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知識點+練習題黃土高原:1、位置和范圍: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長城以南,秦嶺以北的廣大區域,面積約53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黃土堆積區。2、地形地勢:黃土高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1、地貌形態的不穩定性與黃土的易侵蝕性。(1)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谷坡陡峭,地形起伏大。(2)黃土以粉砂顆粒為主,土質疏松,垂直節理發育,碳酸鈣含量高,遇水易崩解,容易受到流水侵蝕。2、降水集中,多暴雨3、植被稀少:植被可以阻擋雨水直接沖刷地表。降低地表徑流流速,增加下滲,使土壤涵養水。還可過濾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從而大大減緩水土流失。人為:1、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過度樵采,導致森林和草原被破壞,地表抗侵蝕性大大減弱。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陡坡開墾、過度樵采、修路開礦、建窯洞等。水土流失的危害:1、水土流失破壞耕地,造成農業減產。2、造成生態環境惡化。3、加劇溝壑發展,威脅工礦交通設施安全。4、淤積江河湖庫,加劇洪澇災情。5、水土流失影響水資源合理和有效利用。平均每年大約需要15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用于沖沙入海,影響水資源合理和有效利用。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1、植樹種草:增加地表植被的覆蓋率,減輕雨水對地表的沖擊,緩解水流速度,從而減少水土流失。2、在溝谷興修小型水庫,打壩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3、采用地膜覆蓋及噴灌、滴灌等生產和灌溉技術,增強耕地抗蝕能力,減少水土流失。(2022·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結合圖,完成下列各題。(1)黃河發源于①______山脈北麓,中游接納了很多支流,其中支流②是______。(2)故河流經③______之后(上、中游的分界點),進入中游。黃河中游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圖中A、B、C、D四組實驗,探究了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與坡度、土壤性質、降水植被的關系。請同學們選出任意一組實驗,寫出組別,并說明水土流失與自然要素的關系______。(3)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治理,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黃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可能發生的變化有______。(寫出一點即可)(4)請寫出黃河對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______。(寫出一點即可)(5)列舉兩例家鄉的生態環境問題,______,______。【答案】(1) 巴顏喀拉 汾河(2) 河口鎮 A組:坡度越大,水土流失約嚴重;B組:土質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嚴重;C組:降水量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D組: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嚴重。(任答一組)(3)黃河含沙量減少、下游河床降低(4)豐富的水能資源提供充足的電力,為農業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5) 沙塵暴 水土流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