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4.1權利保障 于法有據一、【課前導學】1.承擔侵權責任的依據2.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訴訟時效3.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定、構成要件4. 過錯推定侵權責任、無過錯侵權責任5.法律規定侵權責任的意義二、【知識梳理】一、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1、承擔侵權責任的法律依據法律保護民事主體的各項人身權和財產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2、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1)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2)注意問題:①這些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②民事權利遭受侵害的形式多種多樣,侵權人所須承擔的法律責任也有所不同。3、訴訟時效(1)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2)當民事權利受到侵害時,權利人應當及時提出相關請求。二、侵權責任中的情理法1、一般侵權責任:(1)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定:過錯侵權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2)過錯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①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②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錯(故意或者過失:不影響其承擔民事責任,但過錯程度對于衡量其責任大小具有法律意義);故意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結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該結果發生的過失 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損害他人的民事權利但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結果導致他人的民事權利受到損害的③該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一個人只能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后果負責,法律通常要求受害人確定損害結果發生的真實原因。(注意:過錯侵權,受害人需要舉證。)2、特殊侵權行為:過錯推定侵權責任和無過錯責任(1)過錯推定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簡而言之:先推定有過錯,行為人需要自證。【知識拓展】常見過錯推定侵權責任①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遭受人身損害的,推定教育機構具有過錯; ②動物園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推定動物園具有過錯;③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推定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具有過錯;④堆放的物品倒塌致人損害的,推定堆放人具有過錯;⑤林木折斷致人損害的,推定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具有過錯⑥地下施工(包括窨井)致人損害的,推定施工人具有過錯。(2)無過錯責任:法律規定無過錯侵權責任的,則行為人只要損害了他人的民事權益,不論其有無過錯,均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簡而言之:無論有無過錯,均需承擔責任。【知識拓展】常見無過錯侵權責任①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②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③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生產者承擔無過錯責任;④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⑤因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由污染者承擔無過錯責任;⑥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無過錯責任;⑦建筑物倒塌致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3、法律規定侵權責任的意義(作用)(1)法律規定侵權責任,旨在保障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合理確定相關行為人與權利人之間的利益。(2)同時,法律規定在特定情形中適用過錯推定與無過錯責任原則,對社會某些群體的合法權利給予特別保護,體現了社會公正。(3)侵權責任規則有助于平衡社會各方利益,合理預防損害,促進社會和諧。三、【重點難點】1.提醒:侵權行為的承擔方式侵權行為 承擔方式 適用范圍侵害他人財產或人身的行為正在進行或繼續狀態。 停止侵害 適用于各種侵權行為。權利人行使其權利受到他人不法阻礙或者妨害時。 排除妨礙 主要適用于物權,特別是相鄰權。行為人的行為對他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潛在威脅的。 消除危險 例如存在安全隱患的廣告牌、 陽臺上的花盆等侵權人非法占有或管理他人財產的,該財產仍存在。 返還財產 一般適用于財產所有權。侵權行為致使他人的財產遭到損害或者形狀改變的。 恢復原狀 主要適應于財產損害的場合。侵權行為導致他人身體健康或財產受到損害的。 賠償損失 適應于損害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情形。侵權人侵害他人人格尊嚴,如隱私權、肖像權。 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主要適應于損害人身權益的情形。2.比較: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原因 行為人侵害他人民事權利。 合同當事人在合同期內沒有履行合同義務。行為特點 侵權行為致使他人人身、財產權益受到損害。 在合同期內沒有按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責任構成要件和免責條件 有損害事實(前提條件)免責條件只能是法定的,當事人不能事先約定免責條件,也不能對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 合同當事人違約。 除了法定免責與約定免責的情況。承擔責任的方式 既包括財產責任,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也包括非財產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及法定懲罰性賠償 主要是財產責任,如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定金罰則、支付違約金等四、【自我檢測】1.小明用某AI換臉軟件將一段惡搞視頻里男主角的臉換成了自己同事小王的臉,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這給小王帶來了許多煩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小明的行為沒有以營利為目的,因此沒有侵犯小王的肖像權②小明的行為沒有經小王同意,因此侵犯了小王的肖像權③小王有權要求小明承擔賠禮道歉、停止侵害的侵權責任④小王有權要求小明承擔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甲乙兩家系農村鄰居,甲開拖拉機一直要從甲乙兩家中間預留的公共巷道通行。后來兩家因瑣事發生矛盾,乙將自家的圍墻砌到路中間,讓甲的拖拉機無法通行。雙方協商和調解都不成功,甲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乙最可能的擔責方式是( )A.賠償損失,賠禮道歉 B.恢復名譽,支付違約金C.返還財產,消除危險 D.恢復原狀,排除妨礙3.張女士拍了一段寵物貓聞自己光腳丫的視頻,配上某酒企濃香型白酒的廣告音樂與廣告詞,發布到短視頻平臺,給該酒企帶來了負面影響,該酒企將張女士訴至法院。關于本案( )①張女士涉嫌侵犯該酒企名譽權②該酒企可以要求張女士停止侵害、消除影響③張女士沒有侵犯該酒企著作權 ④該酒企可以主張排除妨礙、恢復原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0年6月,小丁在網購一物品后將包裝盒扔進樓下垃圾桶,收廢品的李某撿回該包裝盒并竊取了包裝盒上小丁的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將其在網上出售,影響了小丁的生活。對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李某侵犯了小丁的姓名權,應當返還財產、消除危險②李某侵犯了小丁的隱私權,應當停止侵害、賠禮道歉③如果李某的行為出于過失而不是故意,則可以不承擔侵權責任④李某的故意行為與小丁權利被侵害存在因果關系,李某應當擔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小明5周歲,在動物園游覽期間,被動物園的猴子絆倒,導致右臉被劃破,小明的媽媽認為動物園應當承擔一部分責任。 下列案例與本案適用的原則相一致的是( )①耿某在遛彎時被張某家院內種的樹掉落的樹枝打到頭部②錢某服用醫院開出的藥品后病情加重③趙某家的黃牛將路邊穿紅色衣服的行人撞倒,致其受傷④某品牌洗衣機漏電導致消費者受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