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0課 一滴水經過麗江 (第81~82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麗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2.體會作者以一滴水的視角去游覽麗江的新穎構思。3.培養熱愛祖國風光,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為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而努力學習。【重點難點】1.抓住作者重點介紹麗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她的魅力所在。2.會作者化身為一滴水經過麗江,介紹麗江的新穎構思和獨特視角。導學過程 導學方法【自主學習,基礎過關】1.我的積累(1)作者阿來(詳見《中學語文教材全解(八年級下冊)》)(2)生字新詞2.我的檢測(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B )A.驛道(yì) 眺望(tiào) 碩大無比(shuò)B.硯臺(yàn) 靦腆(diǎn) 目眩神迷(xuàn)C.翡翠(fěi) 狡黠(xiá) 風馳電掣(chè)D.佇立(zhù) 蘸水(zhàn) 悠閑恬淡(tián)(2)下列句子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D )A.我是一片雪,輕瑩地落在了玉龍雪山頂上。B.張望的時候,我被陽光熔化成了一滴水。C.這時,古城五彩的燈光把渠水輝應得五彩斑斕。D.我確實想停下來,想被摻入硯池中,被醮到筆尖,被寫成東巴象形文的“水”,掛在店中。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質疑解惑】一、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1~2段 點明“我”的身份。3~15段 具體介紹“我”游覽麗江的經過。第16段 寫“我”奔向金沙江,作為一滴水,完成了游歷麗江的行程。2.文章標題“一滴水經過麗江”有什么含義?“經過麗江”在文中是怎樣體現的? 明確:①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覽麗江,向人們介紹麗江這座古城。②具體體現是,“順著玉河,我來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車轉輪緩緩升高,看到了古城……”,“從水車上嘩然一聲跌落下來,回到了玉河”,“我穿過了一道又一道小橋”,“我經過……經過……經過……經過……進了納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黃昏時,三人再去打水澆花時,我又回到了穿城而過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來到了城外的果園和田地里”,“黎明時分,作為一滴水,我來到了喧騰奔流的金沙江邊,躍入江流,奔向大海”。二、問題探究1.文中的這一滴水在形體上有哪些變化? 明確:雪→冰→水2.這一滴水到麗江經歷了怎樣的曲折? 明確:先是玉龍雪山頂上形體的演變,再是奔向麗江卻跌落到落水洞中,經歷漫長黑暗與等待才冒出來,后又經歷了水車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終來到麗江,穿行于最美麗的四方街。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是怎樣介紹四方街的? 明確:第3段簡要介紹了四方街的歷史沿革,第10段寫化成水滴乘水車升高遙望,第13、14段詳細介紹店鋪、人家等。4.第8段有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領起下文,又呼應上文(第4段),突出四方街的重要,是一滴水旅行的重要地方。5.第13段中,作者為什么著重介紹東巴文“水”這個字? 明確:作者是化身為一滴水游麗江的,這里介紹“水”這個字,自然合拍。從“水”這個字說明了當地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當地人民的勤勞和智慧。6.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安排時間這一條線索的? 明確:古代→現在,白天→黃昏→黎明。【課堂檢測,學以致用】閱讀課文,回答問題。1.為什么“我”要落在玉龍雪山頂上?“我”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答:①玉龍雪山在麗江北邊,為下文“我”向下觀察麗江作了鋪墊。②高大挺拔的松與杉、開滿鮮花的杜鵑和山茶、馬幫、驛道、納西族村莊和明朝時正在建筑的四方街。2.第6段中“幾百年”有什么作用?“我”再次醒來,麗江發生了什么變化? 答:①點明“我”沉睡的時間之長,暗示麗江將會發生巨大變化。②(見第7段最后三句)3.作者為什么要讓“我”出現在水車上? 答:“我”隨著水車來到高處,能更好地觀看古城。4.“我”觀賞到了麗江的什么民俗畫面? 答:敲打著銀器的小店、玉器店、演奏古樂的老者、東巴象形文字、種著蘭花的三坊一照壁的院子。5.寫寄居的游客有什么作用?游客在麗江心境有什么變化? 答:①表現麗江外地游客聚集的特點。②(見第14段末句)。【拓展延伸,博聞強技】討論:如果你變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會有怎樣的經歷?【課后訓練,鞏固提高】 完成練習冊本課所有題目。【導學反思,自悟自勵】 整理資料,積累知識。獨立思考,形成初識;組內交流,形成共識。代表發言,教師小結。獨立完成,同桌批改;組內交流,教師點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