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預習案【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1)了解依法治國的地位、意義。(2)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3)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具體要求。(4)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具體要求。2.教學難點: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自主學習】1. 依法治國的地位、意義是什么?2.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3.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的具體要求是什么?4. 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是什么?如何理解?【自主構建知識框架】【自我檢測】判斷1、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2、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制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5、公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公民。第2框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探究案探究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閱讀上述材料,請用“兩個建設”來簡要概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并談談這“兩個建設”之間的關系如何?2、上述材料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闡釋中,所指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什么?探究二:某校兩位同學熱議“全面依法治國”與“堅持黨的領導”的關系。甲同學:“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而要把全面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辦好,最關鍵的也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乙同學:“其身正不令而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全面依法治國中也要起到模范帶頭和榜樣示范作用。請結合兩位同學的發言,談談全面依法治國為什么要堅持黨的領導?怎樣堅持黨的領導?探究三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全面依法治國為什么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怎樣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探究四材料一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兩個方面的科學內涵:一是指法律的實體內容符合平等的原則;二是指法律的執行程序和結果公平公正。 材料二:當前法治精神已逐漸深入人心,但從近年來頻頻發生的典型案例來看,“權大于法”仍在一些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表現出來。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全面依法治國為什么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怎樣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探究五材料一: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荀子提出“隆禮重法”,唐代提出“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都體現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材料二:習總書記曾強調,“改革開放以來,……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全面依法治國應怎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探究六材料一:毛澤東曾指出,“我們要學的是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如果每句話,包括馬克思的話,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鄧小平也曾說過,“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材料二:習總書記指出,“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br/>以上國家領袖的論述,對于全面全面依法治國有何啟發?第2框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訓練案1.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揮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讓法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保駕護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③建立科學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④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關于我國法治建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統一②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國頒布了第一部憲法③黨領導人民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道路④我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習近平強調:“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边@表明( )①依憲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②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憲執政③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統一的④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相傳,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族人與鄰人爭宅基,兩家因之成訟。族人馳書求助。張英卻回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弊迦舜髴M,遂后移宅基三尺。鄰人見狀亦將宅基后移三尺,兩家重歸于好。根據上述故事,關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確的( )A.在法治國家,道德通過內在信念影響外部行為,法律的有效實施總是依賴于道德B.以德治國應大力弘揚“和為貴、忍為高”的傳統美德,不應借訴訟對利益斤斤計較C.道德能夠令人知廉恥、懂禮讓、有底線。良好的道德氛圍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D.通過立法將“禮讓為先”“勤儉節約”“見義勇為”等道德義務全部轉化為法律義務,有助于發揮道德在依法治國中的作用5.黨的十九大后,反腐敗不松勁、不歇腳。一方面,國家鼓勵公民通過網絡等平臺提供線索;另一方面,國家對腐敗高官依法嚴懲。這表明( )①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公民可以通過網絡參與民主決策③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履行同等的義務④公民要勇于并善于使用法律規定的監督權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于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總目標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br/>①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的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②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總目標包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④我國已經將全部社會關系法律化,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2預習案答案對 錯 對 錯 錯7.2探究案答案探究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這個總目標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探究二甲: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所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之一。乙:①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②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探究三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之一。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探究四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所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之一。①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②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探究五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探究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要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7.2訓練案答案1. A 2.D 3. D 4.C 5. A6.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