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課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第22~23課時)【學習目標】1.積累詞語,把握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掌握所介紹的科學知識,揣摩嚴謹的語言。2.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理解課文層次分明地說明事理的邏輯順序。3.學習作者運用豐富的科學知識、敏銳的科學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發學生努力學習、不囿于成說、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向科學的未知領域進軍。【重點難點】1.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揣摩嚴謹的語言。2.對比閱讀,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導學過程 導學方法第一課時【自主學習,基礎過關】1.我的積累(1)作者 要點:阿西莫夫,美國科幻、科普作家。(2)字詞兩棲(qī) 骨骼(gé) 衍射(yǎn) 潮汐(xī)追溯(sù) 攜帶(xié) 隕石(yǔn) 鳥臀目(tún)遺骸:遺骨。 褶皺:由于地殼運動,巖石受到擠壓而形成的彎曲。 劫難:災難,災禍。 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 致密:細致精密。 天衣無縫: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質疑解惑】一、整體感知《恐龍無處不在》:提出觀點 → 說明過程 → 總結全文(第1段) (第2~14段) (第15段)《被壓扁的沙子》:第01~06段 介紹有關恐龍滅絕原因的兩種對立的理論——“撞擊說”和“火山說”,并指出科學家為驗證這兩種理論一直在尋找證據。 第07~17段 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支持“撞擊說”。【課堂檢測,學以致用】閱讀《恐龍無處不有》,完成下列各題。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答:依據在南極發現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移假說 。(通過南極恐龍化石的發現來證明“板塊構造”學說。)2.給“泛大陸”下個定義。答:由所有地球板塊每隔一定時期匯聚而成的主要陸地叫做”泛大陸”。3.分析題目的好處。答:用雙重否定的形式,強調了恐龍哪里都有的事實,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4.第⑤段的作用。答: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前一句承接上文在南極發現恐龍化石這一事實,后一部分用設問引出大陸漂移假說。5.第6段首句中的“漂移”和“遷移”能否互換?為什么?答:不能互換,因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體朝某個方向移動,大陸漂浮在水面上移動;遷移是離開原來的所在地而另換地點,適合于動物。如果互換,就不能準確表達其意,就體現不出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6. 分析第8段前一句中“大約”和第9段后一句中“似乎”的作用。“大約”表推測,因為年代久遠,不可能用確切的數字。這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似乎”表推測,因為年代久遠,只能推測當時的地理環境,不能用確切的語氣。這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7.分析第6段末句、第14段首句運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答:前句運用舉例子,具體說明了“板塊構造”理論使地質界以前的不解之謎迎刃而解,從而證明了這種理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后句運用打比方,形象地說明南極冰雪覆蓋的特點。【拓展延伸,博聞強技】討論:以人類現在科技水平,能否在讓恐龍滅絕那種隕石撞擊下生存?【課后訓練,鞏固提高】完成練習冊本課你做得來的題目。 第二課時【知識回顧,溫故知新】復習練習: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拼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C )A. 褶皺(zhě) 劫難(jié) 骨骼(gé) B. 遺骸(hái) 蟾蜍(yú) 島嶼(yǔ)C. 兩棲(qī) 深淵(yuān) 二氧化硅(guī) D. 追溯(suó) 衍射(yǎn) 天衣無縫(fèng)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恐龍無處不有》依據在南極發現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移假說;《被壓扁的沙子》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這表明,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合作探究,質疑解惑】1.在南極及其他大陸上都發現了恐龍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 明確:恐龍化石無處不有。2.恐龍能在今天的南極地區生存嗎?為什么?作者經過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 明確:不能。因為南極地區非常寒冷,而恐龍不適應寒冷的氣候。恐龍的生活環境需要的溫度是32度左右。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在遷移。3.你能描繪一下“板塊構造理論”嗎?4.《被壓扁的沙子》是怎樣引出“撞擊說”和“火山說”的? 明確:第2段由考古發現推論“可能……也許……”;第3段末句。5.科學家們是怎樣驗證科學假設的? 明確:舉斯石英、金剛石的例子,舉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石例子(證據——佐證——推斷——結論)6.比較兩文,填表:課題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說明對象板快構造理論恐龍的滅絕說明角度通過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來證明“板快構造”理論通過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證明恐龍的滅絕說明順序寫作思路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恐龍無處不有→恐龍不會遷移→大陸在漂移(“板快構造”理論)恐龍滅絕的原因→撞擊說、火山說→斯石英的性質→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7.揣摩語言,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 明確:文中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化高深的科學概念為平易的介紹,化嚴密的科學論證為幽默詼諧的類比說明,表現了本文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課堂檢測,學以致用】閱讀《被壓扁的沙子》前五段,完成下列各題。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答:①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②邏輯順序。2.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一層(第1段):敘述科學家們對恐龍滅絕新觀點的爭論。二層(2—4段):說明恐龍滅絕的兩種主要原因。三層(第5段):說明探討恐龍滅絕原因的深遠意義。3.第②段文字中加點的“可能”“也許”能否刪去?為什么? 答:不能刪去。這兩個詞表示推測,在沒有確鑿的事實進行科學的說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許”。4.第③段文字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主要是說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以為恐龍的滅絕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5.②③④段文字說明了造成恐龍滅絕的哪些原因?其依據分別是什么? 答: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的撞擊;地球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大火山同時噴發造成恐龍滅絕。②撞擊說;火山說。【拓展延伸,博聞強技】討論:“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這一句話對你有什么啟迪嗎?【課后訓練,鞏固提高】完成練習冊本課你未做完的題目。【導學反思,自悟自勵】 查閱資料,識記字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獨立完成,小組評比。任務落實,分組進行。先去思考,后去交流。記下要點,發言陳述。啟用思維,調用儲存,確保完成。小組評閱,老師講析,學生自勵。教學補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