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書的歷史》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為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材料》第三課《書的歷史》。本單元屬于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物質科學領域”范圍,對應的課程標準(2017版)中具體學段學習目標如下: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1-2年級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對應課程標準(2022版)如下:核心概念 學習內容1.物質的結構與性質 1.1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本課通過回顧制書材料發展的歷史,引領學生體驗身邊物品制作材料的革新過程。在上節課,學生已經發現同一種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這節課,他們將通過模擬書的演化歷史,體驗并對比泥板、簡牘和紙的書寫感受,裝訂的難易程度,體會做書的材料隨科技的進步、逐步革新的過程。做書是本課的重要活動。對于歷史上不同時代的書,學生有一些模糊的認識,這些認識可能來源于教學或課外閱讀(包括電視媒體等)。但他們大多數并沒有親自嘗試過裝訂一本書。因此,該活動能引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將通過“做一本簡易的書”活動,理解材料革新的意義,體會人類對物品的實際需求往往會促進材料的優化和升級。書發展的歷史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也是人們根據需要,不斷選擇、優化材料的歷史。學生在不同材料上書寫時會體悟到不同時期人們的書寫感受和對材料優化的需求,這種體驗與需求正是材料不斷得到優化的驅動力。二、學情分析:本課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和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較一年級有了一定的發展。2年級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強,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如表揚激勵、小組合作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當學生對各種物品進行探索的時候,他們會發現,物品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材料特征的注意深入到材料特性的注意,認識到物品會隨著新材料的出現而不斷改變,材料性能可以改變或優化,了解人類根據功能和用途選擇不同材料,利用技術加工材料,制造物品。已知 對周圍物品的組成材料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能夠觀察到材料的一些特點,并用科學詞匯進行描述,如堅硬、光滑、粗糙、有氣味等。待知 (新知) 學生身邊各種各樣的書基本都是用紙做的。為什么會選擇用紙做書,歷史上還有哪些材料用來做書,做書的材料為什么會變化?用紙這種材料做書有哪些優越性?三、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2.可以通過選擇適當的材料,不斷地優化產品。科學思維:1.運用多種感官、借助簡單工具觀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適合相應材料的書寫工具以及裝訂方法。2.對做書材料的演變史進行思考。探究實踐:運用多種感官、借助簡單工具觀察材料的特性并選擇適合材料的書寫工具以及裝訂方法。態度責任:1.發展進一步改進物品的興趣和愿望。2.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3.體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制造物品的材料會不斷改進。4.感受到用材料制作某種物品時,需要考慮其優缺點。四、重、難點及突破措施:重 點 通過制作不同材質的書,討論各種材質書的優缺點,發現材料變化對人的影響。 突破重點 通過做書活動,學生對不同材料成書的書寫效果和裝訂方法已有了切實的體會。這時候,讓他們說說不同材料做成的書的優缺點,學生會積極發表觀點。學生通過思考做書材料的變化,體會制作材料及其技術的不斷改進,認識到要全面地考慮材料的優缺點,才能使設計的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難 點 在三種不同材料上書寫并裝訂成冊。 突破難點 通過動畫視頻、圖片等方式,首先給學生感性認識,喚起學生的內驅力——我要寫,我要做書。學生會在裝訂泥板、竹簡時遇到困難,可以讓學生先選擇材料試著裝訂,教師對學生的做法要給予及時評價和指導。五、教學方法及課程資源:教學方法:談話法、實驗法、自主探究法、頭腦風暴法材料準備見有結構學具選擇設備準備:黑板,白板(帶展臺)課程資源:講述書的歷史的視頻,教材六、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 有結構學具選擇 達標界定聚焦 1.這張桌子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舉例說明其他材料制成的桌子 2.舉例說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 3.我們的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還有其他材料做的書嗎? 4.思考書的演變,組內交流,班級匯報。 體會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我能和同伴一起說一說人類曾經用來做書的材料。 從眼前的桌子到其他材料的桌子,復習上節所學。接下來2個問題引起學生對書的材料的關注。最后2個問題引起學生對做書材料變化的思考。 PPT、板貼 有想法說不出來; 2.能說出至少一種材料。探索 核心素養點:批判質疑、勇于探究 1.舉例說明要制作的書里要有的內容,點評。 2.什么樣的筆適合在泥板上書寫? 3.抽簽確定實驗桌。4人一組,體驗書寫裝訂,記錄感受并分享(桌子圍一圈,學生體驗完一組材料可嘗試其他組材料) 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多種感官、借助簡單工具觀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適合相應材料的書寫工具以及裝訂方法。 我能和小組伙伴一起認真制作一本書,并按要求真實填寫活動手冊。 學生通過寫字、裝訂等合作探究學習,體驗不同材料裝訂的難易程度,感受不同材料做書的優缺點。 1-2組: 泥板,方便筷。 3-4組: 毛筆,墨汁,竹片。 5-6組: 毛筆,墨汁,宣紙。 7-8組: A4紙,鉛筆。 繩子,訂書機(配釘)。每組各一套 1.能通過他人的幫助書寫,裝訂,記錄感受; 2.能自己書寫,裝訂,記錄感受。研討 核心素養點:批判質疑 交流不同材料制成的書的優缺點。 感受到用材料制作某種物品時,需要考慮其優缺點。 我能和大家一起討論發現不同材料制成的書的優點和缺點。 學生通過交流,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書的優缺點。 同時培養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生活動手冊 1.有想法說不出來; 2.能模糊地說出優缺點; 3.能條理清晰地說出自己發現的不同材料制成書的優缺點。拓展 1.回顧本節所知的“書的歷史”。 2.說說電子書的優缺點。(滲透節約資源思想) 3.書還會繼續發展嗎?未來的書可能會用什么材料制作?會有什么特點? 4.點評,(出示課題)結語。 在教師指導下,對做書材料的演變史進行思考。體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制造物品的材料會不斷改進??梢酝ㄟ^選擇適當的材料,不斷地優化產品。發展進一步改進物品的興趣和愿望。 我能說說未來的書可能會用的材料及其特點。 啟發學生暢想未來書的材料及特點。學生會體會到隨著科技發展和時代變遷,制造物品的材料會不斷改進。 學生活動手冊、PPT、“書的歷史”視頻 1.有想法說不出來; 2.能模糊地說出猜想; 3.能條理清晰,有依據地說出自己的猜想。板 書 設 計反 思 及 改 進 措 施 反思 改進意見及措施本課的探究是不斷體現材料與現象互動的一個持續性學習過程,期待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探究能夠有一個持續性的思維發展。學生通過體驗----探究的過程,不再單純地只關注結論,而是更關注探究過程本身,體驗到科學家認識世界的一般方式,始終保持對科學的好奇與探究,用更加科學的方式來認識世界。 學生能夠積極地觀察和思考,參與各個環節的活動,達到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實踐和一系列思維過程獲得對書的直接認識,并在活動中發展語言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本節課,學生能夠感知到書所用材料的發展和演變。 在做書的活動中應該讓每個學生都體驗一下不同的材料的書寫和裝訂,但由于課上時間有限,只能采取一組體驗一種材料的方式,鼓勵學生體驗完本組材料后嘗試體驗其他組材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