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備課課題 7.螞蟻 授課時間 月 日(星期 )課型 新授課 第 1 課時(共1 課時)教材分析 《螞蟻》一課是人教鄂教版《科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七課。本單元讓學生認識了解身邊常見的動物。學生大多都見過螞蟻,對螞蟻都比較熟悉,也比較喜愛,由于螞蟻的個體不大,學生對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不是很清楚。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探究螞蟻的過程,建構起自己對螞蟻的認識,培養并保持學生熱愛小動物的興趣,為后面對其它小動物的觀察做準備。本課是《觀察小動物》單元的第一節課。這節課先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發散思維:想想大自然里有哪些小動物,然后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接下來從戶外最常見的小動物-螞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螞蟻的外形和行為,思考螞蟻是如何感知環境的,為后面建構課標要求的“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感知環境”這一概念打下基礎。學情分析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準確的畫出螞蟻并清楚的觀察螞蟻的外表特征是有一定的難度。螞蟻的身體很小,活動靈活是學生難以觀察的主要原因,二年級的學生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都還不太好,因此本節課應注重方法的引導。學生對觀察小動物很感興趣,能針對研究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比較,發言積極主動,正在逐漸形成小組內的溝通合作等能力。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學生觀察螞蟻,簡單描述螞蟻的身體結構,包括頭部有眼、口和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腹部比較大,可以通過觸角來感知環境。 科學思維:學生基于觀察活動進行思考分析、比較,建構螞蟻的身體特征等知識。 探究實踐:學生在觀察螞蟻時,能夠運用科學探究方法,得出結論。 態度責任:學生樂于參加觀察、調查螞蟻等科學活動,實事求是,愿意與他人分享信息。教學重點 觀察螞蟻,簡單描述螞蟻的身體結構,可以通過觸角來感知環境。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科學探究方法觀察螞蟻,得出結論。板書設計 7.螞蟻教學過程 問題引領下的主要學習任務、師生活動及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鐘) 1.談話:一年級的時候我們認識了貓、兔、金魚等幾種動物朋友。大自然中還可以觀察到哪些動物呢? 學生活動:青蛙、蝴蝶、獅子、老虎、蝸牛、螞蟻…… 2.提問:今天老師又帶了一個新朋友,請你猜猜它是誰?(黑色、很小、力氣很大、有觸角、群居生活) 學生活動:螞蟻 3.提問:關于螞蟻你都知道些什么呢?板書:學生說出螞蟻結構時,將說出部分貼在黑板上;副板書記錄學生其他回答。 學生:螞蟻有頭胸腹三部分;螞蟻有觸角;螞蟻有蟻后、兵蟻、工蟻等;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同化或者順應。) 二、實踐活動:觀察螞蟻(35分鐘) (一)觀察螞蟻的身體結構 1.談話:請你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仔細觀察螞蟻,看一看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把你觀察到的畫下來。 學生活動:學生畫螞蟻(4 分鐘)引導學生要實事求是,看到什么畫什么。 板書:根據學生匯報補充螞蟻身體結構 學生活動:學生展示觀察記錄并描述螞蟻的身體結構。 2.引導學生描述:螞蟻的結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是頭、胸、腹。頭上有2個觸角、口器、眼睛,胸上有六只足。 學生活動:學生跟著教師的引導說出螞蟻的身體結構。兩人一組再次描述螞蟻身體結構。 3.小結:在觀察動物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將動物朋友認清楚! (二)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 1.提問:螞蟻最喜歡吃什么食物呢?這幾種食物,它最喜歡哪一種呢? 出示圖片:棒棒糖、餅干、胡蘿卜、辣椒 學生:餅干、甜的食物、昆蟲的尸體 預設:棒棒糖/餅干 2.發給每組用于測試的食物,提示學生進行觀察和記錄。 3.提問:螞蟻喜歡什么食物呢?你還觀察到了什么呢? 學生活動:學生將食物放入透明水槽中,水槽上蓋上透明保鮮。 小結:螞蟻覓食時用觸角接觸食物,用口器咬下食物。螞蟻用觸角感知外 界事物。 (三)觀察螞蟻對不同物體的反應 1.提問:螞蟻能聞到這些物體的氣味嗎?你覺得它們是用什么器官聞到 的呢? 學生活動:學生將香皂、樟腦丸、石頭放入透明水槽中,水槽上蓋上透明保鮮膜,觀察螞蟻對不同物體的反應。 2.發給每組用于測試的物體,學生放在螞蟻附近進行觀察。 3.提問:螞蟻遇到這些物體時是什么反應? 學生活動:分享與交流。 4.提問:螞蟻用什么器官聞到這些物體的呢? 5.小結:螞蟻不僅用觸角感知物體,還可以用眼來感知。 三、拓展與應用(2分鐘) 1.談話:一個大的螞蟻家族,螞蟻有不同的分工,包括蟻后、雄蟻、兵蟻、 工蟻。看一看這個螞蟻家族的成員在做什么? 2.出示圖片:覓食、交流、搬運、轉移蟻卵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圖片描述螞蟻的行為。作業布置 1.畫一畫,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2.課后繼續探究有關螞蟻的科學秘密。教 學 反 思 《螞蟻》一課主要是培養學生接近小動物螞蟻的情感。充分發揮自己的感官來觀察、研究記錄、描述有關螞蟻的內容。當孩子們知道要觀察螞蟻時非常興奮,但是如果他們不知道觀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項,考察肯定會變成玩。如果這些觀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項是老師告訴給他們的,他們印象不深刻,出了教室就忘了。所以我就組織孩子們討論,讓他們自己說出來在觀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然后再小結,這樣既對孩子們進行了自己制定規則約束自己的訓練,又讓孩子們對考察目的加深了理解。在觀察前,提醒學生要像科學家那樣細心觀察,不要放過任何一個不起眼的東西。學生經過親自對螞蟻的觀察之后,對螞蟻的身體結構已經稍稍知曉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