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一、教學目標1.物理觀念(1)知道物距和像距(2)理解凸透鏡成像時的規律。2.科學思維學會觀察和分析生活中有關物理知識的實例與實驗現象,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學探究通過實踐和探究,讓學生感覺科學就在身邊。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唯物主義觀。4.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勇于發現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是重點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歸納總結得出規律的過程是難點三、教學分析本節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的的第三節,本章是光學部分的重點章和難點章,而本節課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又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本節課是在光的折射、透鏡、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經歷并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本節課我以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物距(u)像距v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產生興趣、發現問題、激發矛盾、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能主動獲取知識,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四、教學過程(一)新課講解(一)引入新課讓學生觀看太空授課視頻,通過凸透鏡看書本上的字和遠處的(窗外)的物體。引發學生思考生活中有類似的成像現象嗎?(二)進行新課一、透鏡1.認識透鏡讓學生鑒別出桌上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識別自己(或同桌、同組)所戴的眼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盛滿水的燒杯是透鏡嗎?應屬于哪一種?關于透鏡你還想知道哪些?2.透鏡的作用指導學生拿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看你會發現什么?換用其他的凸透鏡、凹透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歸納出實驗結論: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指導學生用潔的圖形把觀察到的現象表示出來。用動畫的形式把凸透鏡、凹透鏡的作用再展現給同學們。3.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通過透鏡作用的投影和比較,引導學生認識主光軸、光心,了解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焦點:平地光經凸透鏡會聚于主光軸上的點。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焦距: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二、凸透鏡成像一、提出問題投影教材,觀察、提出同一凸透鏡為什么能成大小、虛實、正倒不同的像?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事例中提出凸透鏡成不同像的問題。二、猜想與假設針對問題根據前面觀察到的事實做出凸透鏡成像可能與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或像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的猜想的假設。如有學生猜想與焦距有關,需給予肯定,同時指出本節課研究的是同一個透鏡,焦距是不變的。三、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指導學生要驗證猜想是否正確需要進行實驗,指出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讓學生根據猜想制定出實驗探究計劃、設計實驗方法。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實驗器材,并說明所選實驗器材在實驗中所起的作用。教師也可向學生推薦性地介紹光具座。引導學生知道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指導學生觀察P61表格,明確實驗觀察和記錄的項目。投影演示: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法進行點撥補充說明實驗注意事項:蠟燭、凸透鏡、光屏的擺放位置、高度。根據猜想,實驗時先變化物距,然后想法找像。物距最好由大到小進行實驗。老師點撥怎樣觀察像,怎樣記錄物距、像距。做凸透鏡成同種類型的實驗時,應取幾組不同的物距。注意分工合作。四、進行實驗1.獲得凸透鏡的焦距(可查找資料或實驗測出);2.認識光具座,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不斷改變距離,觀察像的大小、倒正、虛實,讀出物距、像距記錄好數據。教師巡視,進行必要的點撥和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做好實驗。提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時是否成像,怎樣觀察?引導學生回答。指導學生區別實像和虛像。五、分析和論證公布兩組學生實驗中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實物投影)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及數據討論思考得到了什么結論,是否證實了猜想和假設,并進一步思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師收集幾組數據分析總結:當物體位于凸透鏡兩倍焦距之外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當物體位于凸透鏡兩倍焦距時,成等大、倒立的(實)像;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焦距以內時,成放大、正立的(虛)像。補充:當物體位于焦距處,不能成像。六、評估出示幾組不太理想的數據,引導學生分析原因。【課堂小結】請同學們談談今天的課里有什么新的收獲?讓知識和方法系統化。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