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課 大自然的語言 (第20~21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識記詞語;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2.進一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重點難點】1.快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概括;學習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2.理清文章順序,了解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導學過程 導學方法第一課時【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我的積累竺可楨,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領導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氣象研究所和首批氣象臺站,并在臺風、季風、氣候變遷、農業氣候、物候、自然區劃等方面有開拓性的研究。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成為當時培養地學英才的搖籃。以求實精神領導浙江大學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長期領導中國科學院工作,積極倡導并組織和參加中國地學、生物學、天文學、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及自然科學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編了《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自然地理》等叢書,是我國地理學和氣象學界的一代宗師。 物候,主要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與非生物的變化對節候的反應。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動、抽葉、開花、結實、落葉;動物的蟄眠、復蘇、始鳴、交配、繁育、換毛、遷徙等均與節候有密切關系。非生物現象,如始霜、始雪、結凍、解凍等,也屬物候現象。物候學,也稱“生物氣候學”,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動現象和季節變化關系的科學。 2.我的檢測 (1)給加粗字注音。 萌發(méng) 孕育(yùn) 翩然(piān) 銷聲匿跡(nì) 連翹(qiáo) 載途(zài) 農諺(yàn) 草長鶯飛(zhǎng) (2)解釋詞語。 翩然: (2)孕育: 次第: (4)載途: (5)周而復始: (6)銷聲匿跡: (3)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A )①據推算,我國種大豆的歷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②我國是大豆的起源地。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漢以后逐漸用“豆”字代替“菽”字。④在許多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發現大豆的殘留印痕。⑤許多古書中也有關于大豆的記載。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歷史最悠久的國家。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質疑解惑】 一、閱讀課文,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課堂檢測,學以致用】 閱讀課文第二段,完成下列各題。1.解釋“據以安排農事”這句話的意思。答: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2.用“||”將這段文字分為三層。 ……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3.本段中有三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表示擬人的三個詞語寫出來。 答:傳語、暗示、唱歌。4.是否能將“趕快種谷子”后邊的句號改為分號?為什么?答:不能。因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里說;前者說的是春天的物候現象,后者說的是夏季的物候現象。5.本段說明的對象是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拓展延伸,博聞強技】說說你還發現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課后訓練,鞏固提高】完成練習冊本課你做得來的題目。 第二課時【知識回顧,溫故知新】復習提問:1.物候是什么?課文是怎樣將“物候”這一科學概念一步步引出來的?2.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合作探究,質疑解惑】 一、問題探究1.第4段為什么說利用物候于農事活動比較方便,容易掌握? (該段一、二句)2.第6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①設問。②引起讀者的注意,引人思考。3.第2、5、7、8段所舉例子分別說明了什么? 明確:第2段舉杏花開、桃花開、布谷鳥叫的例子說明“一些普遍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里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第5段舉北京物候記錄的例子從反面說明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性;第7段舉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說明“(該段第四、五、六句)”;第8段舉連翹和榆葉梅、蘋果開花的例子說明“(該段第二、三句)”。4.說說第9段中“逆溫層”的含義和成因。 (含義是第二、四、五句,成因是第六句。)5.第1段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第2段所舉例子、第3段、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第11段研究物候學的四個意義分別使用了什么順序? 明確:第1段使用了時間順序(春→夏→秋→冬 過后、再過、不久、于是轉入、到了、準備迎接);第2段使用了時間順序;第3段說明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介紹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從主要到次要(首先 第二 第三 還)、從空間(緯度 經度 高下)到時間(古今);第11段研究物候學的四個意義從主要到次要(首先 對于 還可以 也可以)。二、語言品味1.第1、2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 明確:第1段:沉睡、蘇醒、融化、萌發、次第、翩然、孕育、漸漸、簌簌、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第2段:傳語、暗示、唱歌、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阿公阿婆割麥插禾。2.分析第10段語言準確的特點。 明確:段中的“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確切地說明了這些數據的來源,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嚴謹。【課堂檢測,學以致用】 閱讀課文第7段,完成下列各題。1.本段中心句是( A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2.本段第一句話是個省略句,請把它補充完整。 物候現象的來臨首先決定于緯度因素3.本段可分兩層,這兩層的關系是( C ) A、總分 B、并列 C、解說 D、補敘4.本段未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D ) A、作比較 B、列數字 C、舉例子 D、打比方5.本段表明按主次順序說明這些因素的詞是 首先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從“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詩中指出物候學上的兩個重要規律?【課后訓練,鞏固提高】完成練習冊本課你未做完的題目。【導學反思,自悟自勵】 查閱書網,了解作者,識記字詞,參與檢測。結合文段,思考問題;討論交流,組長陳述。自行完成,小組批改;教師指點:答題思路。獨立完成,小組評比。教學補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