類型;2、訂立合同原則(特點)、意義;3、合同的法律保障。4、合同訂立的兩個階段;5、要約的含義、當事人和要求;承諾的含義和要求;6、有效合同與無效合同。7、合同訂立的判斷與合同形式 ;8、口頭合同和書面合同的含義、優缺點、適用范圍。二、【知識梳理】一、生活離不開合同1.合同的含義: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2. 合同的種類:常見的有買賣合同、贈與合同、租賃合同、運輸合同等3.訂立合同的自愿原則(特點)必須由訂立合同的各方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即就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終止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以實現各自的利益。名詞點擊: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將其期望發生法律效果的內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現于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是民事主體自由意志的體現,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具有決定性意義。4.訂立合同的意義①在市場經濟中,市場交易者參與交易活動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訂立合同,利用合同參與交易活動能夠充分體現市場交易者的自由意志;②自愿訂立的合同可以滿足市場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增加整體的社會財富;③ 自愿訂立的合同促成市場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會的信用機制。因此,法律鼓勵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尊重市場交易者的合同自由,維護誠實守信的履約機制5、合同的法律保障保護:法律鼓勵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尊重市場交易者的合同自由,維護誠實守信的履約機制。限制:由于合同主體的談判能力與地位可能存在差異,法律對合同自由進行了一定的限制,以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一方。相關鏈接:格式條款含義: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如火車站背面關于“乘車須知”的規定。作用與不足: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但也限制了對方當事人的合同自由。民法典規定,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二、要約承諾訂合同1、合同訂立的兩個階段:要約與承諾合同的訂立需要當事人各方的平等協商,很多時候需要經歷反復協商才能就合同條款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法律將這個過程概括為要約與承諾兩個階段。(1)要約①含義: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②當事人:在一項要約中,發出要約的一方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為受要約人。③法律效力:為了保護受要約人的合理期待,維護穩定的交易秩序,生效的要約具有法律約束力。(2)承諾①含義: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②要求:由受要約人及時向要約人作出,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該意思表示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如果受要約人的“承諾”對原來的要約內容進行了實質性變更或者超過了要約確定的期限,該項“承諾”轉化為新要約,需要原來的要約人作出承諾,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③法律效力:承諾到達對方后,立即發生法律效力,訂立合同的過程隨之結束,合同即告成立。相關鏈接: 什么是實質性變更?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有關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方法等的變更,是對要約內容的實質性變更。2、合同無效的情形訂立合同并不當然意味著合同的生效。(1)如果合同內容出現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違背公序良俗等情形,仍然可能導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無效。(2)如果合同的主體不適格或者因欺詐、脅迫導致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也會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處于不確定狀態,不能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約束力。3、訂立有效合同的要求訂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法律鼓勵交易,從嚴認定無效合同。特別提醒: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一般必須經過法定代理人追認才有效。但是,他們可以訂立純獲利益的合同,如接受獎勵、贈與、報酬等;還可以訂立與其年齡、智力和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合同,如乘坐交通工具等。這會構成有效合同。三、立字有據更可靠1、合同訂立的判斷與合同形式(1)合同的訂立: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特定形式外,只要各方當事人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就是訂立了合同。(2)合同的形式口頭合同、書面合同、直接履行的行為等2、口頭合同①含義:是當事人通過口頭語言達成意思表示一致所形成的合同。②優點:充分適應了現代社會對訂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③缺點: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多不明確,發生糾紛時難以舉證。合同的履行期限越長,當事人忘記約定內容或者條件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當事人對合同的理解和執行就越容易產生爭議。④適用范圍:通常用在一些金額較小、即時清結、權利義務關系相對簡單的民事法律關系中。3、書面合同①含義:是以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訂立的合同。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②優點:內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當事人根據確定的義務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約方根據約定追究違約責任。書面合同有據可查,能夠為處理合同糾紛提供明確的證據,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決。③適用場景:對于權利義務關系復雜、金額較大以及履行期限較長的合同,應當采取書面形式。④成立條件: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要求簽訂確認書的,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樹立合同意識:空口無憑”未必正確,“立字為據”確有意義。我們在生活中應當樹立合同意識,尤其要用好白紙黑字這個工具。三、【重點難點】1.比較:要約與要約邀請要約 要約邀請發出目的 當事人自己主動提出的愿意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以訂立合同為直接目的 當事人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內容 內容具體確定,包括將來可能訂立的合同的主要內容,含有要約人經受要約人承諾即愿意接受要約約束的意思表示 內容不具體明確,不含有當事人愿意接受約束的意思表示對象和方式 大多數是針對特定的相對人的,故要約往往采用對話和信函等方式發出 要約邀請一般是針對不特定的相對人的,故要約邀請往往通過電視、報刊等媒介手段發出效力 生效后應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得隨意撤回或撤銷 不具有約束力,撤回要約邀請一般也不承擔法律責任2.比較:口頭合同與書面合同的異同口頭合同 書面合同含義 是以口頭形式訂立的合同,是當事人通過口頭語言達成意思一致所形成的合同 是以書面形式訂立的合同,它是以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適用對象 可以用在一些金額較小、即時清結、權利義務關系相對簡單的民事法律關系中 適用于權利義務關系復雜、金額較大、履行期限較長的或重要的合同優點 充分適應了現代社會對訂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 簽訂書面合同有助于督促當事人履行義務;書面合同還可以作為仲裁機構、司法機關仲裁、調解、處理合同糾紛的證據缺點 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多不明確,發生糾紛時難以舉證 訂立書面合同比口頭合同稍復雜四、【自我檢測】1.“自動續費套路深”。消費者反映,有些手機應用程序,系統會“默認”幫用戶勾選自動續費,而且提示文字往往都非常小,不仔細看根本就發現不了;想要取消,流程繁瑣,甚至退訂無門。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①經營者使用格式條款,應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注意自動續費的內容②勾選了自動續費后,雙方合同關系訂立,應履行合同義務,不可變更③變相強制消費者訂閱自動續費服務,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④工商部門應加強監管,要求經營者停止使用格式條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1年10月3日,陸某向某家具公司經理張某發微信:“我要購買紫檀餐桌和沙發各一套,總價4.5萬元,貨到付款。”10月4日,張某回復:“價格沒問題,但需到款發貨。”次日,陸某微信轉賬4.5萬元,張某表示已收到貨款,可安排發貨。據此判斷( )①張某的微信回復是承諾 ②合同成立的時間是10月5日③陸某的匯款行為是承諾 ④雙方訂立的合同屬于口頭合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為實現少繳稅款或其他目的,生活中簽訂“陰陽合同”的現象時有發生。2021年,受疫情影響,。甲公司經營不善,瀕臨破產。乙公司主動找到甲公司,提出以1500萬元的價格收購其所有資產及債務。甲公司同意收購,但提出收購價格為2000萬元,在經過成本核算后,乙公司同意這一價格,雙方簽訂內部合同1。但為少交稅款,雙方協商后以1500萬元的價格對外簽訂了合同2。據此,我們能看出( )①本案中訂立的兩份合同均成立②兩份合同為雙方協商簽訂,都受法律保護③合同2甲乙雙方沒有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④“甲公司同意收購,但提出收購價格為2000萬元”是新要約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4.當事人訂立合同,需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下列屬于承諾的( )A.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以外的第三人作出的接受要約的意思表示B.甲發郵件托乙照顧寵物并要求當日答復,乙隨即回復同意但甲當日未查看C.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屆滿后作出的與要約內容完全一致的答復D.甲給乙去函表示以單價2580元出售冰箱1臺,乙答復價格為2480元才會買5.有效合同要求訂立合同的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外在行為與內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利益。根據上述要求,下列屬于有效合同的是( )A.9周歲的甲經過討價還價將自家價值5 000元的手機賣給鄰居乙B.為了擴大生產規模,甲公司與原材料供貨商乙公司簽訂買賣合同C.甲隱瞞汽車出過交通事故且曾被大修的事實將車賣給不知情的乙D.甲公司以扣押人事檔案相要挾,與吳某續簽勞動合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