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奇妙的墻》教學設計——蘇少版美術七年級下冊教材分析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主要學習立體構成中累計構造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立體構成中累積構造的造型觀念,訓練學生的構成思維能力,培養審美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立體構成是一種空間構成,是通過一定的材料,以視覺為基礎,利用線、面、塊等立體形態元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美的形態。同時,累積構造是立體構成的主要造型之一,它是將一定數量的同一或近似的基本單元,通過疊加、累積等重復組合方式塑造成新的立體形態。一、教學路徑看:觀察、欣賞生活中的建筑墻體及環境景觀,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學:學習立體構成中累積構造的基本法則,體會重復性秩序排列所產生的韻律美。做:很多有趣的造型都是用簡單的基本形累積而成的,動手設計基本形,運用不同的累積方式進行累積構造。再創造:運用所學知識,蘊涵文化元素,表現創造不同的累積藝術作品。二、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內容一、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立體構成——累積構造作品欣賞,了解累計構造基本知識及基本規律。技能目標:靈活運用累積構造知識制作出基本形,并根據不同的累積方式共同創造一堵奇妙的“墻”。情感目標:從累積構成的創作活動中體驗其創作樂趣和審美,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并由此升華到增強民族自豪感,各民族團結在一起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學重難點: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累積構造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教學難點:累積構造中的模數關系。三、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磚、剪刀,白色卡紙、紅紙、一次性紙杯、固體膠。學具:白色卡紙、紅紙、剪刀、固體膠、鉛筆、尺子。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用一塊磚作為本節課導入的切入口,首先教師以送禮物的方式拋出疑問,讓學生猜猜是什么禮物,并由此出示實物磚,(這個過程很好的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成功的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教師闡述送禮物“磚”的兩個意義:一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專心聽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未來建設添磚加瓦,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力量;二是因為它跟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那是相當有關系。教師提問學生磚的作用?學生回答:砌墻、蓋房子等等。教師小結:你看:這小小的一塊不起眼的磚,組合在一起,變成了墻,墻墻組合又變成一棟棟房屋,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所以說墻是建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此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第8課《奇妙的墻》。(教師必須板書)(二)欣賞圖片并開展研究性學習,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1.教師先拋出問題,再請學生欣賞圖片(這樣做是因為提前讓學生思想集中,有目的性的觀察圖片,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①墻是怎么砌成的?②這些組成墻的磚有什么特點?生觀看后回答,教師點撥:磚在這里是組成墻的最小的、最基本的單位,所以我們說“磚”是構成這面墻的“基本形”。圖片展示讓學生找出圖中的基本形(強化基本形概念的記憶)2.趁熱打鐵,教師繼續引導:用一塊塊磚來砌墻的這種方法,在立體構成中就稱為累積構造。(教師在此處自然的引出累積構造的概念)3.師提出問題:如果累積構造的是一堵墻的樣式,你會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學生:墻式累積構造。(教師在此處又自然的引出墻式累積構造的概念,課件出示——墻式累積構造)。教師補充:墻式累積構造,是立體構成中的基本構造之一。4. 墻式累積構造有哪些特點?①都是由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基本形累積而成,②同樣的基本形可以累積出許多不同的樣式。5.探究累積的基本方式(分小組活動【比一比】加強學生對累積式樣的理解)①以小組為單位,一次性紙杯為材料,進行一次累積比賽,看看哪個小組累積的又快又好又有創意。同學們,動起來吧!(學生分小組進行累積練習,背景音樂響,教師巡回指導。)②小組分別選出代表點評自己組的作品。(一句話概括)③完成以后教師總結:(1)、我們所完成的作品,它的基本形是什么?(紙杯)(2)、除了我們各小組現在累積的方法之外,你還能想到其他的累積方法嗎?(能,還有很多)(3)、教師出示累積的基本方式,學生加強記憶。(師講解)(三)欣賞生活中的累積——欣賞奇妙的墻1、隔斷、屏風類2、藝術品類3、景觀類4、學生作品類(四)課堂作業【課件演示基本形的制作方法與教師親自示范制作】剪 (沿著虛線剪下來)折 (沿著虛線進行折疊)粘 (用雙面膠進行粘貼)師:同學們,是不是很簡單呢,都學會了嗎?不過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個基本形太簡潔了點,有哪些方法可以裝飾美化它?(學生討論)【奇跡時刻——制作裝飾基本形——制作并累積“民族團結之墻”】教師出示作業要求:制作一面“民族團結之墻”要求:基本形——立方體裝飾方法:剪紙藝術材料:白色卡紙 紅紙 剪刀 固體膠友情提示:全班同學集體合作,制作出56個帶有剪紙團花圖案的立方體,并到臺前進行累積展示。在今天這堂課里,老師突然有一個想法,我想跟同學們一起來分享,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是有56個民族組成的,各個民族團結在一起,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今天我們一起來制作并累積一堵團結奮進的民族之墻吧!建議方法采用中國傳統藝術“剪紙”的方式,剪出56朵團花,每朵花代表一個民族,粘貼在立方體這個基本形上。(學生開始制作,背景音樂響,教師巡回指導)基本形制作完成,進行累積作業。師:現在我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個基本形,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全班的累積創作。(五)作業展示及點評師:下面請展示作品!①作品的特點有哪些?②還有沒有別的累積方法?(六)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立體構成形態中基本形的設計與制作,及運用一定數量的基本形做累積構造練習。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將我們所學的知識運用其中,將你的生活裝扮的更美好!同時我們也領悟到了,聚少成多,團結就是力量!希望我們56個民族永遠團結在一起!本節課至此結束,謝謝同學們的合作與支持!(七)、課后拓展一篇文章——《發現與想象》。一個新發現——生活中你們認為有趣的墻。(八)、板書設計(第8課 奇妙的墻基本形:累積構造墻式累積構造墻式累積構造的累積式樣裝飾—基本形—累積基本形)(九)、教學反思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