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宜城市 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期末學業質量測試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親愛的同學,在你答題前,請認真閱讀下面的注意事項:1.全卷共8頁,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00分鐘。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并在“答題卡”左上角填寫姓名和座位號。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在“試卷”上無效。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答在“試卷”上無效。4.認真閱讀答題卡的注意事項。預祝你取得優異成績!第Ⅰ卷(選擇題 共 56分)一、選擇題(共28 小題, 每小題2分, 共 56分)下面各小題的備選答案A、B、C、D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選出并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1.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說:“2023年,我們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經歷了風雨洗禮,看到了美麗風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獲。”下列屬于2023年成就的是①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 ②圓滿舉辦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③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給中國制造增添新亮色④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 ⑤完成脫貧攻堅任務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2.“世界是一棵樹,人是它的果實。”這句話啟示我們A. 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個人 B. 每個人因為社會發展而獲得財富C. 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D.社會的進步與人的發展密不可分3.盡管我們每個人的境遇和家庭條件不同,但人生來平等。這種平等集中表現為A. 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 B. 經濟地位的平等C.接受教育和就業的平等 D. 生活地位的平等4.用圖示法表示所學概念之間的關系是我們的學習方法之一。下列圖示描述的概念關系正確的是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1面(共8面)5. 防范欺凌,人人可為。漫畫中被欺凌的學生應采取的正確做法是A. 勇敢搏斗,一決高低B. 沉著冷靜,機智求助C.忍氣吞聲,任人宰割D. 糾集朋友,伺機報復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從法定義務角度看,“勞動最美、實干興邦”直接要求公民A. 認清自己的角色以及責任 B. 發揚實干精神,謀求個人幸福C. 明確勞動是公民基本權利 D.履行勞動義務為國家建設獻力7.下列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題是★2022年9月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 ★2022年“清朗”專項行動重點開展打擊網絡謠言、規范網絡直播等十方面任務。A. 參加社會實踐 B. 保障生命健康 C. 凈化網絡環境 D. 平等對待他人8.關于法律的相關知識,下列圖示正確的有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9.禮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承,“有禮”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基因。新時代的青年要做到文明有禮。因為有禮①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②是法律規定人們必須做到的③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 ④是社會進步的唯一評價標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作為學生,遵守學校紀律、認真學習是我們的責任;作為社會的一員,遵守社會規則、維護公共秩序是我們的責任。材料啟示我們①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承擔責任 ②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自覺履行責任③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 ④責任是家庭、學校、社會等強加的要求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11.某中學的學生小海因腿部患病行走不便,入學五年來,他在學校上下課、爬樓梯、上廁所,都是由同學們輪流背著完成的。從同學們的行為中我們能夠感悟到①關愛傳遞美好情感,給他人帶來溫暖和希望 ②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③關愛能夠杜絕矛盾發生,促進社會和諧 ④生活中的點滴善行,匯聚成愛的海洋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2面(共8面)12.1963年,樊錦詩大學畢業后,懷揣著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的夢想,來到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在極其簡陋的情況下從事研究工作 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了保護、研究莫高窟的工作中。樊錦詩的事跡啟示我們要A.了解社會變化,參與公共生活 B.正確對待挫折,適應生活環境C.學會換位思考,熱心服務社會 D. 在承擔責任中實現人生價值13.2022年3月9日下午,隨著從烏克蘭最后一批集中撤離的中國留學生抵達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火車站,中國駐烏克蘭大使范先榮宣布從烏克蘭集中撤離中國同胞的任務至此圓滿成功! 對此你最想表達的是A.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B. 我自豪,中國最強大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國家好,大家才會好14.在獲得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人員中,既有安全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也有普通一線工人:既有醫院副院長,也有耕耘在三尺講臺的教師。這啟示我們①實干興邦,體力勞動者更值得我們尊重②國家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大力提倡熱愛勞動的社會風尚③每個人所處的崗位不同,從事不同的勞動,但都在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④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15.“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歷史功績。其中與“日出東方”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的召開 B.工農武裝割據C.南昌起義 D.中共“七大”的召開16.“從香港和五口(五處通商口岸) 輸入的外國商品,開始沖擊中國的自然經濟,幾千年來的社會經濟結構被侵蝕而逐步改組。”材料描述的是A.中國邊疆的危機 B. 中英《南京條約》的影響C.鴉片輸入的危害 D.中俄《北京條約》的后果17.有人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認為洋務運動只是剪短了其枝葉,辛亥革命是砍斷了樹干,但樹墩還在,還會萌發。為了不讓“樹墩”萌發,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 C. 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18.吳玉章在回憶錄中沉痛地寫道:“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它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從前亡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 條約又訂得那樣苛, 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材料中的“亡國條約”是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3面(共8面)19.“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主要體現在當時A. 提出三民主義 B. 推翻封建制度C. 建立民國和頒布《臨時約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20.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北洋政府增加苛捐雜稅,有的地方竟然增加50%,鹽稅增加兩倍以上,以致老百姓家門口的對聯也由“民國萬歲天下太平”改為“民國萬稅天下太貧”。這主要反映了A.北洋軍閥軍費開支大增 B.北洋軍閥之間相互傾軋C.北洋政府期間天下大亂 D. 北洋政府加重人民負擔21.甲午戰后,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傳統知識分子開始思考民族前途,且將抵御外侮與改革內政合為一體。在他們的領導下掀起了A.太平天國運動 B. 義和團運動 C. 維新變法運動 D. 辛亥革命22.歷史解釋是對歷史的認識和評判; 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重慶人民開展獻金、獻機活動 B. 民生公司為抗戰運輸立下卓著功勛C.國泰戲院上演歷史劇《屈原》 D. 張瀾被推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主席23.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是A. 紅軍長征 B. 新文化運動 C. 井岡山會師 D. 五四運動24.“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幅挽聯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犧牲的A. 林則徐 B. 左宗棠C. 譚嗣同 D. 鄧世昌25.右圖所示戰役的作用是A. 解放東北全境B. 華北全境基本解放C.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D. 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26.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一面旗幟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A.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工農武裝割據”思想C. “實業救國”道路 D. 和平建國方針27.“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陜甘寧地區。”材料描述的是A.國民革命軍北伐 B.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C.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D.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4面(共8面)28.1895年,清朝使臣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馬關談判時,曾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從中可得出的信息是李云:我接臺灣巡撫來電,聞將讓臺灣,臺民鼓噪,誓不肯為日民。 伊云:聽彼鼓噪,我自有法, 李云:此話并非相嚇,乃好意,直言相告。 伊云:我亦聞此事。 李云:臺民戰(殺)官聚眾,視為常事,他日不可怪我。 伊云:中國一將治臺權讓出,即是日本政府之責。A.臺灣人民堅決反抗日本侵占臺灣 B. 清朝官員為虎作倀加速臺灣淪陷C.臺灣已被置于日本殖民統治之下 D.臺灣人民的斗爭被日軍殘酷鎮壓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 64分)二、非選擇題(共 6 小題, 共64分)29.【屈辱抗爭】 (11分)材料一 在世界的東方,屹立著一個歷史文化從未間斷的國家——中國。然而, 170多年前,英國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遠征軍遠道而來打敗了這個擁有80萬軍力的東方大國;150多年前10月的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 110多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莊嚴,但太和殿前卻留下了中國在20世紀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國恥。材料二 在民族恥辱面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進行了頑強的反抗和斗爭。“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吳淞戰役,身負重傷仍揮旗督戰,力竭犧牲”。他們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他們的不屈不撓、御辱自強成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動力。(1) 材料中“170(實距今180) 多年前”“150(實距今160) 多年前”分別指的是發生在中國的什么事件 (2分) 這些事件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惡劣影響 (1分) 材料中“中國在20世紀的第一年遭受的國恥”是指什么事件 (1分)(2)有人認為中國遭受巨大的民族恥辱是歷史的必然,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1分)請用史實加以說明。 (2分)(3)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國人民進行了哪些抗爭 (2分)這些抗爭起到了什么作用 (1分)(4)通過以上材料及問題的回答,談談你對“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這一主題有什么認識 (1分)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5面(共8面)30.【歷史選擇】 (13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從近代到現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一路奮進,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材料一 井岡山革命“道路”的產生和發展壯大階段特征 相關史事第一階段 “尋路階段”——武裝反抗攻城市 A____________(填序號)第二階段 “開路階段”—革命搖籃井岡山 B___________(填序號)第三階段 “中路階段”—武裝割據燃星火 C___________(填序號)①井岡山會師 ②南昌起義 ③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打土豪分田地⑤秋收起義 ⑥在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材料二 大會確立了正確指導思想……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材料三 見下圖(書籍一、書籍二)材料四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請將①②③④⑤⑥的史事,填寫進材料一表格的相應位置。(3分)(2)材料二中的“大會”指哪次會議 (1分)依據材料二,這次大會召開的意義是什么 (2分)(3) 結合材料三上圖書籍封面及所學知識,分別寫出A、B兩件大事的名稱。(2分)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書籍一記述的事件使“歷史在這里拐彎”的理由。(2分)(4)材料四中的詩句寫的是哪一次戰役 (1分) 人民解放戰爭的結果是什么 (1分)我們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1分)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6面(共8面)31.【觀點論述】 (8分)材料一李鴻章創辦的實業清單時間 創辦的實業名稱1866年 中國最大的軍事工業——江南制造總局1879年 中國第一條電報線——天津至大沽及北塘1880年 中國第一個船塢天津大沽船塢1881年 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煤礦——開平礦局1885年 中國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1888年 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北洋艦隊1892年 中國第一個海軍基地——山東威海灣內的劉公島—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 洋務運動是在清政府內憂外患、封建統治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場“自教運動”,洋務派官僚在“中體西用”的思想指導下進行“求強”“求富”的運動,經過30多年的努力,在軍事工業、民用工業、近代海軍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國進行的第一次經濟改革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次社會變革。—摘編自章開沅、朱英主編《中國近現代史》(1) 據材料一,指出19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軍事工業。(1分)(2) 據材料二,概括洋務運動的特點。(2分)(3)結合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近代史知識加以論述。(5分)32.【親近社會 奉獻社會】(10分)材料一: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生活態度,養成親社會的行為; 七(1) 班小明放學回到家,和父母溝通,講明自己決定參加親社會活動的理由,父母非常高興,支持小明的選擇。材料二:“襄陽是我家,文明靠大家”。2022年,我市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學生的積極性,全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各單位、學校、團體以及社會各界廣大志愿者自發走上街頭、深入社區,為城市的文明進步貢獻力量。(1)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一談:在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青少年需要養成哪些親社會行為,以及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各答2條。4分)(2)材料中廣大志愿者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 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志愿精神有哪些 (3分)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第7面(共8面)(3) 在“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中,我們青少年學生可以參加哪些志愿活動 (回答3項。3分)33.【認清網絡 當好網民】(10分)材料一:互聯網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只要有網絡, 家用電器、數碼產品、 日用品等都能在網上購買:點開手機就可以及時獲取各種最新信息:QQ 視頻讓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們實現“面對面”聊天。但一些低俗、暴力等不良因素也伺機利用互聯網傳播。“互聯網+”大潮正席卷各行各業。淘寶、支付寶、微信、微商等都是“互聯網+”的杰作。“互聯網+”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創造了新的發展業態。材料二: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當前人們過分依賴手機與網絡的現實。材料三:網絡空間文明秩序的建立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為此某校八年級(1) 班向全校學生發出爭做“四有好網民”的行動倡議。(注:“四有好網民”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1) 結合材料一,談談信息化時代你對網絡的認識。(3分)(2) 某校為倡導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網絡開展了一次討論活動,請你運用道德與法治課所學知識,就如何合理利用網絡發表你的看法。(3分)(3) 請你寫出倡議書的題目及內容要點(寫3 點即可)。(4分)34.【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12分)2022年某市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請你仔細閱讀材料,進行分析說明。【廣角鏡】疫情防控事關國之大者,為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某市妥善安置確診病例和保障市民生活。對此,不少市民表示:要自覺管好個人之“小我”,助力防控之“大局”。(1)“廣角鏡”照出了“小我”與“大局”之間怎樣的關系 (4分)【放大鏡】疫情擋不住溫情,寒冬阻隔不了暖意:這座城市的“白大褂”、“紅馬甲”拔掛上陣,默默付出、日夜堅守,受到廣大市民的稱贊。(2)“放大鏡”給我們傳達了哪些溫情和暖意 (4分)【透視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仍然有一小部分拒不配合、追求“自由”的市民:有的不佩戴口罩,有的拒絕做核酸檢測,有的聚眾玩樂……(3) 運用“遵守規則”的相關知識,給追求“自由”的市民提幾點忠告。(4分)宜城市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期末學業質量參考答案八 年 級 歷 史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前表格內的相應位置,每小題2分,共28分)題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A B B C C D C B D D C A C A二、非選擇題(第29小題11分,第30小題13分,第31小題8分,共32分)29.答案:(1)鴉片戰爭; (1分)第二次鴉片戰爭(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分)使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分)(《辛丑條約》的簽訂)。(1分)(2)同意。(1分)19世紀上半期,英法等西方列強先后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為了開辟國外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當時中國政治腐敗、經濟和軍事落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分)(3)林則徐虎門銷煙、關天培站死虎門、陳化成血戰吳淞(至少2例,2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斗爭精神;沉重打擊了列強的囂張氣焰。(1分)(4)落后就要挨打;“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具有因果關系;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分)30.(1)A②⑤;(1分) B①③;(1分) C④⑥(1分)(2)中共七大 (1分) 大會確立了正確指導思想;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1分)(3)A是西安事變;(1分)B是重慶談判。(1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時局扭轉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分)(4)戰役:渡江戰役(1分) 結果: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1分)啟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黨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勝利的關鍵。(1分)31.(1)江南制造總局。(1分)(2)特點:以自救為目的;“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涉及多個領域;兼具經濟改革與社會變革的雙重性。(答出任2點,可得2分)(3)觀點一:洋務運動推動近代中國的工業化。 (1分)論述: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通過模仿西方軍事技術以求自強,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鴉片戰爭后,先進的中國人如李鴻章等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奠定了近代中國的工業基礎。但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3分)結論:總之,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工業發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1分)觀點二:李鴻章創辦的實業對中國近代化起了推動作用。(1分)論述:19世紀60—90年代,李鴻章等地主階級洋務派,為挽救民族危亡和維護國內統治,開展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李鴻章是其中杰出的人物,通過模仿西方軍事技術以求自強,在軍事工業、民用工業、新式陸軍、海軍建設、新式學堂等領域都有新突破。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等逐漸發展起來。(3分)結論:李鴻章創辦的實業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但奠定了近代中國的工業基礎。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歷史答案.docx 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