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預習案【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一、學習目標1. 必備知識:了解中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和中華法系;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全面掌握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關鍵能力: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科學性;學習和初步形成運用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辯證看待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明白我國法治的漸進性。二、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認同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的科學性;知道我國法治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依法治國的信心。2.科學精神: 通過我國法治歷程的學習,明白我國法治的漸進性;通過學習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明確依法治國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實踐,是由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的。3.法治意識:知曉依法治國方略已經寫入我國憲法,生活中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4.公共參與: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要樹立法律的權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學習重難點】1.學習重點: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全面掌握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學習難點: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全面掌握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自主學習】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發展歷程和本質。(1)法律的產生。(2)法律的本質。(3)法律的發展歷程。2. 中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及評價。(1)中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時間 狀況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期唐朝時期鴉片戰爭后(2)評價:(3)名詞解釋:中華法系。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馬克思主義法律觀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取前人,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基礎上創立的,是用辯證唯物主義研究社會歷史現象,特別是法律現象,如法的產生、本質、發展規律等重大問題而形成的基本理論觀點。1.法的產生:2.決定因素:3.法的歷史類型:4.法的特征:(5)名詞解釋。制定:認可:社會規范: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的原因。2.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簡寫)【自主構建知識框架】【自主學習效果檢測】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設夢想最終歸于失敗。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為各國人民所向往和追求②中華法系源遠流長③他們試圖移植的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不適合中國④一國法治必須與本國國情相適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在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集中表現為( )①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不斷發展②建立了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③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④全面實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通過實施法治可以( )①保證公民的各項權利 ②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④消除現階段基本矛盾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訓練案一、單項選擇題1.世界法律一般劃分為五大法系:大陸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華法系。根據你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傳統中華法系的特征是( )A.重私法和法典權威,明確立法與司法分工B.以禮入法,禮刑結合,國家確認家族法規C.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形式,宗教教規入法D.效法英美,中西結合,救亡圖存色彩強烈2.在中華法系中,與商業有關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發展,重視公權益即國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私權益即庶民個人利益,卻得不到應有重視。材料表明中華法系( )A.重視維護君主專制B.基于小農經濟和宗族社會C.維護商品經濟秩序D.側重協調人與人的關系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設夢想最終歸于失敗。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為各國人民所向往和追求②中華法系源遠流長③他們試圖移植的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不適合中國④一國法治必須與本國國情相適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 下列關于我國當代社會主義法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工人階級和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②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③其職能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三個領域中④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決定的社會規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 下列圖片展現了我國一段時間的熱點事件,它們所反映的主題是( )A.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B.完善立法有法可依C.法治改革不斷深化 D.法治建設成就卓著6.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通過實施法治可以( )①保證公民的各項權利②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④消除現階段基本矛盾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7.依法治國需要全面推進。其中立法方面的要求和目標應該是( )A.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不斷增強B.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D.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日趨現代化8. 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所謂法律至上是指( )A.任何人無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必須遵守法律,違反法律都要受到懲罰B.在國家或社會的所有規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廣、強制力最大的規范C.法律是約束權力最大的“籠子”,具有制約公權力的重要功能D.法律在本國主權范圍內對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約束力9.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到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1999年“依法治國”載入憲法,到黨的十六大“依法治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從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B.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C.我國尚未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D.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10.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我國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③需要發揮人民群眾在依法治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④旨在促進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觀題11.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法治建設在路上。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開啟法治建設新紀元。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礎。1982年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1999年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法治建設揭開新篇章。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我國憲法進一步完善。(1)結合材料和依法治國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對你有什么啟示?(2)結合材料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并分析兩條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7.1預習案答案1.D 2.D 3.B訓練案答案1-5BADCD 6-10BBBDA11.(1)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的啟示是: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③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法治建設成就的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