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作文指導(一):寫出人物的精神【導學目的要求】1.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外在特點和內在精神之間的關系。2.學習如何運用具體的描寫、敘議結合等手法來表現人物精神。【導學重點難點】1.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2.學習通過典型細節、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來反映人物個性。【導學過程方法】一、照片激趣出示一張照片并提問:你覺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 你為什么認為是這樣的 二、教材解讀1.閱讀教材第24頁內容,勾畫重要語句。2.談談閱讀收獲。( 或讀出相關文字,或說出自己體會。)三、寫法指導1.抓住典型細節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之中。細節描寫中,主要抓住肖像(神態)、語言、動作、心理細節進行描述。(1)外貌細節描寫。 外貌描寫的作用不止在于畫出這個人的外部面貌,更是為了以形傳神,通過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點(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際遇)。如: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的胡須;左手捏著一支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描寫魯迅的臉、頭發、長衫、胡須、煙嘴,表現他的身體瘦弱、精神矍鑠、意志頑強。)(2)語言細節描寫。 語言描寫是對人物獨白和對話的描寫,能夠反映一個人的精神世界。(3)動作細節描寫。 動作描寫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示個性形象,而且引人入勝。《水滸》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異,主要是作者對他們進行了各具特點的行動描寫。(4)心理細節描寫。 心理活動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夠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在讀者面前。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得細膩而真切、生動而傳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如: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運用心理描寫,將“我”選擇走大路還是小路時的矛盾心理描繪了出來。)2.借助一些寫作手法加以突出、強調。 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聯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對比、襯托(正襯與反襯)、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后照應(呼應)、正面(側面)描寫、抑揚(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對比: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如《鄧稼先》中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運用對比手法,描摹景物,抒發感情。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前邊描寫了百草園景色,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這里的景物描寫與充滿枯燥乏味氣息的“三味書屋”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對“三味書屋”的厭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 (2)襯托:以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與對比一起運用。人們常說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眾星捧月”,就是襯托。或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或用景物描寫來襯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 (3)鋪墊: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之前,對環境、情緒、氣氛等所做的描寫,借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4)伏筆、照應: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代,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做鋪墊。埋下伏筆后,后邊一定要有照應。照應,是文章前后內容上的關照呼應。方式主要有與伏筆照應、與開頭或題目照應、反復照應等。照應得好,可使文章結構嚴謹細密,主題更加鮮明強烈。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體事物來表現,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6)夸張:一種故意“言過其實”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強化感情。如《皇帝的新裝》中對皇帝形象的塑造,就采用了夸張手法,辛辣地諷刺了統治階級的愚蠢。 (7)懸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設置一個疑問或矛盾沖突,以造成讀者某種急切期待和熱烈關心的心理。(8)欲揚先抑: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低處落筆。3.借助一些抒情議論的句子,對人物的精神品質作點睛式的概括。 (1)議論在記敘文中的作用 記敘文中的議論,就是作者在記敘文中對所記敘的事物發表的意見、主張或看法。在記敘文中恰當地使用議論,可以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使感性的知識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深刻。 ①議論在開頭:這種議論起著總領全文、點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②議論在結尾:有的是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點明和加深所敘之事的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的是為了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有的是對全文的總結,發出號召,又是點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說和做》末段兩句議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③議論在中間:在記敘文的段與段中間穿插議論,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如《說和做》中7、8、9段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抒情在記敘文中的作用 ①作用:抒情用在寫人、敘事、寫景散文的開頭,能使文章充滿抒彩。在記敘、描寫中穿插幾點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強文章意蘊。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抒發了作者對百草園動植物的依戀之情。 ②類型:情感的表達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飾,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就是借助景、物、事來抒發感情。四、范例解析我的生物老師在別人眼中,老師或許只是一個“矗立”于講臺之上高大威武的身影,舉手投足間透著昂然的浩氣,讓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而我的生物老師卻“別具一格”。我的生物老師,姓李,名金耿。金耿老師是出了名的好脾氣。隨著“小中考”的結束,他的身影在我們的講臺上就消失了。但在校期間,只要看見那夾克衫、牛仔褲的“標準配置”,我們就會欣喜地追上去喊一聲:“金耿!”老師總會笑呵呵地說:“是你呀!”然后就是熱切地問詢和貼心地叮囑:“學習順利嗎 ”“一定要珍惜時間啊,不過也不要熬夜!”……而我們也會報以朋友般的回應:“金耿老師,初一小孩有我們聽話嗎 ”“你教得辛不辛苦 ”……金耿老師能將枯燥無味的生物課教得多姿多彩。他語言幽默,還時不時插幾個小笑話,讓我們在哄堂大笑之余增加了學生物的樂趣,將知識點牢牢記在心里。在同學們苦于植物細胞壁的記憶順序時,老師就拿雞蛋來比喻:“哎呀,真是的!你看早餐吃的雞蛋,剝的一層殼不就是細胞壁嗎 那層膜不就是細胞膜嗎 ……”末了,再加上一句:“沒下過蛋還沒吃過蛋嗎 ”于是,全教室人都記住了這一個要點。金耿老師是學生的知己。我有一位同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物迷”。他在家里養了一條三十厘米的綠鬣蜥,十幾只蜘蛛。他媽媽在床上發現了一只“越獄”的蜘蛛后,果斷下了“斬草除根”的最后通牒。沒辦法,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金耿。兩人“一拍即合”。金耿把綠鬣蜥和蜘蛛安放在辦公室的角落。于是,金耿老師在同學們心中的形象就更高大了,全班學生無不以金耿老師為知己;課間,他的辦公桌前圍滿了提問題的學生,其他老師不無“嫉妒”。現在金耿老師已經不教我們半年多了,但是我卻感覺他一直在我身邊,在我心中。在煩惱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幽默與平和——金耿老師,我會永遠記得您給予我們的親切與溫暖。【評析】讀了這篇文章,一個年輕灑脫又跟學生能“玩”到一塊、課堂還生動幽默的新式老師就來到了我們眼前,呼應了開頭的“別具一格”。這個形象是如何刻畫出來的呢 一是抓人物標志性的外在特征,如金耿老師“夾克衫、牛仔褲”的“標準配置”,就表現了其青春灑脫的氣質;二是抓能體現人物性情的細節,“笑呵呵”的神情,熱切的問詢,就可以看出老師的平易,以及與學生心理距離之近;三是抓住典型場景,課堂即為老師活動的典型場景,一個精彩的比喻增加了課堂的無限趣味,老師的幽默風趣也躍然紙上;四是把人物置于事件中,幫學生處理寵物一事,凸顯了老師跟學生的平等親密。五、課堂寫作(見教材第25頁)六、導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