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南島知識點+訓練題一、位置海南島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地區;我國南部邊陲,(海防前哨);四面環海(南海),背靠祖國大陸;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雷州半島相望近傍港澳臺,鄰近東南亞;連接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道,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地理位置優越性在于:①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經濟腹地寬廣。②開發利用南海海洋資源的基地。③近傍港澳臺,利于招商引資。④交通位置優越,有利于依托港口發展外向型經濟。二、海南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1、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終年高溫,旱雨季分明;優勢:緯度低,光熱資源充足;2、地形: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呈環狀地貌,平原分布于四周沿海;中高周低,起伏較大。3、河流:放射狀水系;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不便于航運。4、生物:-ZUI大的熱帶物種JI 因庫物種豐富的原因:緯度低,光熱資源豐富;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水量大;地勢起伏大,水熱組合多樣,種類繁多5、自然災害:臺風、風暴潮、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發。6、自然資源:1)熱帶海洋資源優勢:①漁場面積大,生長快和漁汛期長等特點,適宜遠洋捕撈業;②淺海、灘涂面積廣大,港灣多,適于發展人工養殖業③生態系統有紅樹林、珊瑚礁等,是海洋高生產力區和生物多種性區。提供食品資源,可作為旅游觀賞區。2)礦產資源豐富:①陸上有全國ZUI著名的石碌鐵礦;②油氣資源豐富3)特色的旅游資源優勢:4)海鹽資源豐富:鶯歌海鹽場:位于海南島中部山脈的背風坡,降水少,晴天多。緯度低,氣溫高,有利于蒸發,鹽分析出。海南島西部地形平坦,有利于曬鹽。三、經濟發展概況:1、產業布局特征-環帶狀開發布局海岸帶:大力建設港口、發展加工業和旅游業以推動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全島外向型經濟發展。丘陵、臺地環帶:發展熱帶農業,建設蔗糖糧食、牧業、城郊等農業基地。山地丘陵帶:首要任務是恢復和保護熱帶森林植被;發展特色旅游業,適當配置山區特色工業。閱讀讀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海南冬種西瓜主要分布于東部和南部地區,種植主要時段為11月至次年4月,成熟上市較內地早,價格高,銷路廣,海南冬季西瓜暢銷全國,成為海南島反季節冬種瓜菜北調的拳頭產品。海南西瓜種植條件好,特別是其冬季露地也可生產西瓜,但因溫度原因品質一般,于是許多瓜農為了提升西瓜品質還是選擇利用塑料大棚生產西瓜。材料二:海南冬種西瓜由于受北方冷空氣低溫陰雨天氣危害,造成西瓜生長發育不良、開花結果率低、病蟲害嚴重而減產失收;冬春季雨少形成的干旱對西瓜生產極為不利。4月連續陰雨天氣,有時會影響西瓜成熟期的AN 全收獲等。材料三:海南島位置圖。材料四:海南熱帶雨林GUO 家公園位于海南島中部山區,總面積4400余平方千米,約占海南島面積的1/7。公園涵蓋包括霸王嶺在內的5個GUO 家級自然保護區(片區)。霸王嶺片區保護對象是海南長臂猿及其棲息地,是集自然保護與管理、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生態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自然保護區。圖為該片區示意圖。(1)結合材料分析海南冬種西瓜暢銷全國的原因。(2)冬季瓜農選擇在白天關閉大棚,夜間打開大棚,試分析這樣做的原因。(3)根據材料二,針對海南冬種西瓜面臨的不利氣象因素,提出適宜的栽培對策。(4)分析海南島南繁育種基地建設的優勢區位條件。(5)分析我國設立海南熱帶雨林GUO 家公園的意義。(6)根據所學地理知識,概述海南發展成為一個成功的自由貿易港需要具備的地理條件。(7)海南島設立GUO 家公園的原因答案:(1)海南島緯度較低,冬季氣溫較高,適宜西瓜種植;西瓜市場需求量大,而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冬季西瓜產量少;交通運輸的發展與冷藏保鮮技術的進步,便于西瓜的儲存與運輸。(2)白天關閉大棚,利用大棚的溫室效應,增加棚內溫度;夜晚把大棚打開,方便散熱降溫,達到增大晝夜溫差,提升西瓜品質的作用。(3)大力推廣設施栽培,塑料大棚能有效防止冷空氣低溫陰雨天氣危害。興修水利,發展灌溉技術,通過水肥管理,減少冬春干旱對西瓜種植的影響。選取優良品種,合理安排種植日期,保障因陰雨天氣產生的病害問題。(4)光熱充足,降水豐富,有利于縮短育種時間,繁育歷史久,繁育基礎好。政策支持。(5)是筑牢海南綠色生態屏障的關鍵舉措;是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有效途徑;是拯救中國熱帶珍稀瀕危YE 生動植物資源的迫切需要;是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的具體實踐。(6)獨立的地理單元與天然的離島優勢;秀麗的自然風光與良好的生態環境;經濟特區改革精神與創新經驗;中央政策支持與三大主導產業。(7)保護我國稀有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珍惜動植物),構建海南發展的生態屏障(保護海南島的生態環境);保障合理的科學研究(教學活動),保障熱帶林木或物種資源(旅游活動)的合理開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