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把握辯證分合第一框 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導學案【課標解讀】科學精神:正確認識形而上學的含義與弊端,了解辯證思維的發展歷程,理解整體性地思維的含義、作用;理解動態性地思維的原因、含義,把握整體性地思維與動態性地思維的關系,了解辯證思維與詭辯論、相對主義的區別。公共參與:自覺進行整體性思維和動態性思維,自覺反對形而上學、詭辯論、相對主義。【預習自測】下列句子是辯證思維還是形而上學思維?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3、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4、城門失火,殃及池魚5、守株待兔6、刻舟求劍7、與時俱進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核心知識點】一、辯證思維的含義1、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1)含義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事物之間的界限都是絕對分明和固定不變的,并把這種看法變成一種世界觀、方法論。(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2)局限性完全切斷事物及其各個部分、各種性質之間的聯系,就不能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2、辯證思維(1)必要性(客觀基礎)①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世界是普遍聯系、變化發展著的。②防止陷入形而上學思維。③認識應該反映客觀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不僅要分別認識事物的各個局部、各種層次、各個階段以及個別屬性,而且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及其發展趨勢。(2)含義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3、發展歷程:(由自發走向自覺的過程)(1)古代樸素的辯證思維;(2)近代唯心主義辯證思維;(開始自覺、系統研究辯證思維)(3)科學形態的辯證思維;(馬克思和恩格斯)(4)隨著社會實踐和現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研究復雜大系統的系統科學的興起與發展,辯證思維學說得以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二、辯證思維的特征1、辯證思維的整體性(1)內涵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2)作用①整體性辯證思維能夠科學處理“此”與“彼”的關系。(不同事物間)②整體性辯證思維能夠科學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同一事物內部)③辯證思維的整體是有層次之分的。辯證思維是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的。(內部層次)2、辯證思維的動態性(1)原因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事物實際存在的過程,就必須以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含義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要求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和歷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來。(4)作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我們只有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3、辯證思維中的對立統一關系(1)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獨立性;(2)辯證思維強調動態性,但不排斥相對的靜態性。(3)辯證思維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4、辯證思維與唯心主義詭辯論的根本區別辯證思維用實踐的觀點看問題。詭辯:故意違反邏輯規律和規則的要求,為錯誤論點作辯護的各種似是而非的論證。常見的詭辯術有偷換概念、偷換論題、捏造論據、機械類比、輕率概括等。5、辯證思維的意義學會辯證思維,我們就能對事物看得全、看得深、看得遠、看得活、看得真。辯證思維會使我們充滿智慧。【體系構建】【習題演練】1、阿爾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為了培植該山北坡的松樹,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結果無意中摧毀了當地畜牧業的基礎,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從科學思維角度看,該做法( )①科學的處理了“此”和“彼”之間的關系②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③認為事物以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相結合的方式存在④忽視了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的種種可能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2、“零和游戲”是指在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例如,我們把贏計為“+1分”,把輸計為“-1分”,那么,這兩方得分之和就是1+(-1)=0。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零和游戲”理論( )①只反映了事物數量的變化,忽視了事物的發展②是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總結③缺乏辯證思維,片面地看待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④反映了事物內部要素此消彼長、優化組合的整體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一片靠河的草叢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一個火圈,向一個丘陵包圍過來,丘陵上無數螞蟻眼看就要葬身火海。這時,螞蟻們迅速聚集,抱成一團,滾成一個黑色的“螞蟻球”,盡管被燒得“噼啪”作響,“螞蟻球”卻越滾越快,終于穿過火海,大多數螞蟻得以絕處逢生。從思維方式上看,材料體現了 ( )①辯證思維的整體性特征②搞好局部就能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③部分居于主導地位,部分統率著整體④要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 形而上學思維 辯證思維 形而上學思維 形而上學思維 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 C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