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6課 詩詞五首 (第62、63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背誦并默寫這五首詩詞。2.反復誦讀、理解詩意,領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其中積極樂觀的精神品質。【重點難點】1.誦讀這五首詩詞,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2.品味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學法指導】在反復朗讀、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個人感悟與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相結合。導 學 過 程 導學方法第1課時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文學常識填表。 作 品作 者題目體裁名句姓名朝代稱謂飲酒(其五)五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唐代詩人春望雁門太守行赤壁漁家傲詞李清照宋代女詞人2.詞句解釋。 (1)國破山河在( 國都 ) (2)渾欲不勝簪( 簡直 ) (3)我報路長嗟日暮( 嘆息,慨嘆 ) (4)風休住( 不要 ) (5)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合作探究,質疑解惑】 一、學習《飲酒》 1.初讀本詩,感知內容 ①內容:1、2句敘事,3、4句議論,5—8句寫景,9、10句作結。 ②主題:此詩表現作者對腐敗官場的厭倦、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2.再讀本詩,研討問題 (1)作者置身眾人聚居的地方,為什么沒有車馬喧囂的煩惱? 明確:因為心境超脫世俗,不為名利所惑,不慕官場榮祿。 (2)怎樣理解5、6句和9、10句? 明確:5、6句:在東籬附近采摘野菊,悠閑自得地欣賞南山的景色。這兩句寫出詩人悠閑自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狀態。 9、10句:這里邊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卻不知怎樣表達。這兩句體現了詩人安貧樂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 (3)“悠然見南山”的“見”改成“望”有什么不同? 明確:“見”是說詩人采菊時抬起頭,不經意看見了南山,由此可見詩人悠然自得、輕松愜意的心境。而“望”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看,表達極其平淡,沒有表現出詩人的心境。 3.誦讀本詩,加深印象 二、學習《春望》 1.初讀本詩,感知內容 首聯:所見(春城敗象) 陷落、荒涼 頷聯:所感(感時恨別) 感傷、思念 頸聯:所盼(久盼佳音) 戰亂、焦急 尾聯:所思(憂國念家) 脫發、揪心 2.再讀本詩,研討問題 (1)首聯哪個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 明確:“破”字用得好。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使人觸目驚心。(“深”字用得好。一個“深”字,寫出了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景象,令人滿目凄然。) (2)如何理解頷聯的意思? 明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3)請賞析頸聯的妙處。 明確:在戰火連綿不斷的日子里,消息隔絕。作者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能激起人強烈的共鳴。 (4)描述尾聯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明確: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3.誦讀本詩,加深印象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飲酒(其五)》中最受世人推崇的句子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春望》中運用對比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的詩句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這兩首詩所抒發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飲酒(其五)》抒發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春望》抒發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獲 2.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訓練,鞏固遷移】 完成練習冊本課關于《飲酒(其五)》《春望》的題目。 第2課時 【知識回顧,溫故知新】 填空。 1.《飲酒(其五)》中,寓情于景、道出了詩人隱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全詩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 ”(填原句)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2.《春望》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抒寫強烈思念親人的句子是 ,描繪自我形象的句子是 。 【合作探究,質疑解惑】 一、學習《雁門太守行》 1.初讀本詩,感知內容 首聯:寫敵我兩軍的態勢(白天),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象征手法,外貌描寫、環境烘托) 頷聯:寫慘烈的戰斗場景(黃昏),渲染戰場的悲壯和戰斗的殘酷。(聽覺,視覺) 頸聯:寫我方偷襲敵人(中夜)。 尾聯:寫將士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詩人報效國家的志向)。(典故) 2.再讀本詩,研討問題 (1)“黑云壓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試分析其成為名句的原因。 明確:因為詞語和辭格用得好。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運用比喻和夸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勢。 (2)說說對頸聯的理解。 明確:“半卷紅旗”點出奔襲敵軍的戰事;“半卷”,形象地刻畫出奔襲途中緊張的作戰氣氛。“易水”,交代作戰位置,有暗示將士們血戰前“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情懷的意思。“霜重鼓寒”,寫惡劣的作戰天氣,并從而突出將士們執戈前驅、不憚危難的英雄氣概。 (3)尾聯運用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運用燕昭王易水筑臺以金招人的典故,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或: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忠君報國的心愿) (4)詩中大量運用表現濃艷色彩的詞語有什么作用? 明確: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變幻的戰爭風云,從而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意境。 3.誦讀本詩,加深印象 二、學習《赤壁》 1.初讀本詩,感知內容 一、二句 敘事,交代興感之由。 三、四句 議論,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2.再讀本詩,研討問題 (1)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詩人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的? 明確:①沉沙之折戟。不以成敗論英雄。②認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不過是借助東風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2)前后各兩句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內在聯系? 明確:前兩句是敘事,后兩句是議論。由敘事引發議論。 (3)最后二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懷才不遇的苦悶)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誦讀本詩,加深印象 三、學習《漁家傲》 1.初讀本詩,內容感知 上闕:寫詞人所見所聞,描繪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展現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下闋:寫詞人的回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與追求。 2.再讀本詩,研討問題 (1)從第三句中的“夢”字可以看出這首詞描寫夢境。開頭兩句描繪拂曉海上乘船的情景,寫出了什么景象?什么感覺?什么氣勢? 明確:海天相接;船搖帆舞,星河欲轉;磅礴豪邁。 (2)下闋哪一句是對“殷勤問我歸何處”的回答?該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表達了詞人晚年在現實生活面前懷才不遇、孤獨無依、奮力掙扎的苦悶和對現實的強烈不滿。 (3)賞析“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確:運用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鵬,乘萬里風高飛遠舉,叫風不要停止,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對現實的不滿,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4)這首詞與李清照的大多數詞截然不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請分析其具體表現。 明確:①寫夢中景象和夢中感嘆;②寫到了傳說中的“天帝”“鵬”“蓬舟”“三山”等;③想象非常豐富;④意境極其開闊。 3.誦讀本詩,加深印象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閱讀胡曾的《詠史·赤壁》,回答問題。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1)杜牧的《赤壁》與胡曾的《詠史·赤壁》吟詠的都是三國時候赤壁之戰的歷史,而兩位作者對“周郎”的態度并非一致,其中區別何在? 答:杜詩慨嘆周瑜僥幸成功,胡詩贊美了年輕統帥周瑜的功績。 (2)杜牧詩前兩句寫了什么?與胡曾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杜詩開頭描寫發現舊日武器,磨洗辨認朝代的場景,引起人們冷靜的歷史沉思。胡詩卻是直接陳述歷史,表達對英雄的熱情贊頌。 (3)如果你是史學評論家,你如何評價“周郎”? 答:周瑜是一個將才,有謀略,有膽識。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獲 2.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訓練,鞏固遷移】 完成練習冊本課關于《雁門太守行》《赤壁》《漁家傲》的題目。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積累知識,交流成果。 朗讀詩歌,正確流利。 展開討論,形成共識;代表發言,聽師小結。 (下同) 獨立完成,組內評改。 說出收獲,相互補充。 積累知識,交流成果。 朗讀詩歌,正確流利。 展開討論,形成共識;代表發言,聽師小結。 (下同) 獨立完成,組內評改。作文指導(六) 表達要得體 (第64~66課時)【導學目標】1.了解什么是表達得體,明白怎樣做到表達得體。2.了解邀請函和倡議書的結構及其寫法。寫作這兩種應用文,做到表達得體。一、寫作指導(一)做到表達得體的方法1.考慮寫作的目的。2.注意讀者對象的特點和應用的場合。3.注意恰當使用禮貌用語。(二)邀請函的結構及寫法邀請函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和落款組成。寫作前,應明確寫作目的。正文應介紹活動的時間、地點、主題等情況。用語應簡潔明了,大方得體。示例如下:邀請函 尊敬的柯雪佳女士: 您好!岳池縣萬壽小學校將于2020年12月31日上午在學校操場舉辦“慶元旦”文娛活動,特邀您參加,謝謝。 岳池縣萬壽小學校 2020年12月16日(三)倡議書的結構及寫法倡議書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五部分組成。正文由兩部分組成:倡議理由(背景、目的),倡議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倡議的內容一定要具體化。開展怎樣的活動,都做哪些事情,具體要求是什么,它的價值和意義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寫明。倡議的具體內容一般是分條排列的。結尾表示倡議者的決心和希望。示例如下:(詳見《教師教學用書》“環境保護倡議書”)三、寫作實踐(詳見教材第140頁)四、作文評講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