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課 藤野先生 (第10、11課時)【學習目標】1.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學習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來刻畫人物、突出人物品質發寫法。【學法指導】1.通過朗讀全文、跳讀句段,抓關鍵句,篩選信息,整體感知大意。2.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明確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情。導 學 過 程 導學方法第1課時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我的檢測 (1)文學常識填空。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著名小說有《祝福》;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我們學過選自這個集的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給下列詞語中的粗字注音。 緋紅(fēi) 畸形(jī) 教誨(huì) 油光可鑒(jiàn) 匿名(nì) 詰責(jié) 不遜(xùn) 杳無消息(yǎo) 瞥見(piē) 蘆薈(huì) 解剖(pōu) 深惡痛疾(wù) (3)解釋下列詞語中的粗字。 毫不介意( 一點兒 ) 杳無消息(遠得看不見蹤影) 深惡痛疾( 厭惡 ) 油光可鑒(當鏡子照) 出言不遜( 謙遜 ) 好意難卻( 推卻 ) (4)聯系上下文,分析劃線詞語的感彩。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厭惡、失望)B.實在標致極了。(嘲諷) C.居然睡安穩了。(幽默、樂觀) D.他們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痛恨) 2.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概述藤野先生的典型事例,歸納他的思想品質。 典型事例 思想品質①添改講義 認真負責②糾正解剖圖 要求嚴格③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④了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另有: 初到仙臺的感受 匿名信事件 看電影事件 與先生惜別 2.劃分課文的段落層次,歸納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01—03段)寫作者在東京的所見所感。第二部分(第04—35段)寫作者在仙臺與先生的交往。(相識、相處、相別)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作者離開仙臺后對先生的懷念。(珍藏講義、懸掛照片、多寫文章)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寫出下列詞語中粗字的讀音和含義。(多媒體展示1、2題) 匿名信(nì,隱藏) 杳無消息(yǎo,遠得不見蹤影) 深惡痛疾(wù,痛恨) 出言不遜(xùn,謙虛) 2.填空。 本文的明線是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線是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學習收獲 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訓練,鞏固遷移】 完成練習冊本課 “預習積累”部分。 第2課時 【知識回顧,溫故知新】 1.聽寫生詞。 2.本文的明線和暗線分別是什么?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一、問題探究 1.第1段對清國留學生的外貌描寫,表明了作者對他們怎樣的情感與態度?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明確: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從“盤得平”“油光可鑒”“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可以看出來。 為什么“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 明確:因為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 魯迅為什么離開仙臺?為什么棄醫從文?他的人生選擇給我們什么啟發? 明確:①直接原因是他厭惡東京的學習環境,厭惡“清國留學生”渾渾噩噩,厭煩他們把環境搞得烏煙瘴氣;內在原因是他為了實現救國救民的愿望。②他受到看電影事件與匿名信事件影響(直接原因);他發現從醫只能拯救中國人病痛虛弱的肉體,為文卻能夠拯救他們愚昧麻木的靈魂(根本原因)。③面對人生的岔路口,我們要做出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選擇。 4.本文除了寫藤野先生之外,還用大量篇幅寫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你認為寫這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明確:展示自己思想變化的心路歷程,為文章最后“棄醫從文”做鋪墊。 二、人物分析 1.藤野先生——外貌描寫(6/9段)、動作及語言描寫(6~35段) 思想性格:不修邊幅、生活簡樸;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 2.清國留學生——外貌描寫、事情敘述(賞櫻花和學跳舞) 思想性格:保守、腐朽、不學無術。 3.作者“我”——反感“清國留學生”的丑態丑行;記得日暮里和水戶兩個地名;思考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決定棄醫從文。 思想性格:具有愛國主義精神。 三、語言揣摩 第1段改定稿比原稿多了“花下”“成群結隊的”兩個詞語;第2段改定稿比原稿多了“有一間的”“咚”,“熟識”換成了“精通”;末段中改定稿比原稿增加了“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談談這些修改好在哪里。 明確:①第1段中,“花下”指向性更強,“成群結隊”諷刺意味更濃烈。②第2段中,用“有一間的”使得表述更準確,“咚咚咚”更接近口語化,“精通”更具諷刺意味。③末段中,更具形象性。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一、閱讀課文第1段,填空。(多媒體展示一、二題) 1.第1句中的“無非”是 只不過 的意思,“這樣”是指 清國留學生的種種丑態丑行 ,這句話表達作者 對清國留學生的失望 的感情。第2句的修辭方法是 比喻、夸張 ,它的作用是 辛辣地嘲諷清國留學生思想腐朽、不學無術的丑態 。第4句的修辭方法是 反語 ,它的作用是 諷刺清國留學生的丑樣 。 2.本段所寫事情是 賞櫻花 ,地點是 上野公園 ,人物是 清國留學生 。 二、閱讀課文第31段,完成下列各題。 1.前一句:作者為什么感到“這一聲特別聽得刺耳”? 答:因為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 2.后一句:①“他們”指什么人?②“何嘗”對表達句意起什么作用?③怎樣理解“嗚呼,無法可想”?④“那時那地”指什么?⑤“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指什么?⑥“我的意見卻變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①指閑看槍斃犯人的麻木的中國人。 ②表明閑看槍斃犯人的人無一例外地喝彩,表現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現了作者對這種狀況的悲哀。 ③這些中國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覺悟,作者感到萬分痛苦而又無可奈何,所以發出這樣的感嘆。 ④指在日本仙臺講堂里看影片時。 ⑤指棄醫從文。 ⑥魯迅覺得醫術只能拯救人的身體,文學可以醫治人的思想。而中國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魯迅先生就是想利用文學的力量改變中國的國民思想。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獲 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訓練,鞏固遷移】 完成練習冊本課余下部分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查閱書網, 了解作者,識記字詞, 參與檢測。 獨立思考,形成初識;組內交流,形成共識。代表發言,匯報展示。 獨立完成,小組批改;全班交流,擇優展示。 結合文段,思考問題;討論交流,組長陳述。 抓住描寫,分析人物;表述要點,聽師歸納。 自行完成,小組評改;教師指點:答題思路。導學補充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