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單元教學】北師大版七下 大概念大單元整體設計5.1 人體通過消化系統從外界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作者:黃惠榮一、單元(或主題)教學設計說明:本單元對應《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學習主題五“人體生理與健康”,需要幫助學生形成重要概念5.1 “人體通過消化系統從外界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對應北師大版七下第四單元第八章《人體的營養》。在這一單元中,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生物圈為人類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質、能量、信息和空間,人類活動也對生物圈產生重要影響,人從生物圈中攝取各種各樣的營養物質,以滿足自身對物質和能量的需求。嘗試分析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說明各種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發展學生科學思維。通過學習消化系統中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結構和功能,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有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和功能,有助于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通過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形成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最后通過對合理膳食平衡寶塔及食品安全的學習和討論,設計一份營養較為合理的食譜,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養成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形成態度責任的核心素養。本單元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尋求貼合學生生活的情境,如展示各種常見的食材和舉生活實例,如:常引發口腔潰瘍總說因為吃水果蔬菜太少等。設計符合學生的實踐活動,如探究發生在口腔里的化學消化,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收集食物營養成分的資料,制訂合理的膳食計劃,以及調查當地有關食品安全的實例等活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多種途徑,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二、單元(或主題)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一)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大概念 重要概念 次位概念概念5 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系統協調統一,共同完成 復雜的生命活動 5.1 人體通過消化系統從外界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 5.1.1 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質和維生素是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營養物質 5.1.2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5.1.3 消化系統能夠將食物消化,并通過吸收將營養物質轉運到血液中 5.1.4 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或肥胖 5.1.5 食品安全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良好的飲食、衛生等習慣對人體健康有積極的影響本單元屬于學習主題五“人體生理與健康”的內容。通過本主題的學習,學生認識到人體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人體的各個系統相互協調和配合,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并進一步理解人體健康受到多種疾病和傷害的威脅,在真實的生物學問題情境中分析生活習慣和行為選擇可能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產生的影響,建立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樹立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本單元從身邊食材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次位概念:5.1.1 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質和維生素是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營養物質,用問題導出次位概念:5.1.2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該概念從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結構層次去學習消化系統。再通過問題導向,和任務驅動學生探索食物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最后在幫助學生形成前兩個次位概念的基礎上,設計調查活動,讓學生調查本校學生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體驗調查研究過程,并關注和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從而理解物質和能量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二)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設計單元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如下∶單元學習目標: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生命觀念)2.通過實驗,嘗試分析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學以致用。(探究實踐和科學思維)3.舉例說出各種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樹立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態度責任)4.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生命觀念)5.通過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說明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探究實踐)6.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科學思維)7.說明小腸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生命觀念)8.說出合理膳食的意義,形成物質和能量觀的生命觀念。(生命觀念)9.關注并學會評價自身營養狀況,樹立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態度責任)10.學習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體驗調查研究的過程。(探究實踐)11.嘗試設計一份營養較為合理的食譜,樹立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態度責任)重點、難點重點:1.說明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形成物質和能量觀的生命觀念。2.活動“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形成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3.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4.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形成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5.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發展科學思維。6.解釋小腸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7.說出合理膳食的意義,樹立健康意識。8.評價自身營養狀況的方法。樹立健康意識和形成態度責任的核心素養。9.學習調查研究的方法,體驗調查研究的過程,形成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10.嘗試設計營養結構較為合理的食譜。樹立健康意識,形成態度責任的核心素養。難點:1.用化學方法檢測蛋白質和維生素C,形成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2.蛋白質和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形成物質和能量觀的生命觀念。3.活動“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形成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4.舉例說出消化系統與其消化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形成結構與功能適應的生命觀念。5.認識酶在消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發展科學思維。6.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腸內的主要變化,發展科學思維。7.描述小腸結構特點,解釋為什么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形成結構與功能適應的生命觀念。三、單元(或主題)整體教學思路(教學結構圖):本單元的第1課時主要認識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質和維生素是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營養物質,通過觀察圖片、演示實驗和動手實驗來形成探究實踐和發展科學思維的核心素養,并形成形成物質和能量觀的生命觀念。第2課時主要是通過回顧、自學、討論填寫沒有標明結構名稱的消化系統組成示意圖;角色扮演消化管系統結構,針對結構與功能的適應性展開討論;通過探究實驗形成探究實踐和發展科學思維核心素養。第3課時通過遞進式的問題導向、視頻以及制作小腸壁結構模型方式來形成結構與功能適應的生命觀念和發展科學思維。第4課時通過小組介紹本組食譜的營養值和設計一份食譜活動,形成探究實踐核心素養。第5課時通過展示課前調查當地有關食品安全的活動,樹立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形成態度責任的核心素養。課時安排:本單元安排5個課時。四、單元教學評思路設計為了實現5.1.1、5.1.2、5.1.3、5.1.4、5.1.5的學習目標,將圍繞以下核心問題展開,這幾個核心問題將通過5個教學任務來解決。同時,在學習評價中,將以課堂表現、成果展示、評價量規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學習及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如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