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江蘇南通中考作文《行走間,我發現______》導寫【2023江蘇南通】請以“行走間,我發現______”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書寫要正確、規范、美觀審題指導審題要抓住關鍵詞。很顯然,“行走間,我發現______”這一文題必須抓住這樣兩個關鍵詞。首先是“行走”。《現代漢語詞典》關于“行走”的解釋為“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從常規詞義來思考固然是對的,但筆者認為這樣的思考只能算是一種“低階思維”,如果要提升一點兒讓文章真正出彩的話,那就需要“高階思維” ,也就是要深一層想到“心靈的行走”。走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的歷程,所以筆者認為這里的“行走”還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張票、一場旅途、一段成長。在行走的過程中,要能夠坦然地對待生活,珍惜身邊的一切,珍惜身邊的風景。這樣分析,那個“間”就有了支撐點,因為“間” 是“之間”的意思,包括來來往往的“行走”,不止一次的“行走”。其次是“發現”這個動詞。最重要的是“發現”的過程,每“行走”一步,都會有所發現,所以“ 行走間”,筆者認為不是一下子就“發現”的,一定有一個過程,所以寫作的重點是“發現”的過程。文題的前半部分是寫作的著力點,也就是文章的敘事點;后半部分是寫作的著眼點,也就是文章的感悟點。范文行走間,我發現美麗中國一覺醒來,兩只巨型水泵被投進了門前的河塘,像是從天而降的巨獸,不動聲色。洗漱完上學的路上,身著連體雨衣的人們開始蹚進那片齊胸的濁水,沉積已久的淤泥在眾人松軟地踩踏中“咕咕”泛泡,好似吐槽。是啊,這條臭水溝,荒得連魚都快不高興待了,村里的人誰不吐槽呢!“也不知道這是要搞哪一出!”我小聲向父親嘀咕道。“估計是要沖漿吧。”“沖漿?”我不免詫然。“沖漿”的場景在記憶的沙灘上都快被時間的長流撫平了,驀地聽到這個詞,恍若兒時玩伴久別重逢,讓人心生澎湃。晚上放學,遠遠便聽到那兩只巨獸的嘶吼,仿佛要將膠著的泥漿通通抽離河床。工人們滿面污垢,緊緊扎在河床上,懷抱粗笨的橡膠水管向堤岸上沖射著。“這倒是取之于河,用之于河呢!”看他們將淤泥抽上來傍牢堤岸,我在心里默默點了個贊。第二天早上,又是被巨大的引擎聲吵醒。可走出去一瞧,我不僅沒有煩躁,反而有些興奮,因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水上挖掘機。巨大的箱式履帶正平穩地浮行于水面,強有力的機械臂緩緩探入河中,將滯于河底、漂于河面的雜物一一撈起,裝進了一旁隨行的環衛垃圾車。“太棒了!”我忍不住拊掌歡呼,因這童年流連嬉戲的河流得到了拯救。接連幾天的清淤除雜,讓這條荒臭了多年的河道重煥生機,可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鄉親們,鎮上決定美化我們的人居環境,預備在河道旁統一種上香樟樹,現在需要各位將栽在河邊的蔬菜、搭在河邊的鴨棚通通鏟除、拆除,希望各位理解支持啊!”村支書馬伯伯將眾人召集在村頭,扯開嗓子動員著大伙兒。“憑什么!我這鴨棚里下過多少蛋了,鴨棚拆了,我的鴨子養哪里去?”爺爺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硬骨頭”,第一個在人群中叫嚷起來,眾人隨即紛紛附和。眼瞅著馬伯伯的呼喊漸漸湮沒于鼎沸的人聲,我悄悄鉆進人群,拉出了爺爺。“爺爺,你那鴨棚子為什么不拆了種樹?”“孩子,種個香樟樹對我們有啥用?有現成的鴨蛋吃不好嗎?”“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不能光想著做乘涼者,也要去做做種樹人呀!”終究禁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爺爺帶頭拆了鴨棚,鄉親們也配合地拿起了鏟子……一條河道,兩條河道,上學路上,我發現越來越多的河道正被清理著,鄉村的原色越來越鮮明,美麗中國的底色也越來越亮麗!行走間,我發現,美麗中國,就在我的腳下。行走間,我發現了堅守的力量秋分時節,我行走在龍游河畔。天空瓦藍,溫度正好。河水流淌千年,漁舟自橫葦叢。輕嗅一縷艾草的的芬芳,倏忽間,一股怪怪的難以描述的味道撲鼻而來。我知道,爺爺又像往年一樣在發酵羊糞了。走進細瞧,只見爺爺用糞車把已經曬干的羊糞小心翼翼倒入已經清空的大缸,待到達大缸的三分之二時,他便挑來河水摻入,而后用塑料薄膜覆蓋。“發酵過程起碼要三個多月,這是明年的肥料。”爺爺說。驚蟄剛過,我行走在屋后的自留地上。奶奶又像往年一樣在做營養缽。她瘦了不少,整套動作明顯不如從前干凈利落了。好半天工夫后,整齊排列的方陣才得以成型。放眼望去,缽上的凹處好似一張張饑餓的嘴巴等待喂食。“青椒、螺絲椒、茄子、西紅柿的種子昨天已經在溫水下喚醒了,這樣出芽快些,電視上看到的。”奶奶有些自豪。清明到了,我徜徉在房前的庭院里。春色宜人,在有機肥羊糞的滋養下,在爺爺奶奶的精心來坐下,各種瓜苗、蔬菜苗長勢喜人,個個根粗葉肥,墨綠色的身軀在晨光下熠熠生輝。谷雨來了,我行走在臨考的焦慮里。天剛蒙蒙亮,睜開惺忪的睡眼,從二樓望去,只見奶奶佝僂著身子聚精會神于一棵卷心菜,我知道,她又像往年一樣在手抓瓢蟲。抓完蟲子,她又開始修枝剪葉、培根沃土……“第一顆果實下面的葉子一定要及時清除,它要搶營養呢!”這是奶奶早就向我普及的常識。哦,楊柳風好軟好軟,杏花雨潤濕的一切總是一片感動。夏至未至,我行走至家里廚房。餐桌之上,洗凈的番茄紅潤飽滿,新切的香瓜晶瑩剔透,拌好的黃瓜在大蒜麻油的刺激下勾人味蕾,剛炒好的杭椒肉絲把整個屋子熏醉了……“乖孫女,吃得飽飽的,養得壯壯的,考得棒棒的。”奶奶一臉慈愛地望著我。“嗯嗯嗯,有些蔬菜的結果期比較短,過幾天就沒了,只能吃大棚里的了。”我不無遺憾。“往后可以吃到下霜,今年的種子是你爸爸買的省農科院旗艦店的,據說是搭乘神舟飛船在太空行走了一大圈,科研人員優選經多年培植出來的。”奶奶還挺前衛。我仰望太空,只見藍藍的天和悠悠的云,但能感受到一代農民堅守泥土的情懷和科技創新的磅礴力量。在行走間我發現美好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無論如何,請和我一樣,保持樂觀,永遠相信美好即將發生。——題記周四,鬧鐘準時響起,一骨碌爬起來,剛穿好衣服,手機鈴聲再次響起,是我媽媽的電話,頓時緊張起來——昨天,因為腹瀉,我陪她在醫院急診掛水到凌晨三點半才回家。昨天晚上我下班到開發區家里,看她臉色還行,也關切地詢問了,說不拉肚子了,我這才放心地到海門去陪讀。難道又不舒服了?接通電話,比我想象的更糟糕:媽媽告訴我,她夜里肚子疼得厲害,但是又擔心電話吵到遠在海門的我們,關鍵我們一時半會兒也趕不回,于是就打電話給住在開發區同一小區的表弟,讓表弟送她去了醫院,然后她一個人留在醫院掛水,等凌晨五點有了公交,坐公交回家了。雖然她盡量說得云淡風輕,我還是很慌——這么大年紀了,一個人真有點啥事,該怎么辦才好!掛掉電話,連忙叫兒子起床,可是兒子躺在床上,哼哼唧唧,說頭暈不舒服。用掌心試試兒子的額頭,好像略微發熱,初三學生課務耽擱不得,狠狠心讓他稍微緩了下就叫起了床,吃完早飯灌了一杯消炎藥就送他去學校了。怎么辦?媽媽已經連續掛水兩天還不見好轉,再加上她之前腸胃一直有問題,估計要住院治療,如果在開發區住院,我要上班,還要每天趕海門接送兒子,愛人正好今天要出差,這個光景,正趕上老家農忙,爸爸自然也沒空過來。想來想去,還是遵從媽媽的意愿:回如東看病。新的問題接踵而至:我剛學著開新能源汽車,副駕駛上一直是有“師傅”的,這下子一個人送媽媽回如東還要去中醫院,我有點膽怯。于是,撥通了表弟妹的電話,沒有任何猶豫,表弟妹就答應陪我走一趟。學校里自然也要請假,本來我還答應要去10班幫忙代課的,連忙打電話給同事,請求再安排一個語文老師。接電話的張老師知道了情況,亦是爽快地說:“沒事兒,10班的課我去。”從海門到開發區,接上媽媽,順上表弟妹,顧不上作為新司機的緊張情緒,直奔如東。到了如東中醫院,正陪媽媽做著檢查,兒子的班主任嵇老師來電話,兒子還是頭暈,不舒服,有點兒發熱。怎么辦,除非我有一雙翅膀可以飛過去!只能跟老師說明情況,這會兒實在趕不及到海門。過了一會兒嵇老師又打來電話,讓放心,嵇老師已經從其他班主任那兒討要了感冒藥,讓兒子在辦公室先休息一課。擔心孩子會不會熱度過高,普通感冒藥降不了溫,我嘗試著用美團給兒子送藥,可是試過才發現海門的美團沒有開通這項服務,于是,厚著臉皮又打電話給兒子同學的媽媽,請她幫我買美林送到校門口。熱心的郭媽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放下手中的活兒,連忙幫我去了藥店買藥又送去了學校。剛處理好一件事,手機又響起來,原來我自己班上的沈奕搏課間游戲時不小心碰到了之前的一塊舊傷,剛結的痂破了,流血了。正當我著急該怎么處理時,打電話過來的三班的陸老師告訴我已經送他去醫務室看過了,重新包扎了,沒事兒。終于,心里的石頭落了地。行走間,我發現了童年十四年仿佛就是一瞬之間,恍惚之間就過去了;十四年仿佛就是一場短跑,轉瞬即逝;十四年仿佛就是一場洪流,滾滾而過。陣陣麥浪,滾入我心這么多年過去了,我還是忘不了,外婆給我搓的那把青麥。外婆牽著我的小手,走在田野間的小路上,那時的小麥格外地翠綠。我和外婆走呀走,有時外婆還會背著我呢,坐在外婆肩膀上的我看到那一望無際的綠色麥田時,總會驚嘆地“哇”的叫一聲。我們走累了,就會坐在路邊的石頭上,這時外婆就會拔掉一棵青麥,用手輕輕地將果實的外皮搓掉,最后再一股腦地塞到我的嘴里。清嫩的麥粒吃起來十分的柔軟,不敢想象,這種美食在一段時間后就會變得那么堅硬。青麥比我吃到的任何食物都要美味,這是為什么呢?或許是因為外婆吧!再回到當初我和外婆休憩的地方,那曾經承載我無數次的老朋友竟然消失了,走吧!往前走吧!時間回不去了。時光荏苒,娓娓而談小時候,我經常在外婆把席折成三角形并放在太陽底下曬時偷偷地鉆進去,把我的玩具運進去玩,一玩就是一下午,等到外婆收席的時候,她竟然對著席下的我細語道:“小淘氣,出來吧!”里面的我仍然不相信已經被發現了,還在捂著嘴偷笑,當外婆把席一把掀開時,我就對著外婆“哇哇”大叫,外婆笑了,慈祥的笑臉變成了一朵菊花,我也跟著笑了。現在的我看到那條席子也只能嘆氣了,想進去可體型太大,鉆不進去了。就在我愣神時,一句“小淘氣那么大了,還想著去玩呢!”把我點醒了,回頭一看是外婆在笑,我也笑了。多么希望我可以不再長大,不再前進,那樣就可以回到童年的那方天地了。皎潔月光,恍如從前小時候的夜晚,我經常出門溜達,尤其在那月影如璧的夜晚,雖然我接觸不到那月光,但月光灑在我身上卻令我感到了快樂。夜間的小路總是被昆蟲占領,我走過時,總會有螻蛄或蟋蟀或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蟲子從我身旁飛過,可我卻不怕,那只是可愛的小蟲子啊!走累了,就會不自覺地演示看過的古裝劇里的招式,在別人的眼里,幼稚地令人發笑。現在想想,那就是天真,幼稚的我啊!昨天我看到月色那么美,就想著出去轉轉,走到那熟悉的小路上,我那沉浸在緊張學習中的大腦終于放松了。走在路上,這一切都沒有變啊,攔路蟲還是那些攔路蟲,月光還是那樣的皎潔,只是我的勇氣,天真,幼稚,全都沒了。一片片的童年碎片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為什么要走得這么快啊?就這樣把童年甩在身后了?”我不禁伸出手去,想抓住從前,可它悄悄地從我手中溜走了。十四年在我行走間過去了,隨它一起離去的,還有我的童年?我那回不去的童年?不,我的童年并沒有離去,它只是停留在我的腦海中,停留在我的內心深處。行走間,我發現了努力的意義學習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總會感覺自己很辛苦,很想放棄。但有時我又想,上坡路才會讓我們感覺辛苦,走過去,才會遇見柳暗花明。努力,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每天晚飯過后,我總是會下去散散步,每次總能遇上些有趣的事。今天,我和表弟連推帶拉,加上妹妹在一旁連珠炮式的催促,終于把奶奶拉下去了。 走在一條林間小道上,四周蟬鳴不斷,空氣十分清新。旁邊有一條小河,河中還有魚兒吹著泡泡。枝葉間還能看到月亮,彎彎的月牙像姑娘的細眉,懸掛在天上,旁邊的星星,猶如一顆顆璀璨的寶石閃啊閃啊。不過這些都不是我們此行的目的,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蟬,還只要沒有脫殼的蟬。樹上的蟬大都早就成年了,抓住也最多養一個星期,但沒脫殼的就不一樣了,這種時期他們才剛剛出洞,進入青春期,還能養很長時間。“快看,我找到一只還沒蛻殼的呢!”妹妹大叫起來,她指著一只在樹上的蟬,我仔細地觀察了一番,發現這只蟬背上有一條裂痕,原來是一只快蛻殼的蟬。表弟正準備將它放到準備好的箱子里,我連忙阻止了他,如果現在打擾它,它就活不下來了。我們像觀眾一樣,在旁邊一聲不吭地觀看它的脫殼表演,那條裂痕又變深了,蟬趴在樹干上仿佛在痛苦地掙扎。漸漸地,裂痕中鉆出一只小腦袋,小腦袋是乳白色的,只有那兩顆眼睛,如黑珍珠一般嵌在乳白色的腦袋上。我們為它松了口氣。漸漸地,那對鉤子似的前爪也抽出來了,但軟弱無力,只是彎曲著不動。它的翅膀還沒有出來,我感覺蟬好像快不行了。它一動不動。我真想幫它一下,剛伸出左手,就被奶奶攔住了。“不要碰它!只有它自己努力著掙脫出來,它才能健康地活下去,才能涅槃重生。”奶奶一臉嚴肅。“你這時幫它,實際就是在害它。”我趕忙縮回了手。好像是積蓄力量一般,它又開始動了。慢慢的,慢慢的,它在用自己最大的力氣伸展著,它并沒有放棄最后的一點力量。漸漸地,漸漸地,它將自己的身體一點一點地抽出來,我們已經看見了它的翅膀,那一雙翅膀就像透明的白色披肩,柔軟有韌性。終于,它將自己從那個殼中完全拔了出來。我不由得松了一口氣,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我們注視著這個倔強的小生命,為它的堅持震撼了。大家不約而同地給它舉起了大拇指。沒多久,象牙白也變成了棕色,就像所有樹上的蟬一樣的顏色。它徹底完成了生命的蛻變,越爬越高。面對這一生命的奇跡,我們都沉默了。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抓住它,但,我們誰都沒有這么干。并不是因為嫌它太老,而是因為它用努力給自己爭取了生存的機會,它的努力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今天,我們雖然空手而回,但我們的心里卻滿載而歸。因為,我們目睹了一只蟬,用不懈的努力,贏得了別人的尊敬,這不就是努力的意義嗎?行走間,我發現,努力是生命最美的姿態,你說呢?行走間,我發現了詩中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夏日的傍晚是美麗祥和的。那無限的風光,是要用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去找尋的;那愜意的生活,是要親身去感受的;那蘊藏著的情感,是要用心去體會的。行走在自然之中,我發現了詩中樂!漫步在田間的小道上,吹著夏日的晚風,欣賞著這自然之景。抬頭,看!“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視線下移,是生機勃勃的莊稼,有“金色玉米熟,田間香氣濃”,“玉米田里黃,萬頃金色濃”的玉米士兵排排站立;有顆粒飽滿,可能會迎來“煮豆燃豆萁”的命運的大豆;有因“頭”重而彎了腰的“十里西疇熟稻香”的水稻。低頭,順著腳下的路,去張望詩和遠方。田野!詩中常有的田野啊!在行走間,我終于發現了詩中你的樂趣!移步到池邊。清涼的池水澄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著,這不正如柳宗元所描寫的一樣嘛!“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池中此時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不知會不會有“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看!那是什么一躍而進?哦!是穿著綠色斑點衣服的青蛙啊!它是要去找它的蝌蚪寶寶們了嗎?不知道,誰又能知道呢?哇,快看那頭!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美畫面呀!行走在池邊,我發現了詩中樂!天色漸晚,我回到家中,“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仔細聽——這不只是蟬鳴呢!是大自然的交響樂!青蛙鼓手站在荷葉舞臺上,用他的激情,奏響鼓樂;高音歌唱家——蟬兒小姐,對著樹林深情演唱;那不知名的調音師,躲藏在低矮的草叢中,彈出琴聲般悅耳的伴奏。大自然的音樂隊啊!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是科技仿造不出來的!是獨一無二、不可超越的!聽著這和諧動聽的樂曲,我不禁想到了辛棄疾的一首詞——“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他形容得多么貼切啊!抬頭,“七八個星天外”,深藍色的天空中,無數顆星星閃耀著,我浮想聯翩:“懷抱玉兔的嫦娥會不會和太空女教師王亞平有一場美麗的邂逅?”人月交相輝映,這一片深邃的夜空應該比辛棄疾所看到的那片星空要美上千萬倍吧!行走間,我發現了詩中樂!這“偶然乘興”所觀的夏景,讓我體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樂趣,領悟了古人寫詩的真諦——詩中樂源于自然中,會意于心靈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