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1課 古代詩歌五首【導學目的要求】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2.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理解詩歌中蘊含的哲理。3.背誦默寫古詩詞,并引導學以致用。【導學重點難點】1.背誦默寫古詩詞。2.品味詩歌的意境和哲理。【導學方法時間】1.誦讀古詩,探究問題。2.二課時或三課時。第1課時一、熟悉這五首詩1.教師范讀或聽網(wǎng)上音頻2.簡介詩歌的作者和寫作背景3.認讀生字:愴(chuàng) 涕(tì) 眥(zì) 豚(tún)4.朗讀訓練①齊聲朗讀 ②自由朗讀二、解讀《登幽州臺歌》1.誦讀本詩2.感知詩意3.探究問題(1)詩人為何“獨愴然而涕下”?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①前代的賢君既不可復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登臺遠眺,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②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2)體會這首詩的意境。明確:意境雄渾:從過去說到未來,時間跨度大;“天地悠悠”,空間遼闊,視野開闊。(作者把個人置放到廣漠無邊的宇宙背景中,使個人顯得渺小孤寂,從而產(chǎn)生一種蒼茫的孤獨感。)三、解讀《望岳》1.誦讀本詩2.感知詩意3.探究問題(1)以“望”為中心分析本詩。明確:一、二句寫遠望泰山(巍峨高大),三、四句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五、六句寫細望(心胸蕩漾),七、八句寫愿望(登臨絕頂)。(2)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含義和衍生(引申)意義。本義:終要登上泰山頂峰,看見四周的山巒顯得矮小。衍生義:不怕困難,敢于攀登,才能俯視一切。四、布置作業(yè)熟讀這五首詩;完成語文練習冊本課“基礎積累”部分。第2課時一、復習提問:說出《登幽州臺歌》《望岳》的思想感情。二、解讀《登飛來峰》1.誦讀本詩2.感知詩意3.探究問題(1)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了一個怎么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①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②表達詩人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革新政治的理想。(2)體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含義和衍生意義。本義:不怕浮云遮住視線,只因為身在塔的最高層。衍生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人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應放眼大局和長遠。或: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不會被食物的假象迷惑。)三、解讀《游山西村》1.誦讀本詩2.感知詩意3.探究問題(1)這首詩寫了哪些內(nèi)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①農(nóng)家熱情待客,欣賞田園風光,感受民風民俗,表達再來愿望。②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2)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義和衍生意義。本義:山巒重疊,河水曲折,似乎沒有去路;忽然出現(xiàn)一個柳樹深綠、花兒紅艷的村子。衍生義: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轉(zhuǎn)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四、解讀《己亥雜詩(其五)》1.誦讀本詩2.感知詩意3.探究問題(1)理解詩中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辭官南歸的痛苦心情,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淪、繼續(xù)為國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2)體會“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含義和衍生意義。本義:落花不是無情的東西,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新花。衍生義:雖然離開了以前的職位,仍然要發(fā)揮余熱。五、布置作業(yè)1.背誦并默寫這五首詩。2.完成語文練習冊本課“閱讀理解”部分。六、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