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 七年級寒假 預習學案 第三講 耳和聽覺(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 七年級寒假 預習學案 第三講 耳和聽覺(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講 耳和聽覺
知識精講
1.耳的結構:
讀圖:耳的結構(見課本第53頁圖2-19)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耳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如下表所示:
耳的結構 各部分功能
外耳 耳廓 收集聲波
外耳道 傳導聲波
中耳 鼓膜 在聲波作用下產生振動
聽小骨 把聲音放大后傳到內耳
鼓室 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保護鼓膜
內耳 半規管 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位覺感受器,能感受頭部位置的變化
前庭
耳蝸 內有液體和聽覺感受器,能接收聲音振動刺激,產生信息
2.聽覺的形成:
聲波→外耳道→鼓膜(振動)→聽小骨(放大振動)→耳蝸(聽覺感受器接受聲音刺激,產生信息)→聽神經(傳導信息)→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3.影響聽覺的因素:
(1)人的聽覺與年齡有關:聽覺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變得不靈敏。
(2)人的聽覺與聽覺器官有關:聽覺器官的一部分受到損傷,會使聽力下降,甚至失聰。
◆教材<思考與討論>:①根據聽覺的形成過程,談談引起聽覺障礙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聲波在傳送時,先由外耳道傳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振動又引起聽小骨振動,并傳入耳蝸,使耳蝸內的液體發生振動,聽覺感受器便把這一信息沿聽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聽覺。因此,引起聽覺障礙有兩種可能:一是傳導出現障礙,如鼓膜、聽小骨功能出現障礙;二是耳蝸、聽覺中樞以及與聽覺有關的神經發生損傷。
②遇到巨大聲響時,應迅速捂緊雙耳或張嘴。這是為什么
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捂緊雙耳的目的是防止強烈的振動傳到鼓膜,把鼓膜震破。鼓室通過咽鼓管與咽部連通,可以使鼓膜內外空氣的壓力保持平衡。張嘴使內耳的氣壓與外界環境的氣壓相同,保護鼓膜,使它不會因內、外壓力差太大而震破。
【重要提醒】(1)在聽覺的形成過程中,外耳、中耳起到傳導聲波和振動的作用,內耳的耳蝸會將振動轉化為信息,經神經傳到大腦形成聽覺。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聽覺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腦的聽覺中樞。
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動,若是相差較大,會對
精準練習
如圖為人耳的結構示意圖。當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張開嘴巴并用雙手堵耳,目的是為了保護圖中的結構(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 繪制概念圖是構建知識網絡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小科學習筆記中概念圖的一部分,其中不合理的是( C )
A. B.
C. D.
3. 今年5月1日凌晨,杭城遭遇狂風暴雨,許多市民在睡夢中被雷鳴聲驚醒。下列關于人耳的有關結構在此過程中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B )
A.②收集聲波 B.⑦帶動聽小骨振動
C.③放大振動 D.⑤產生聽覺
4. 放炮竹時,在旁觀看師,最好張開嘴或者捂住耳朵、閉上嘴。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B )
A.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B.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C.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D.防止聽覺中樞受損傷
5. 飛機起飛時,媽媽讓小金嚼口香糖,說這樣可以減輕耳朵的不適感。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C )
A.嚼口香糖可以迅速補充糖分,減輕頭暈的癥狀
B.味覺感受器在甜味的刺激下,產生愉悅的感覺
C.咀嚼時咽鼓管兩端氣壓平衡,減輕鼓膜的不適
D.張嘴時人體內外得以相通,消除壓力的差異
6. 下列各組中,能表示聽覺形成的正常途徑是( A )
①聲波;②聽神經;③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④鼓膜;⑤聽小骨;⑥大腦皮層聽覺中樞.
A.①→④→⑤→③_→②→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⑥→⑤→②→③→④ D.①→③→④→⑤→②→⑥
7. 如圖所示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
A.圖中所示的結構7是人的聽覺感受器
B.11耳廓屬于外耳,負責收集聲波
C.鼓膜可以將聲波轉化為振動
D.聽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口,可確保內外氣壓平等
8.如圖是人耳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鼓膜接受聲波刺激產生振動,然后通過[    ]   傳到內耳,刺激[   ]   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   ]    傳導到大腦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2)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為了保護耳和聽覺,我們需要養成科學的用耳習慣:
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癥時,要及時就醫,否則病菌有可能通過   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②不要經常戴耳機聽高分貝的音樂,因為長期如此有可能損傷   ,使聽力減退。
【答案】(1)⑤;聽小骨;⑧;耳蝸;⑦;聽神經(2)咽鼓管;鼓膜
如圖是人耳的結構示意圖。
(1)外界聲波經過耳廓的收集,進入外耳道傳到中耳,引起   的振動;振動經過聽小骨的傳遞和放大后傳到內耳,刺激   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傳至大腦的特定區域,形成聽覺。
(2)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為了保護耳和聽覺,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 B.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張開嘴
【答案】(1)鼓膜;耳蝸(2)A;B
10.某班學探究小組就為什么要用兩只耳朵聽聲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兩只耳朵聽到的聲音響度大,可以聽得更清楚;
②用兩只耳朵聽聲音可以辨別聲源的方向。
(1)為了驗證其猜想①的正確與否,同學們設計并做了如下實驗:在離同一聲源同樣遠近的條件下,同 一人用兩只耳聽聲音,然后再用一只耳聽聲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測①是正確的,則實驗結果應該是   ,實驗中同學們應用了科學探究中的   和   方法。
(2)為了驗證其猜測②的正確與否,同學們又做了實驗且實驗結果如下:讓一同學蒙上眼睛,用兩只耳朵聽某一聲源發出的聲音,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正確,然后改用一只耳聽(聲源換了方位),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錯誤。根據以上實驗的結果,可以判斷猜測②是   的。
【答案】(1)用兩只耳聽比一只耳聽更清楚;對照法;控制變量法(2)正確
知識精講
1.音調:
(1)定義:聲音的高低叫作音調。
◆教材<活動>:①拿一把塑料尺,讓它從木梳的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別它們發出聲音的差別嗎
將塑料尺從木梳的齒上劃過,快劃時聲音的音調較高,慢劃時聲音的音調較低。
②將一根鋼尺壓緊在桌面上,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重復上述實驗。仔細觀察鋼尺的振動快慢,聽聽它發出的聲音,你發現了什么 鋼尺伸出不同的長度,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越慢,聲音的音調越低。
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的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音調就越高。
(2)音調與頻率:
①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作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 (Hz),簡稱赫。
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大。
②音調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教材<活動>:取一套音叉。每支音叉上刻有一個數據,表示該音叉所產生的聲音的頻率。試利用不同的音叉產生不同頻率的聲音。聽一聽,頻率越大的音叉,發出的聲音音調是否越高
頻率越大的音叉,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音調的高低與年齡、性別的關系:人的發聲頻率在65~1100赫之間。兒童的音調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調一般比男人高。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20~20000赫。
◆教材<思考與討論>:①一只蜜蜂飛過耳邊時,我們能聽到它飛翔時所發出的聲音。可是一只蝴蝶飛過耳邊時,我們卻聽不見。這是為什么
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的頻率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內,人能聽到。蝴蝶翅膀振動的頻率是5~6赫,低于人耳所能聽到的聲音的最低頻率—20赫,因此人聽不見。
②吉他手演奏吉他時,他是如何改變吉他發出的音調的
吉他手通過手指在弦上不同位置的按壓來改變弦振動的頻率,從而改變吉他發出的音調。
(5)超聲和次聲:
①頻率高于20000赫的聲音叫超聲。蝙蝠利用超聲波捕食。超聲波應用廣泛,如超聲波造影,用超聲波清洗眼鏡等。
②頻率低于20赫的聲音叫次聲,大象利用次聲波交流。
2.響度:
(1)聲音的強弱叫作響度。響度是人們對聲音的主觀感覺。
(2)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
◆教材<活動>:①在鼓面上撒些小紙屑,先輕輕地敲鼓,觀察小紙屑的振動幅度。然后用力敲鼓,觀察小紙屑的振動幅度。從中可發現聲音的強弱跟聲源振動幅度有什么關系嗎
輕輕敲鼓,聽到的鼓聲小,小紙屑的振動幅度小;用力敲鼓,聽到的鼓聲響,小紙屑的振動幅度大。從中可以發現:聲源振動幅度越大,發出的聲音也越大。
(3)響度用分貝來計量,符號為dB。正常說話的響度是50分貝左右。
3.音色:
(1)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2)影響音色的因素: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
4.音調、響度和音色被稱為聲音的三要素。
【重要提醒】聲音響度的大小和音調的高低容易發生混淆。聲音響其音調不一定高,音調高(尖)其響度也可能是低的
4.噪聲污染
1.自然界有樂音和噪聲等各類聲音,讓人感覺煩躁不安的聲音稱為噪聲。
2.噪聲的危害:妨礙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污染環境,有害健康。
3.控制噪聲的三條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教材<思考與討論>:除了禁止按喇叭和高架路上安裝隔音屏外,控制噪聲污染的有效措施還有哪些
戴耳塞、耳罩;參加會議時,將手機調到振動狀態等。
【重要提醒】樂音是悅耳動聽的聲音,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也有可能成為噪聲
1.在科學中對聲音的特征的描述有“響度、音調、音色”這些詞,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B )
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
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響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
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
2.如圖所示,相同的水下錄音裝置在A、B處同時錄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鯨發出的同一段聲音。A錄到的有高、低音,B錄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測:在海洋中能傳播較遠距離的聲音是( A )
A.頻率較低的 B.音調較高的 C.能量較小的D.響度較小的
3.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有很多有關聲音的成語,下列對有關聲音的成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B )
A.“聲如洪鐘”:說明聲音的響度很大
B.“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音調很高
C.“抑揚頓挫”:說明聲音的音調高低起伏,停頓轉折
D.“天籟之音”:說明聲音的音色很好
4.(2021七上·平陽月考)如圖所示,同學們自制一件小樂器,在8個相同的透明玻璃中裝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這8個玻璃瓶,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音”中的“不同”主要是指聲音的( A )
A.音調 B.振幅 C.音色 D.響度
5.(2021七下·西湖期末)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組音樂的頻率,通過討論總結出下面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B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頻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響度越大
B.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C.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低
D.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色越好
6.(2020七下·樂清期末)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學校組織歌詠比賽,音樂教師將班內的學生分為“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進行排練。這里“高音”和“低音”是指聲音的( A )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振幅
7.(2021七下·西湖期中)瀘州市民樂團在江陽藝術宮舉行了“迎春音樂會”,音樂會著重以民樂、民歌的表現形式來突出這場音樂會的特點。有琵琶、二胡、古箏等民樂器參加演奏,也有著名音樂家的獨唱、合唱等。以下關于音樂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C  )
A.聽眾能聽到聲音,主要是通過大廳的墻壁傳過來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過拉動弓的力度來改變聲音的音調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聲帶振動得更快
D.我們很容易區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過聲音的響度
8.(2021七下·臺州月考)如圖是童謠“數鴨子”的樂譜及歌詞,當菲菲同學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間,音調逐漸變 高,關于音調變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
A.聲音的振幅逐漸變大
B.菲菲聲帶每秒震動振動的次數變多
C.菲菲聲帶每振動一次所用的時間逐漸變大
D.聲音的頻率逐漸變低
9.(2020七下·長興期中)在科學中對聲音的特征的描述有“響度、音調、音色”這些詞,請選出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B  )
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
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響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
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
10.根據聲音的特性,回答下列問題。
(1)人常說“響鼓還得重錘敲”,這句話說明聲源   越大,聲音的   越大。
(2)如圖所示,醫生正在用聽診器為病人診病,聽診器運用了聲音能   的道理;來自患者的聲音通過橡皮管傳送到醫生的耳朵,這樣可以提高聲音的   。
“無聲手槍”是在   處減弱噪聲;放鞭炮時,用棉花塞住耳孔,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在馬路和住宅間植樹造林,這是在   中減弱噪聲。
【答案】(1)振幅;響度(2)傳遞信息;響度(3)聲源;人耳;傳播過程
11.(2021七下·新昌期末)2020年10月14日上午8點,新昌縣首屆全民健身季啟動儀式暨江濱健步走活動在江濱公園隆重舉行,現場的干部職工引吭高歌《歌唱祖國》。如圖是健步走時的部分畫面。
(1)“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    (選填 “音調”、“響度”或“音色”)
(2)岸邊大量的樹木在    (選填“聲源處”、“人耳處”或“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從而使生活環境更安靜。
【答案】(1)響度(2)傳播過程中
如圖是形狀相似的三個鋼筆筆套管,它們的唯一不同就是長度不一樣,小龍同學發現:依次口吹這三個筆套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來 越低。小龍在查閱資料后終于弄懂了口吹筆套時,振動發聲的物體是筆套內的空氣柱。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吹筆套管產生聲音的音調跟   有關。
(2)事后小龍根據這個實驗在課余時間制作的一個竹笛(如圖),在竹管開口①處向管內吹氣時,竹笛可以發出美妙的笛聲,推拉鐵絲環⑥時,音調可以改變,吹奏歌曲.則當布團⑤分別位于a、b、c三個位置時,竹笛發聲音調最高的位置   。
【答案】(1)空氣柱長短(2)a
13.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4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編號 材料 長度/ cm 橫截面積/mm2
A 銅 60 0.6
B 銅 60 0.8
C 銅 80 0.6
D 鋼 80
 
(1)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的兩根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三,D材料的橫截面積應為   mm2。
(3)在本次研究中,小華用到的主要科學研究方法是   。
(4)在此基礎上,若小華再利用D材料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則他的做法應該是   。
【答案】(1)A、C(2)0.6(3)控制變量
(4)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只改變琴弦的振動幅度,比較響度大小
14.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
①若他選擇b、c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   的關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長度的關系,則應選擇   兩弦線做實驗。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    
請你據圖2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低的是按住   點,最高的是按住   點。
【答案】(1)材料;b d;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2)B;A
15.(2020七下·樂清期末)將每年3月3日設為“國際愛耳日”,是為了引起人們對保護耳和聽覺的重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耳和聽力的是(D  )
A.每次使用耳機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B.禁用對耳和聽覺造成損傷的藥物
C.遇到強烈的爆炸聲及時捂住耳朵
D.經常用尖銳和不潔的器具掏耳朵
16.(2021七下·西湖期中)杭州高架橋上在靠近居民區一側會安裝如圖所示的隔離裝置,以減弱車輛行駛噪音對民眾的干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行駛噪音主要是由汽車周邊空氣振動產生的
B.車速越快,聲源振動頻率加大,音調減弱
C.此處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安裝隔離裝置的方法是在入耳處防止噪音
17.(2020七上·新昌期中)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的禁鳴喇叭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D )
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 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18.噪聲是一種嚴重的環境污染,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毛衣、報紙、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來選擇一種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實驗器材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
(1)本實驗中適合做聲源的是   .
(2)下面的表格是為了上述兩種實驗方案而設計的,其中與方案B對應的是表   .
表一:
材料 毛衣 報紙 棉花 泡沫
響度 弱 響 最弱 較弱
表二:
材料 毛衣 報紙 棉花 泡沫
距離 短 長 最短 較短
(3)待測材料隔聲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順序為   .
【答案】(1)機械鬧鐘(2)表二(3)棉花;泡沫;毛衣;報紙
19.如圖所示是摩托車發動機引擎后端安裝的消聲器的結構圖。安裝消聲器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弱噪聲的?請你舉出一個生活、生產中采用其它方法減弱噪聲的實例。
【答案】消聲器是采用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街道兩旁種植樹木——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合理即可)
20.據報道,1995年,有人為了獎金自愿做超音速飛機的噪聲作用試驗,飛機從他們頭頂掠過,盡管他們雙手掩耳,還是全部被噪聲擊斃,而且死狀十分難看.1994年,某國空軍的噴氣式飛機做超音速飛行試驗,6個月后,地面農場的10000只雞遭受噪聲致死的有6000只,幸存下來的或脫毛或不下蛋,奶牛也擠不出牛奶。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答案】控制噪聲十分有必要,人人都應該加強環保意識。
21.假如你是社區的志愿者,為了向社區的居民宣傳噪聲對人體的危害,請你準備一份社區環境噪聲情況報告.請根據下列要求回答問題:
(1)請你列出社區噪聲來源清單(至少三種);
(2)請你說說噪聲對社區居民的影響與危害(至少兩種);
(3)請給出一些解決社區噪聲的措施(至少兩種)。
【答案】(1)居民上下樓梯的聲音、居民空調運行時的聲音、小販叫賣的聲音等
(2)噪聲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學習和休息;長期生活在高分貝的噪聲環境中,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并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疾病;更嚴重時會造成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失去聽力等
(3)把噪聲較大的工廠搬遷至郊區,在公路兩旁種植樹林或安裝隔音玻璃板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講 耳和聽覺
知識精講
1.耳的結構:
讀圖:耳的結構(見課本第53頁圖2-19)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耳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如下表所示:
耳的結構 各部分功能
外耳 耳廓 收集聲波
外耳道 傳導聲波
中耳 鼓膜 在聲波作用下產生振動
聽小骨 把聲音放大后傳到內耳
鼓室 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保護鼓膜
內耳 半規管 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位覺感受器,能感受頭部位置的變化
前庭
耳蝸 內有液體和聽覺感受器,能接收聲音振動刺激,產生信息
2.聽覺的形成:
聲波→外耳道→鼓膜(振動)→聽小骨(放大振動)→耳蝸(聽覺感受器接受聲音刺激,產生信息)→聽神經(傳導信息)→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3.影響聽覺的因素:
(1)人的聽覺與年齡有關:聽覺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變得不靈敏。
(2)人的聽覺與聽覺器官有關:聽覺器官的一部分受到損傷,會使聽力下降,甚至失聰。
◆教材<思考與討論>:①根據聽覺的形成過程,談談引起聽覺障礙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聲波在傳送時,先由外耳道傳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振動又引起聽小骨振動,并傳入耳蝸,使耳蝸內的液體發生振動,聽覺感受器便把這一信息沿聽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聽覺。因此,引起聽覺障礙有兩種可能:一是傳導出現障礙,如鼓膜、聽小骨功能出現障礙;二是耳蝸、聽覺中樞以及與聽覺有關的神經發生損傷。
②遇到巨大聲響時,應迅速捂緊雙耳或張嘴。這是為什么
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捂緊雙耳的目的是防止強烈的振動傳到鼓膜,把鼓膜震破。鼓室通過咽鼓管與咽部連通,可以使鼓膜內外空氣的壓力保持平衡。張嘴使內耳的氣壓與外界環境的氣壓相同,保護鼓膜,使它不會因內、外壓力差太大而震破。
【重要提醒】(1)在聽覺的形成過程中,外耳、中耳起到傳導聲波和振動的作用,內耳的耳蝸會將振動轉化為信息,經神經傳到大腦形成聽覺。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聽覺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腦的聽覺中樞。
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動,若是相差較大,會對
精準練習
如圖為人耳的結構示意圖。當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張開嘴巴并用雙手堵耳,目的是為了保護圖中的結構(   )
A.① B.② C.③ D.④
2. 繪制概念圖是構建知識網絡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小科學習筆記中概念圖的一部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3. 今年5月1日凌晨,杭城遭遇狂風暴雨,許多市民在睡夢中被雷鳴聲驚醒。下列關于人耳的有關結構在此過程中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②收集聲波 B.⑦帶動聽小骨振動
C.③放大振動 D.⑤產生聽覺
4. 放炮竹時,在旁觀看師,最好張開嘴或者捂住耳朵、閉上嘴。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
A.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B.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C.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D.防止聽覺中樞受損傷
5. 飛機起飛時,媽媽讓小金嚼口香糖,說這樣可以減輕耳朵的不適感。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
A.嚼口香糖可以迅速補充糖分,減輕頭暈的癥狀
B.味覺感受器在甜味的刺激下,產生愉悅的感覺
C.咀嚼時咽鼓管兩端氣壓平衡,減輕鼓膜的不適
D.張嘴時人體內外得以相通,消除壓力的差異
6. 下列各組中,能表示聽覺形成的正常途徑是(   )
①聲波;②聽神經;③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④鼓膜;⑤聽小骨;⑥大腦皮層聽覺中樞.
A.①→④→⑤→③_→②→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⑥→⑤→②→③→④ D.①→③→④→⑤→②→⑥
7. 如圖所示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所示的結構7是人的聽覺感受器
B.11耳廓屬于外耳,負責收集聲波
C.鼓膜可以將聲波轉化為振動
D.聽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口,可確保內外氣壓平等
8.如圖是人耳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鼓膜接受聲波刺激產生振動,然后通過[    ]   傳到內耳,刺激[   ]   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   ]    傳導到大腦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2)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為了保護耳和聽覺,我們需要養成科學的用耳習慣:
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癥時,要及時就醫,否則病菌有可能通過   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②不要經常戴耳機聽高分貝的音樂,因為長期如此有可能損傷   ,使聽力減退。
如圖是人耳的結構示意圖。
(1)外界聲波經過耳廓的收集,進入外耳道傳到中耳,引起   的振動;振動經過聽小骨的傳遞和放大后傳到內耳,刺激   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傳至大腦的特定區域,形成聽覺。
(2)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為了保護耳和聽覺,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 B.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張開嘴
10.某班學探究小組就為什么要用兩只耳朵聽聲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兩只耳朵聽到的聲音響度大,可以聽得更清楚;
②用兩只耳朵聽聲音可以辨別聲源的方向。
(1)為了驗證其猜想①的正確與否,同學們設計并做了如下實驗:在離同一聲源同樣遠近的條件下,同 一人用兩只耳聽聲音,然后再用一只耳聽聲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測①是正確的,則實驗結果應該是   ,實驗中同學們應用了科學探究中的   和   方法。
(2)為了驗證其猜測②的正確與否,同學們又做了實驗且實驗結果如下:讓一同學蒙上眼睛,用兩只耳朵聽某一聲源發出的聲音,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正確,然后改用一只耳聽(聲源換了方位),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錯誤。根據以上實驗的結果,可以判斷猜測②是   的。
知識精講
1.音調:
(1)定義:聲音的高低叫作音調。
◆教材<活動>:①拿一把塑料尺,讓它從木梳的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別它們發出聲音的差別嗎
將塑料尺從木梳的齒上劃過,快劃時聲音的音調較高,慢劃時聲音的音調較低。
②將一根鋼尺壓緊在桌面上,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重復上述實驗。仔細觀察鋼尺的振動快慢,聽聽它發出的聲音,你發現了什么 鋼尺伸出不同的長度,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越慢,聲音的音調越低。
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的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音調就越高。
(2)音調與頻率:
①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作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 (Hz),簡稱赫。
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大。
②音調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教材<活動>:取一套音叉。每支音叉上刻有一個數據,表示該音叉所產生的聲音的頻率。試利用不同的音叉產生不同頻率的聲音。聽一聽,頻率越大的音叉,發出的聲音音調是否越高
頻率越大的音叉,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音調的高低與年齡、性別的關系:人的發聲頻率在65~1100赫之間。兒童的音調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調一般比男人高。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20~20000赫。
◆教材<思考與討論>:①一只蜜蜂飛過耳邊時,我們能聽到它飛翔時所發出的聲音。可是一只蝴蝶飛過耳邊時,我們卻聽不見。這是為什么
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的頻率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內,人能聽到。蝴蝶翅膀振動的頻率是5~6赫,低于人耳所能聽到的聲音的最低頻率—20赫,因此人聽不見。
②吉他手演奏吉他時,他是如何改變吉他發出的音調的
吉他手通過手指在弦上不同位置的按壓來改變弦振動的頻率,從而改變吉他發出的音調。
(5)超聲和次聲:
①頻率高于20000赫的聲音叫超聲。蝙蝠利用超聲波捕食。超聲波應用廣泛,如超聲波造影,用超聲波清洗眼鏡等。
②頻率低于20赫的聲音叫次聲,大象利用次聲波交流。
2.響度:
(1)聲音的強弱叫作響度。響度是人們對聲音的主觀感覺。
(2)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
◆教材<活動>:①在鼓面上撒些小紙屑,先輕輕地敲鼓,觀察小紙屑的振動幅度。然后用力敲鼓,觀察小紙屑的振動幅度。從中可發現聲音的強弱跟聲源振動幅度有什么關系嗎
輕輕敲鼓,聽到的鼓聲小,小紙屑的振動幅度小;用力敲鼓,聽到的鼓聲響,小紙屑的振動幅度大。從中可以發現:聲源振動幅度越大,發出的聲音也越大。
(3)響度用分貝來計量,符號為dB。正常說話的響度是50分貝左右。
3.音色:
(1)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2)影響音色的因素: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
4.音調、響度和音色被稱為聲音的三要素。
【重要提醒】聲音響度的大小和音調的高低容易發生混淆。聲音響其音調不一定高,音調高(尖)其響度也可能是低的
4.噪聲污染
1.自然界有樂音和噪聲等各類聲音,讓人感覺煩躁不安的聲音稱為噪聲。
2.噪聲的危害:妨礙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污染環境,有害健康。
3.控制噪聲的三條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教材<思考與討論>:除了禁止按喇叭和高架路上安裝隔音屏外,控制噪聲污染的有效措施還有哪些
戴耳塞、耳罩;參加會議時,將手機調到振動狀態等。
【重要提醒】樂音是悅耳動聽的聲音,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也有可能成為噪聲
1.在科學中對聲音的特征的描述有“響度、音調、音色”這些詞,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
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
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響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
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
2.如圖所示,相同的水下錄音裝置在A、B處同時錄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鯨發出的同一段聲音。A錄到的有高、低音,B錄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測:在海洋中能傳播較遠距離的聲音是(   )
A.頻率較低的 B.音調較高的 C.能量較小的D.響度較小的
3.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有很多有關聲音的成語,下列對有關聲音的成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聲如洪鐘”:說明聲音的響度很大
B.“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音調很高
C.“抑揚頓挫”:說明聲音的音調高低起伏,停頓轉折
D.“天籟之音”:說明聲音的音色很好
4.(2021七上·平陽月考)如圖所示,同學們自制一件小樂器,在8個相同的透明玻璃中裝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這8個玻璃瓶,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音”中的“不同”主要是指聲音的(   )
A.音調 B.振幅 C.音色 D.響度
5.(2021七下·西湖期末)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組音樂的頻率,通過討論總結出下面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頻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響度越大
B.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C.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低
D.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色越好
6.(2020七下·樂清期末)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學校組織歌詠比賽,音樂教師將班內的學生分為“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進行排練。這里“高音”和“低音”是指聲音的(   )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振幅
7.(2021七下·西湖期中)瀘州市民樂團在江陽藝術宮舉行了“迎春音樂會”,音樂會著重以民樂、民歌的表現形式來突出這場音樂會的特點。有琵琶、二胡、古箏等民樂器參加演奏,也有著名音樂家的獨唱、合唱等。以下關于音樂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聽眾能聽到聲音,主要是通過大廳的墻壁傳過來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過拉動弓的力度來改變聲音的音調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聲帶振動得更快
D.我們很容易區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過聲音的響度
8.(2021七下·臺州月考)如圖是童謠“數鴨子”的樂譜及歌詞,當菲菲同學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間,音調逐漸變 高,關于音調變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的振幅逐漸變大
B.菲菲聲帶每秒震動振動的次數變多
C.菲菲聲帶每振動一次所用的時間逐漸變大
D.聲音的頻率逐漸變低
9.(2020七下·長興期中)在科學中對聲音的特征的描述有“響度、音調、音色”這些詞,請選出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
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
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響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
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
10.根據聲音的特性,回答下列問題。
(1)人常說“響鼓還得重錘敲”,這句話說明聲源   越大,聲音的   越大。
(2)如圖所示,醫生正在用聽診器為病人診病,聽診器運用了聲音能   的道理;來自患者的聲音通過橡皮管傳送到醫生的耳朵,這樣可以提高聲音的   。
“無聲手槍”是在   處減弱噪聲;放鞭炮時,用棉花塞住耳孔,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在馬路和住宅間植樹造林,這是在   中減弱噪聲。
11.(2021七下·新昌期末)2020年10月14日上午8點,新昌縣首屆全民健身季啟動儀式暨江濱健步走活動在江濱公園隆重舉行,現場的干部職工引吭高歌《歌唱祖國》。如圖是健步走時的部分畫面。
(1)“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    (選填 “音調”、“響度”或“音色”)
(2)岸邊大量的樹木在    (選填“聲源處”、“人耳處”或“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從而使生活環境更安靜。
如圖是形狀相似的三個鋼筆筆套管,它們的唯一不同就是長度不一樣,小龍同學發現:依次口吹這三個筆套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來 越低。小龍在查閱資料后終于弄懂了口吹筆套時,振動發聲的物體是筆套內的空氣柱。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吹筆套管產生聲音的音調跟   有關。
(2)事后小龍根據這個實驗在課余時間制作的一個竹笛(如圖),在竹管開口①處向管內吹氣時,竹笛可以發出美妙的笛聲,推拉鐵絲環⑥時,音調可以改變,吹奏歌曲.則當布團⑤分別位于a、b、c三個位置時,竹笛發聲音調最高的位置   。
13.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4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編號 材料 長度/ cm 橫截面積/mm2
A 銅 60 0.6
B 銅 60 0.8
C 銅 80 0.6
D 鋼 80
 
(1)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的兩根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三,D材料的橫截面積應為   mm2。
(3)在本次研究中,小華用到的主要科學研究方法是   。
(4)在此基礎上,若小華再利用D材料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則他的做法應該是   。
14.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
①若他選擇b、c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   的關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長度的關系,則應選擇   兩弦線做實驗。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    
請你據圖2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低的是按住   點,最高的是按住   點。
15.(2020七下·樂清期末)將每年3月3日設為“國際愛耳日”,是為了引起人們對保護耳和聽覺的重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耳和聽力的是(  )
A.每次使用耳機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B.禁用對耳和聽覺造成損傷的藥物
C.遇到強烈的爆炸聲及時捂住耳朵
D.經常用尖銳和不潔的器具掏耳朵
16.(2021七下·西湖期中)杭州高架橋上在靠近居民區一側會安裝如圖所示的隔離裝置,以減弱車輛行駛噪音對民眾的干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行駛噪音主要是由汽車周邊空氣振動產生的
B.車速越快,聲源振動頻率加大,音調減弱
C.此處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安裝隔離裝置的方法是在入耳處防止噪音
17.(2020七上·新昌期中)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的禁鳴喇叭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 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18.噪聲是一種嚴重的環境污染,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毛衣、報紙、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來選擇一種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實驗器材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
(1)本實驗中適合做聲源的是   .
(2)下面的表格是為了上述兩種實驗方案而設計的,其中與方案B對應的是表   .
表一:
材料 毛衣 報紙 棉花 泡沫
響度 弱 響 最弱 較弱
表二:
材料 毛衣 報紙 棉花 泡沫
距離 短 長 最短 較短
(3)待測材料隔聲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順序為   .
19.如圖所示是摩托車發動機引擎后端安裝的消聲器的結構圖。安裝消聲器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弱噪聲的?請你舉出一個生活、生產中采用其它方法減弱噪聲的實例。
20.據報道,1995年,有人為了獎金自愿做超音速飛機的噪聲作用試驗,飛機從他們頭頂掠過,盡管他們雙手掩耳,還是全部被噪聲擊斃,而且死狀十分難看.1994年,某國空軍的噴氣式飛機做超音速飛行試驗,6個月后,地面農場的10000只雞遭受噪聲致死的有6000只,幸存下來的或脫毛或不下蛋,奶牛也擠不出牛奶。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21.假如你是社區的志愿者,為了向社區的居民宣傳噪聲對人體的危害,請你準備一份社區環境噪聲情況報告.請根據下列要求回答問題:
(1)請你列出社區噪聲來源清單(至少三種);
(2)請你說說噪聲對社區居民的影響與危害(至少兩種);
(3)請給出一些解決社區噪聲的措施(至少兩種)。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和硕县| 特克斯县| 临洮县| 台山市| 西乌| 昌宁县| 嘉兴市| 黄大仙区| 景东| 阜宁县| 南漳县| 时尚| 龙江县| 高要市| 昌都县| 静乐县| 永康市| 内乡县| 田东县| 大埔县| 宜春市| 唐河县| 武义县| 安泽县| 修文县| 黎川县| 于都县| 化德县| 措美县| 望江县| 仁怀市| 陈巴尔虎旗| 平谷区| 涟源市| 郁南县| 武隆县| 平安县| 陇西县| 双流县|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