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2課 陳涉世家(第50~51課時)【目的要求】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掌握重點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內容,說出起義的原因和經過。2.朗讀課文,揣摩語言、動作描寫,說出人物特點以及作者對待人物的態度。【重點難點】1.疏通文意,把握故事的來龍去脈。2.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者對他們的態度。【過程方法】導學過程 導學方法一、自主學習1.簡介歷史背景和作家作品。(1)陳勝吳廣起義:(詳見課件)(2)司馬遷與《史記》:(詳見課件)2.注音。(不含多音字)輟(chuò) 嗟(jiē) 鵠(hú) 閭(lǚ) 謫(zhé) 戍(shù) 諫(jiàn) 蘄(qí) 篝(gōu) 恚(huì) 毋(wú) 笞(chī) 罾(zēng) 稷(jì) 铚(zhì) 酂(cuó) 柘(zhè) 譙(qiáo) 3.疏通文意。(1)讀記重點詞語含義,并歸納整理課文中的文言現象:①通假字唱(倡),旨(指), 以(已),被(披),無(毋),適(謫)。②一詞多義次、數、會、故、書、然、王、欲、指、應、道、將、上、號、為、而、之、以、乃。③古今異義次、等、憐、借、第、亡、間、誠、比、或、嘗、安、度、身、往往、會計、豪杰、十六七。④詞類活用王、罾、書、目、刑、笞、功、篝火,夜、狐、丹、法,苦、堅、銳、怪、忿恚。(2)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行翻譯全文;之后與課件的譯文對照。①學生當堂翻譯②本人課件展示二、合作探究(一)課文朗讀(二)整體感知第一段 敘述陳涉年輕時的傭耕生活,表現了他素懷大志,有反抗精神。第二段 寫起義的籌劃過程,表現了陳勝、吳廣的斗爭決心和政治遠見。第三段 寫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勝利進軍及建立政權的經過,昭示了農民起義的偉大力量和歷史意義。(二)問題探究1.第一段:本段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陳涉的?“茍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兩句表現了陳涉怎樣的思想品格? 明確:①是從姓名、籍貫、身世、志向等幾個方面來介紹陳勝的。②表現了他與窮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顯示他非凡的個性和遠大的報負。2.第二段: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別是什么?陳勝在起義前怎樣分析和估計當時的形勢?陳涉吳廣為起義作了哪些輿論準備? 明確:①天下苦秦久矣/失期,法皆斬。 ②“天下苦秦久已”指出人民與統治階級矛盾激化之深,顯示了起義的正義性、必然性。指出項燕、扶蘇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可假借他們的名義,發動起義,就可以一呼百應。③魚腹藏書、篝火狐鳴。3.第三段:起義的步驟是怎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體現人物怎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①并殺兩尉;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②寫出了陳勝的“大志”,更表現出他卓越的宣傳能力和反抗精神,顯示出一個造反者對封建等級制度的強烈批判和大無畏精神。4.通讀課文,結合具體內容分析陳勝是一個怎樣的人?明確:陳勝是一個對封建統治強烈不滿,敢于反抗,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有志氣,有抱負的農民起義的領袖。5.陳涉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作者司馬遷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么態度?試說明理由。 明確:作者對陳勝是肯定和贊揚的。“世家”是《史記》中為那些對全國政局有影響的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司馬遷將陳勝與一般的王侯齊觀,可見對他首先發難的功績是予以充分肯定的。6.課文是如何以事件發展的順序來組織的,思考:文章哪些內容是詳寫?為什么?哪些內容是略寫?為什么? 明確:詳寫起義的發動經過,對陳勝、吳廣“并殺兩尉”、發動群眾等都詳細描寫,并把敘事和對話結合起來,讓起義領袖的機智勇敢,強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體現。而對起義后的浩大聲勢及建立農民政權則略寫,省去了戰斗情況和籌建政權的描寫,因為從上文看來這已是情理中的事。三、總結提升課文記敘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和浩大聲勢,表現了農民起義的偉大力量,贊頌了陳勝、吳廣的反抗精神及歷史功績。四、拓展延伸“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充分表現出了陳勝的遠大志向。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立志或理想的名言?收集3—5句。你有自己的關于理想的座右銘(名人名言或自創金句)嗎?你打算怎樣為實現你的理想做準備?五、作業安排 《語文練習冊》本課所有作業六、導后反思 查閱書網,積累知識。常用實詞,務必牢記。歸納整理,以供使用。就問讀文,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代表發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