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7課 昆明的雨 (第37、38課時)【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點,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3.揣摩品味重要詞句,感受作者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學法指導】抓重要語句,弄清課文內容;先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解決課文疑難。導 學 過 程 導學方法第1課時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我的積累 作者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紀事》等。 2.我的檢測 (1)為下列詞語中的加粗字注音。 鮮腴(yú) 雞樅(zōng) 黃燜雞(mèn) 密匝匝(zā) 辟邪(bì) 熾紅(chì) 青頭菌(jùn) 緬桂花(miǎn) (2)結合語境解釋句中加粗詞語。 ①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 格調:這里指青頭菌炒熟后的誘人色澤(鮮香口味)。 ②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 ! 張目結舌:這里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驚。 ③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 軟軟:是指作者陶醉于雨中緬桂花的明亮、豐滿和濃郁的馨香,感慨房東大娘惜花又送花的淳樸的人品。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質疑解惑】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昆明的雨季有怎樣的特點?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 明確:①雨季長但不連綿,氣壓不低。②昆明的雨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2.作者除了寫昆明的雨,還寫了哪些景、物、事?作者是怎樣把這些“零散”的內容連綴成篇的? 明確:①仙人掌,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樅等),果子(楊梅),花(緬桂花);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②用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這條情感線索連綴成篇。 3.梳理課文內容結構。 第一部分(1~2段):由一張畫引出“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3~10段):具體寫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人事。 第三部分( 11段 ):點題,表達對“昆明的雨”的深情。 二、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從哪些詞句看出作者對昆明雨的喜歡與懷念之情? 明確:并不使人厭煩(4段);使人動情的(5段);會引起人一點淡淡鄉愁的(10段);我想念昆明的雨(2、11段)。 2.作者想念的僅僅是“雨”嗎? 明確:不僅僅是,還有物、景、人、情,想念昆明的民風、人情和當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動亂年代里少有的寧靜、怡然。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A ) 昆明的雨季是 的、 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 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 。 A.明亮 豐滿 飽和 旺盛 B.豐滿 明亮 旺盛 飽和 C.旺盛 豐滿 明亮 飽和 D.豐滿 飽和 明亮 旺盛 2.回答問題。 (1)從課文來看,昆明的特點是什么?昆明雨季的特點是什么? 答:①昆明雨多,盛產菌子、楊梅和緬桂花;住房門頭倒掛仙人掌。②雨季綿長,氣壓不低。 (2)說說文中自創畫題字和自創詩的作用。 答:①自創畫題字,不僅寫出昆明的風俗,而且寫出昆明多雨的特點。自創詩,描述了四十年前雨中喝酒的情形,表達了作者的懷念之情。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獲 2.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訓練,鞏固遷移】 完成練習冊本課“積累運用”部分 第2課時 【知識回顧,溫故知新】 這篇文章寫的是什么內容? 文章中寫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合作探究,質疑解惑】 1.本文題為“昆明的雨”,為什么開頭要描述給寧坤的畫? 明確:①所畫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現象與產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②為下文做鋪墊,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讀者,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分析第8段二三句、第10段倒數第四句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 明確:①第8段二三句——運用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用賣楊梅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作者對昆明的喜愛、懷念之情。②第10段倒數第四句——“爬”“遮”等動詞,把木香擬人化,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木香的茂盛,表達作者喜愛、贊嘆之情。 第10段中說“四十年后,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讓作者“忘不了”呢? 明確:淡淡的鄉愁,美景令人陶醉的閑適、幽靜和恬淡。 4.“我想念昆明的雨”在第2段、第11段的作用各是什么? 明確:第2段——點明了文章中心,表達了籠罩全文的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深切懷念;承接上文的畫面介紹,引起下文對“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緣由的抒寫。第11段——深化主題,表達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照應第2段內容,收束全文,使結構顯得完整。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 季節不同,注定了雨的風格亦各不相同。夏雨熱烈,往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會兒, ,地面又恢復了生機。夏之雨來得猛烈,去得快捷,絲毫不拖泥帶水。 A. 雷聲漸遠,風速漸慢,雨聲漸緩,烏云漸散 B. 雷聲漸近,風速漸快,雨聲漸緊,烏云漸聚 C. 漸近的雷聲,漸快的風速,漸緊的雨聲,漸聚的烏云 D. 漸遠的雷聲,漸慢的風速,漸緩的雨聲,漸散的烏云 2.閱讀課文前兩段,完成下列各題。 (1)課文標題是“昆明的雨”,為什么開篇要描述作者給寧坤的畫呢? (答案見“合作探究”1) (2)作者給寧坤的畫是否達到了要求?為什么? 答:達到了。多雨是昆明氣候的一大特色,倒掛而能開花的仙人掌、青頭菌與牛肝菌又正是昆明雨季的特有現象與特有產物。 (3)“我想念昆明的雨”獨句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承上啟下;點明了文章中心,表達了籠罩全文的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深切懷念。 (4)作者“想念昆明的雨”。閱讀全文,說說實際上是他想念昆明四季的哪些事物? 答:仙人掌,各類菌子,果子楊梅,緬桂花。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學習收獲 2.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訓練,鞏固遷移】 完成練習冊本課余下部分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解讀字詞,積累運用。 瀏覽全文,搜尋答案。 逐段掃描,表述要點。 品讀文段,捕捉詞句,體會情感。 結合文段,開啟思維;與人交流,形成共識。代表發言,教師作結。 動腦動手,一揮而就。當場交流,終生擁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