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4課 愚公移山 (第58、59課時)【學習目標】1.掃清字詞障礙,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掌握重點字、詞、句的意思,能較順利地翻譯課文。3.理解課文中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寫法以及運用神話結尾的作用。4.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現實意義。【重點難點】(詳見“學習目標”2、3)【學法指導】自主學習(誦讀、翻譯、思考),合作探究(質疑、討論、小結)。導 學 過 程 導學方法第一課時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我的資料 要點:課文選自《列子》,書中不少是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列子,名寇(御寇),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 2.我的檢測 (1)給下列詞語中的黑體字注音。 萬仞(rèn) 箕畚(běn) 孀妻(shuāng) 始齔(chèn) 智叟(sǒu) 窮匱(kuì) 亡以應(wú) 一厝朔東(cuò) (2)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②對于愚公移山的決定,其妻的態度是獻疑;在移山過程中,其鄰人的態度是跳往助之,智叟的態度是笑而止之。 ③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雖我之死……何苦而不平。 ④晉代張湛對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評點,這一評點是針對文中“河曲智叟亡以應”而言的。 (3)文學常識填空。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篇寓言。 (4)試在下面《執著》的短文空格內,填上適當的短語或名句,使之與上下文內容一致。 執著的故事不老,有女媧補天,有夸父追日,有精衛填海,有大禹治水。 執著的人物不死,有聞雞起舞的祖逖,有臥薪嘗膽的勾踐,有面壁靜修的達摩。 執著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有“衣帶漸寬終不悔(蠟炬成灰淚始干)”。 執著是殫精竭慮,義無反顧。 馳心旁騖,見異思遷的人執著不了,而執著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執著,一闋永無休止符號的進行曲。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一、走進文本 (一)朗讀課文 (二)疏通文意 1.學生讀記重要注釋,本人用多媒體顯示以下知識點: ①通假字 【反】通“返”,往返。 【惠】通“慧”,聰明。 【亡】通“無”,沒有。 【厝】通“措”,放置。 ②古今異義 【方】<古>方圓;<今>矩形。 【曾】<古>連……都……;<今>曾經。 【毛】<古>草木;<今>毛發。 【已】<古>停止;<今>已經。 【懲】<古>苦于;<今>懲罰。 【陽】<古>山南或水北;<今>太陽。 ③一詞多義 【焉】哪里;加強語氣。 【其】他,他的;加強反問語氣。 【且】將近;況且。 【之】的;這件事;取消句子獨立性。 ④詞類活用 【險】形→名,險峻的大山。 【箕畚】名→動,用箕畚裝土石。 【聚】使動用法,使……聚。 【面】名→動,對著。 2.學生翻譯課文,本人用多媒體顯示譯文。 【課后練習,鞏固遷移】 完成練習冊本課你做得起的題目。 第二課時 二、解讀文本 1.請歸納每一段的內容,并說說這則寓言的寓意。 明確:①故事背景 → 先謀后移 → 駁斥智叟 → 實現愿望。②寓意一: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并堅定不移地去實現。寓意二:只要不怕困難,堅持奮斗,定能獲得成功。 2.愚公之妻、智叟、操蛇之神、天帝等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有何不同? 明確:愚公之妻對愚公只是提出疑問,語氣委婉,顯出關心;智叟對愚公阻止,語氣嘲諷;操蛇之神害怕愚公移山不止;天帝被愚公的移山精神感動;大部分人和鄰居小男孩是支持的。 3.用神話故事結尾起什么作用? 明確: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4.分析愚公和智叟的性格特征。 明確:愚公:有遠大抱負,有實干精神,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智叟:目光短淺,安于現狀,自作聰明,用靜止的眼光看待事物。 5.辯論:用今天的眼光看,愚公的行為到底愚不愚? 明確:①不愚。愚公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畢力平險,實為明智之舉。我們也會遇到諸如太行、王屋兩座大山般的困難,需要愚公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鍥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克服。 ②愚蠢。愚公耗費人力物力多,工期太長,收效不明顯,這種做法不科學。 6.談談愚公精神的內涵。 明確:敢想敢干,開拓進取(不滿足于現狀,志向遠大);不怕困難,頑強拼搏;艱苦奮斗;團結群眾。 三、演繹文本 1.劇情簡述 第一幕 家庭會議 第二幕 移山填海 第三幕 針鋒相對 第四幕 感天動地 2.角色安排 主要人物:愚公,智叟。 次要人物:愚公之妻,孀妻遺男,子孫荷擔者三夫,操蛇之神,玉帝,夸娥氏二子。 3.學生表演 準備:舞臺布置,人物化妝,道具制作。 重點:人物對話,畫外音。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字。(多媒體展示1~6題) ①懲山北之塞(苦于) ②雜然相許(贊同) 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肩負、扛)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同“無”,沒有)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 A.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 / 河曲智叟亡以應 C.其妻獻疑曰 / 既出,得其船 D.跳往助之 /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3.用現代漢語下列句子。 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譯文: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②甚矣,汝之不惠。 譯文:你也太不聰明了! 4.根據課文填空。 文中將愚公率領子孫們決心挖山不止的壯舉與智叟嘲諷、懷疑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并主要運用語言、動作的描寫手法來表現情節內容,塑造人物形象。 5.下面對本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頑強毅力。 B.河曲智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聰明了。 C.文中寫“太行”、“王屋”二山“高萬仞”,始用夸張的手法寫兩山的高大,意在襯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業受到眾人的擁護,也是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強烈的對比,加強諷刺的藝術效果。 6.歌曲《愚公移山》中這樣唱道:“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請談談你對愚公“開路”精神的理解。 答:愚公的“開路”精神,是指挖山不止的頑強意志、排除非議的堅定信心。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獲 2.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訓練,鞏固遷移】 完成練習冊本課全部題目。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課前查閱,了解列子。 認讀生字,掃清障礙。 朗讀課文,正確流利。 讀記注釋,便于運用。 自行翻譯,對照更正。 思考討論,代表發言。 開展辯論, 有理有據。 把握劇情,展示演技。 獨立完成,組內評比。導學補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