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9課 桃花源記 (第38~40課時)【學習目標】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并扎實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及文言現象。2.通過合作探究,能夠翻譯課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重點難點】1.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識,如“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2.準確翻譯課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導學過程 導學方法第一課時【自主學習,基礎過關】1.走進作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寧永初二年(421年),其時他拒絕同劉格的宋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2.讀準下列加粗字的音。儼然(yǎn) 阡陌(mò) 垂髫(tiáo) 豁然開朗(huò)屋舍(shè) 詣(yì) 劉子驥(jì) 便要還家(yāo)3.重點詞語釋義。為業: 緣: 夾岸: 雜: 鮮美: 異: 窮: 舍: 豁然開朗:平曠: 屬: 怡然自樂: 悉: 所從來: 咸: 問詢: 先世: 妻子: 邑人: 絕境: 間隔: 皆: 嘆惋: 延: 語: 不足: 既: 志: 詣: 如此: 遣: 欣然: 未果: 問津:【合作探究,質疑解惑】朗讀課文 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節奏、重音、停頓、節拍。二、疏通文意1.重點詞語解釋要求:結合課文注釋、工具書進行。另外,小組合作歸納整理課文中的文言現象:①通假字【要】同“邀”,邀請。②詞類活用【異】形→動(意動),以……為異(對……感到詫異)。 【前】名→狀,向前。 【窮】形→動,窮盡(走完)。【通】使動用法,使……通過。 【志】名→動,做標志。③一詞多義尋:尋找;不久。 舍:舍棄,丟下;房舍。 為:作為;對。之:的;它。 其:他的;指桃花源;自己。 乃:于是,就;竟然。④古今異義【緣】<古>沿,順著。<今>緣由;邊緣。 【語】<古>告訴。<今>話語。【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 【果】<古>實現。<今>果實。【儼然】<古>整齊的樣子。<今>形容很像。 【志】<古>標志;做標志。<今>志向。【開朗】<古>開闊明亮。<今>樂觀暢快。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妻子、無論、絕境、交通”的古今義見下表)2.句子翻譯 要求:借助課文注釋并參考學習資料,把課文翻譯得“信、達、雅”。【課堂檢測,學以致用】1.比較下列詞語的古今義。詞語古義今義妻子妻子和兒女男子的配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連詞,表示條件關系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出路的境地交通交錯相通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2.下列各項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 ) A.武陵人捕魚為業/不足為外人道也 B.處處志之/尋向所志 C.尋向所志/尋病終 D.咸來問訊/皆嘆惋。3.翻譯下面兩句。(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譯: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譯: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出去,于是就與外界的人斷絕了往來。4.《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名 潛 ,字 元亮 , 東晉 時代人。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課文中有 世外桃源 、 豁然開朗 、 怡然自得 三個成語。【拓展延伸,博聞強技】活動: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講述這個故事。【課后訓練,鞏固提高】完成練習冊本課你做得來的題目。 第二、三課時【知識回顧,溫故知新】1.指定學生背誦第三段。2.說說下邊句子的意思。(1)漁人甚異之,欲窮其林:漁人對此非常詫異,想走完這片桃花林。(2)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漁人)到了武陵郡城,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合作探究,質疑解惑】一、初讀課文,發現桃花源1.漁人怎么發現桃花源的? 明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2.桃花林的自然景色如何? 明確: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明確: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得。二、再讀課文,走進桃花源1.感受桃花源的美麗——桃花源美麗在何處?(美)①桃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②桃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2.感受桃花源的幸福——桃花源幸福在何處?(樂)①老幼: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②男女: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③漁人: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處?(奇)①桃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②山洞: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③尋訪: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三、熟讀課文,訪問桃花源聯系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請你聯想桃源人的生活與當時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處?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詳見《中學教材全解》)【課堂檢測,學以致用】閱讀課文前兩段,完成以下各題。1.解釋以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緣:沿,順著。 ②儼然:整齊的樣子。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①漁人甚異之: ②林盡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3.“黃發垂髫”用的修辭方法是( C )A.比喻 B.夸張 C.借代 D.對比4.第2段中,作者從哪幾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了描寫? 答:活動、穿戴、精神狀態(心情)。5.第2段著重寫的是什么?由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著重寫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環境,由此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拓展延伸,博聞強技】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寫一篇《桃花源后記》或給桃源人寫一封信,談談你對和平的認識。【課后訓練,鞏固提高】完成練習冊本課你未做完的題目。【導學反思,自悟自勵】 課前查閱,識記常識。朗讀課文,正確流利。讀記注釋,以便運用。自行翻譯,對照糾查。分組討論,教師小結。手腦并用,樂在其中。教學補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