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學習目標1.明確我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舉措。2.明確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的必要性,理解堅持對外開放與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的關系。3.理解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和推動者二、重點、難點重點: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舉措。中國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又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難點:我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舉措。三、任務探究任務一: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知識復盤(1)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措施(2)為什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3)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關系(4)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貢獻者(5)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措施2、任務展示 中國高度重視數字貿易發展與對外合作,加快推進數字貿易示范區建設、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標準的制定和談判。此外,利用平臺大數據和算法優勢,一些數字平臺企業近年來也整合國內外資源,加速海外市場布局,推動對外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但我國數字貿易仍面臨挑戰:有關數字貿易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數字貿易國際規則不完善影響其健康發展;在人員成本、核心算法以及基礎硬件的自主可控性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國際競爭力不強等。結合材料,運用“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有關知識,說明我國如何構建數字貿易新優勢,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3、易錯易混①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②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是互不相干、相互排斥的。③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中,必須把對外開放作為自己的出發點。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中,必須把推動聯動發展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⑤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屬于利用外資,是“引進來”的表現。⑥實施“走出去”就是積極發展對外貿易。⑦我們要在對外開放的基礎上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任務二:理解中國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受益者、推動者1、任務展示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從理念到共識,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累計已有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為周邊地區“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新的多邊規則支撐。中老鐵路運行一年,明顯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克羅地亞的佩列沙茨大橋、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電站等重大基礎設施紛紛投入運營。2022年前11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計進出口額達12.54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11.8個百分點。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合作區已累計投資3979億元人民幣,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有人認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是真正的受益者。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對此進行辨析。2、易錯易混①中國的發展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機遇。②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繁榮,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重點。③我國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補貼和支持力度有利于緩解國際貿易爭端。④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積極制定全球經濟規則。⑤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能消除成員國之間的競爭和沖突。⑥我國以參與全球治理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⑦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意義主要在于引領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提高我國肩負國際責任的能力。⑧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方向發展⑨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積極制定全球經濟規則,與相關各國共同應對挑戰。⑩正確義利觀要求我們在國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與合作中,堅決摒棄過時的傳統思維,堅持見利思義、以義制利,與各國人民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同繁榮。四、典型習題1.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作為進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商業展已吸引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企業簽約參展,參展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量已超過去年。我國舉辦進博會( )①體現我國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②有利于優化國際產業布局,提高我國企業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③能更有效率地實現國內外市場聯通,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④旨在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促使我國成為全球進口大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歷史上,齊國誘導魯國棄糧種染,關鍵時候斷糧降服魯國;越王勾踐把種子煮熟貢給吳國,趁其糧食絕收一舉滅吳。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全球數十個國家限制糧食出口,部分國家因此社會動蕩甚至政權更迭。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②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決定了國家政權存亡③我國應致力于推動由工業強國轉為農業強國④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2023年4月,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舉行。本屆消博會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共有65個國家和地區的382消費精品品牌參展,超5萬名各類采購商和專業觀眾云集,進場觀眾超32萬人次。由此可見,消博會( )①以提振世界經濟為出發點 ②讓世界共享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③旨在提升各國參展品牌的知名度 ④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步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全國·統考高考真題)據商務部統計,2023年1~3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408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5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醫藥制造領域引資分別增長55.7%、50.3%、24.6%和20.2%。據此可以判斷( )①中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利用外資質量提升 ②中國金融市場更加成熟,外商投資風險降低③中國營商環境具有優勢,對外資吸引力不減 ④中國經濟受外部沖擊減弱,對外開放水平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2·天津·統考高考真題)一部智能手機的問世,集合了芯片、攝像頭、高端機床、模具制造等各種精細工藝。高科技產業分工日趨復雜,高度依賴全球協同,搞“脫鉤”“斷鏈”只會造成一損俱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全球“科技脫鉤”將使全球經濟產出“減少一個數量級”。由此可見,經濟全球化( )A.使我國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B.總體上符合經濟規律和各方利益C.降低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D.解決了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6.(2024·陜西渭南·統考一模)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亞正是首倡之地。這一重大倡議的提出,使西安站在了對外開放的前沿位置,也開啟了中國與中亞交往的新篇。數據顯示,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已開通西安至中亞國家等17條干線通道,來自“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國內29個省份的貨物在此集散,為深化中國同中亞合作,促進雙向物流暢通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安至中亞國家等17條干線通道的開通( )①提高了我國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 ②有利于促進我國同沿線國家的經貿關系發展③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④為增進互聯互通、促進地區繁榮穩定注入強大動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3·吉林長春·統考模擬預測)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成為全球主要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高,一大批互利共贏項目成功落地;經貿合作不斷擴展,沿線國家、地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沿線國家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經濟增長快于全球平均水平。這突出表明( )①中國是全球發展的受益者和貢獻者 ②中國主張得到國際社會一致認可③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是機遇也是挑戰 ④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全球公平正義新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湖北武漢·華中師大一附中校考模擬預測)近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王受文表示,中國有意愿、也有能力加入CPTPP。CPTPP的全稱是“全面和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是國際公認的高標準、寬領域、廣覆蓋的協定,其對成員國的市場開放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中國正式提交了申請加入CPTPP。材料表明中國( )①堅持多邊主義,立足各國共同利益,推動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②順應經濟全球化,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廣闊的外部市場③不斷加深與亞太國家的經濟聯系,主動擴大開放,積極迎接挑戰④表明中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