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學案(含解析)-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國家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學案(含解析)-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國家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簡介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課標解讀】
了解中國歷史上貨幣發行,使用情況和現代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中國貨幣的演進進程
時間 幣種 時間 幣種
上古時期 海貝,仿制貝 元 鈔
商朝 銅鑄幣 明清 白銀
春秋戰國 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等銅鑄幣 晚清 銀元
秦朝 圓形方孔錢 民國 銀元、法幣、金圓券
宋 交子輔幣與銅錢兼行 新中國 人民幣
中國貨幣的演進進程的特點:1.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銅鑄幣)的演變
由多元貨幣向統一幣制的演變 ——秦朝半兩錢
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演變
金屬貨幣向紙幣的演變
白銀的逐漸貨幣化
銀元向金圓券演變
人民幣確立及發展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金本位:牛頓最早提出金本位制度。最早實行金幣本位制的國家是英國,1717年著名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擔任英國鑄幣局局長期間將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固定在3英鎊17先令10.5便士。1797年,英國宣布鑄幣條例,發行金幣,規定了含金量,銀幣處于輔幣地位。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從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1819年又頒布條例,要求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在1821年能兌換金條,在1823年能兌換金幣,并取消對金幣熔化及金條輸出的限制。從此英國實行了真正的金幣本位制。到19世紀后期,金幣本位制已經在資本主義各國普遍采用,它已具有國際性。由于當時英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突出地位,它實際上是一個以英鎊為中心,以黃金為基礎的國際金本位制度。這種國際金本位制度持續了3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宣告解體。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定作為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脫的矛盾性,該體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結束。
練習鞏固
一、單選題
1.圖2為形成于清朝前期的莊票,是錢莊簽發的一種票據。分為即期和遠期兩種,即期莊票見票即可支付,遠期莊票須到期才能支付,莊票彌補了商販的資金問題。莊票的流通反映了
A.政府需加強對金融業的管控
B.資本性借貸有了顯著發展
C.莊票代替白銀成為主要貨幣
D.民間資本推動貨幣政策調整
2.由于多年戰爭及歐洲國家兌換黃金,到1971年,美國黃金儲備減少60%。1973年,歐美爆發經濟危機,美國政府被迫放棄按固定官價美元兌換黃金的政策,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這導致了
A.美國失去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B.美元被歐元取代
C.美國尋找新的美元掛鉤標的 D.尼克松總統下臺
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之初,各根據地并行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1932年國家銀行正式開印并發行伍分(如下圖)等五種紙幣。它們的印制和發行直接起到( )
A.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作用 B.增強根據地軍事實力的效果
C.沖破國民政府政治封鎖的作用 D.改善貨幣市場混亂局面的作用
4.七國集團2011年3月18日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對美元急劇升值勢頭。分析人士指出,歐美應日本要求,一改對干預外匯市場慣常持有的謹慎姿態,宣布聯手干預匯市。歐美國家這一舉動主要是由于
A.日本大地震對日本經濟造成了重創
B.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加深
C.日本外匯市場對歐美各國經濟影響巨大
D.各國自覺、主動地幫助日本抗震救災
5.下表為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及對話伙伴國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部分統計表
由此可知,這些貨幣互換協議
A.維護了中亞地區的經濟安全 B.實現了上合組織貨幣一體化
C.推動了國際經濟秩序公平化 D.推進了人民幣的區域國際化
6.美國學者查爾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寫道:宋代經濟已含有近代商業的很多因素。其依據之一是
A.出現地域性的商幫 B.流通領域出現紙幣
C.城市政治功能加強 D.市場監管不復存在
7.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其主要內容為:“統一貨幣發行權,實行法幣政策”。從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
A.貨幣統一有利于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
B.使中國的外匯價格得到穩定
C.實現了中國貨幣的現代化
D.政府加強了對全國金融的控制
8.某國際組織非洲區業務與戰略發展部經理表示,該組織計劃向剛果(金)東部魯齊齊河平原地區的農業開發項目投入1.5億美元資金。此外,還將向赤道省提供1200萬美元援助資金用以支持該省農業的振興。根據材料分析,這一國際組織是
A.A B.B C.C D.D
9.唐朝后期,在流通領域產生了“便換”,接近于現在的匯票,商人把款項交給某地的某機構或商家,領取票證,然后持票到所屬道府,核對憑據無誤后,提取款項。這現象反映了當時
A.具有交易憑證功能的紙幣產生 B.貨幣金融領域出現變革
C.完善的商業信用體系已經建立 D.重農抑商政策日益松動
10.明清時期,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商幫”出現。主要得益于
A.大運河的開通 B.白銀成為主要貨幣
C.經濟重心南移 D.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11.30年代,帝國主義國家趁1927年國民黨政府準備實行幣制改革之機,紛紛參與中國貨幣改革活動,美、日、英、法等國都提出了所謂幣制改革方案,如美國提出中國實行金本位制,日本以巨款支持國民黨,英國主張實行法幣制等。列強此舉目的在于( ?。?br/>A.掠奪中國黃金 B.轉嫁經濟危機
C.控制中國貨幣 D.促進資本輸出
12.宋朝以后,越南鑄造的銅錢在兩廣、福建等沿海地區流通,被稱為“夷錢”;清道光年間廣東行使錢文,內有越南“景興錢”等境外貨幣。這些現象表明
A.越南形成特殊“通貨區” B.海上絲綢之路不斷擴展
C.我國海外貿易長期出超 D.外來貨幣干擾中國市場
13.南宋時期盛行一種叫“出門稅”的銀鋌(古代貨幣的一種)。銀鋌上有“口行十郎聚”“真花銀"“出門稅”等文字。據考證,銘文中的“行”指“行商”,“門”指“城門”。據此可知,當時
A.開始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B.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C.政府重視商業的管理 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14.《舊唐書·食貨志》記載:“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仍置錢監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齊王各賜三爐錢,右仆射裴寂賜一爐。敢有盜鑄者身死,家口配沒。”這主要表明當時
A.確定了國家鑄幣的法定地位和標準
B.秦王、齊王等諸侯有自主鑄幣的特權
C.鑄銅業顯著發展,貨幣發行量激增
D.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對貨幣需求量大增
15.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從2016年10月1日起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人民幣成為除歐元、美元、英鎊、日元之外的第五種貨幣。據此說明(深度解析)
A.中國改革成就突出,成為經濟主導 B.人民幣和歐元等結盟對抗美元
C.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加快 D.新國際貨幣體系仍以美元為主導
16.下表為1938—1947年國統區的物價指數變化表。導致表中物價指數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會動蕩影響商業貿易 B.國民政府發動內戰失去民心
C.戰亂連綿破壞經濟發展 D.國民政府無限制地發行紙幣
二、材料分析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曾設局鑄錢。至洪武七年,卒因銅之不給,罷鑄錢局而行鈔。大明寶鈔,以千文準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后因鈔價下落,屢次鬻官物,或稅收限定必納寶鈔以收鈔。然終于不能維持。至宣宗宣德三年,遂停止造鈔。其時增設新稅,或加重舊稅的稅額,專收鈔而焚之。鈔法即平之后,有些新稅取消,稅額復舊,有的就相沿下去了。鈔關即是其中之一。自此租稅漸次而普遍收銀,銀兩就成為通用的貨幣了。
——呂思勉《中國通史》
材料二 16世紀末葉西式銀元開始流入,至19世紀下半葉,國際貿易暢通后,西方銀元才大量涌入,并以其面值流通市面。由于西方銀元的形式重量、成色較為一致,使用簡便,且鑄工精細,易于辨識與分合、攜帶或轉移。這些正是銀兩的缺失。制錢則太瑣細,一串千文,劣幣、偽幣夾雜其中,數目亦不等,結算費時費事,對漸趨頻繁的交易已難因應,而紙鈔又無全國性公正可靠的發行機構。因此外國銀元很快受到國人歡迎,迅速擴散流通……
洋錢的含銀量只有9成,中國人卻習慣用十足的白(紋)銀換取外國貿易銀,吃虧難免。由于列強在華勢力不斷增強,外商來華增多,外國銀元也隨之大量涌入,在沿海沿江港鋪逐漸成為流通貨幣。外國銀元既受歡迎,加上外商也有意哄抬,例如要求中國商人用外國銀元付款等,遂使外國銀元超過鑄銀價格,于是就有外商用外國銀元收購中國紋銀,運出國外販賣圖利。
自19世紀下半葉。國內多民變,云南回變使該省銅產量銳減;而太平軍與捻軍又擾亂銅礦運銷,使銅價飛漲,許多鑄錢局因缺銅礦而減產或停鑄,制錢可缺,即所謂“銅貴錢荒”。當朝野苦無對策解救錢荒時,兩廣總督張之洞適時于1887年奏準購置機器試鑄銀元……其時列強都已改采金本位,國際銀價大幅下跌,白銀既豐且廉,過去飽受缺銀之苦的各省,也開始大量鑄造銀元,結果造成銀幣取代紋銀的現象。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下)》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代貨幣制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銀幣通行的原因以及影響。
18. 材料 洪武八年“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睂氣n發行伊始,為了保證紙幣流通,政府嚴禁民間進行金銀貨物交易。雖政府三令五申嚴禁民間金銀交易,但是金銀的流通并沒有中斷,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重貶值,鈔法難以推行。正統時,白銀在民間流通中已取得優勢,明朝政府的貨幣政策也隨之轉變。明英宗即位后將南畿、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田賦米麥400多萬石折征銀兩,即所謂的“米麥折銀之令”,即“金花銀”,確定了白銀作為法定支付手段的地位。經濟的發展和流通范圍擴大,社會對白銀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到嘉靖年間,白銀的貨幣化基本完成。至萬歷時期,政府把所有的地稅、貢納、福役、人頭科,都歸入田畝里面,計畝征銀。除了在蘇、松、嘉、湖地區征本色米,以供京師漕糧四百萬石外,全國各行省所屬各府州縣之田賦全部由征糧變為征銀。無論是國家稅收,軍餉官俸,京庫歲需還是民間借貸等都是用白銀,白銀成為唯一具有充分貨幣職能的貨幣
——摘編自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與明朝興衰》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朝白銀貨幣化的特點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朝白銀貨幣化的歷史影響。
三、論述題
19.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貨幣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貨幣的興衰彰顯了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國家興,貨幣興;國家亡,貨幣亡”。
在人類的經濟畫卷上,沒有哪個細節能夠與貨幣脫離瓜葛。黃金、白銀、英鎊、馬克、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在世界貨幣的舞臺上,有無數個角色上演著沉與浮的故事。在“現代經濟學之父”凱恩斯眼中,隨著野蠻的痕跡、超主權貨幣――黃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鎊打著“日不落”的旗號稱雄世界,人類歷史上誕生了第一個主權性質的國際儲備貨幣。然而,盛宴總會結束,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與一次經濟大蕭條,英鎊黯淡退場了,美元以勢不可當之勢崛起。直到今天,我們的世界還是美元時代。
――摘自宋泓均 高強《貨幣變局:下一秒,誰將改變世界》
如果中國經濟不出現致命的差錯,人民幣在未來世界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格局中必將成為主導貨幣之一。未來世界金融市場的格局不出意外應該是多貨幣主導的格局,在這個格局中人民幣與美元預計會成為兩大貨幣,歐元、日元、印度盧比等由于不同原因,恐怕難以與人民幣與美元相匹敵。即使斷金融秩序創造出斷的基準“世界貨幣”,人民幣與美元也必將成為兩大核心貨幣,但近期內民幣應該繼續執行資本項目封閉下的不可自由況換政策,且不應參與貿易保護主義下的貶值競爭。
——張寧《人民幣——未來的世界貨幣?》
評析材料中關于世界貨幣主導格局變化的觀點。
(要求:圍繞材料中的某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鮮明,史論結合)
試卷第1頁,總3頁
參考答案
1.B
根據題干中莊票的分類和職能可以看出,莊票是一種借貸憑證,其在市場上流通,說明當時資本性借貸有了顯著發展,B正確;莊票流通利于商業發展,而且其本身是有序發展,并未擾亂當時市場秩序,排除A;C不符合史實,莊票只是憑證,不能取代白銀的貨幣地位,排除;題干未涉及貨幣政策調整,排除D。
2.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隨著美國黃金儲備的減少以及美國為應對經濟危機,放棄按固定官價美元兌換黃金的政策,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但是美國為主導世界金融體系,尋找新的美元掛鉤標的,C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國并未失去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排除A;歐元誕生于1999年,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間相隔較遠,而且其并未取代美元,排除B;尼克松下臺是因為“水門事件”,排除D。
3.D
針對“各根據地并行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蘇維埃政府發行紙幣,直接起到了改善貨幣市場混亂局面的作用,D項正確;統一發行紙幣的直接作用不是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A項錯誤;統一貨幣不能直接增強根據地軍事實力,B項錯誤;有了統一的貨幣并不能直接沖破國民政府政治封鎖,C項排除。
4.B
為了遏制日本大地震之后可能出現的貨幣危機,歐美國家聯手干預匯市,以預防危機爆發,主要原因在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一旦發生危機,勢必沖擊他國,即各國經濟相互依賴加深,B正確;A不是歐美聯手干預匯市的主要原因,排除;從外匯市場的地位來看,日本對歐美的影響并未達到“巨大”程度,排除C;歐美聯手幫助日本是處于本國利益考慮,而非處于國際道德主義,排除D。
5.D
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白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均與中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此舉推進了人民幣的區域國際化,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中亞地區的經濟安全,故A項排除;上海合作組織沒有實現貨幣一體化,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幣的區域國際化,C項材料無法體現,故排除。
6.B
宋代經濟中的近代商業因素主要體現在金融貨幣領域的變化,如紙幣的出現和流通,B正確;地域性商幫出現在明朝,排除A;宋代城市經濟職能增強,排除C;宋代政府不再直接監管市場,但不等于不再監管,排除D。
7.A
國民政府發行統一發行貨幣,有利于國內市場的統一,便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故A正確;B不是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角度思考,排除;C中實現貨幣現代化說法絕對。排除;D不屬于對民族企業的影響,排除。
8.B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銀行向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以促進其經濟恢復發展,世界銀行對剛果(金)的援助有助于其發展,B正確;A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主要職能是維護世界金融穩定,排除A;C是關貿總協定,其旨在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沒有向會員國貸款職能,排除;D是聯合國組織,其旨在維護世界和平,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
9.B
唐代”便換”接近于現代的匯票,從其流通程序來看,顯然突破了之前的貨幣流通形式,說明這一時期貨幣金融領域出現了變革,B正確;“便換”不等于紙幣,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排除A;通過題干無法判斷當時的商業信用體系是否完善,排除C;題干與重農抑商政策無關,排除D。
10.B
地域性商幫長途販運,需要在攜帶大額貨幣,而白銀作為一般等價物,其價值較高,對于長途販運的商幫而言,攜帶此物更為便利,因此白銀成為主要貨幣有利于商幫的出現,B正確;大運河開通是在隋朝,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就已經完成,排除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是在明中葉以后出現的,而且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D。
11.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強紛紛參與中國幣制改革活動,其意在通過幣制改革,變中國貨幣為本國貨幣的附庸,來控制中國的經濟,C正確;中國當時實行的是銀本位制,因此列強干預中國幣制改革的目的不是掠奪中國的黃金,A排除;列強轉嫁危機在歷史上表現為輸出商品,發動戰爭掠奪他國資源,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B;列強在華資本輸出的主要方式是在中國修鐵路、開礦和辦廠等,排除D。
12.A
材料中宋代和清代道光年間在廣東等地區使用“夷錢”和“景興錢”,說明在中國境內存在使用外幣的情況,越南成為特殊的“通貨區”,故A項正確;海上絲綢之路的擴展表現為漢朝到達印度半島南端、唐朝到達波斯灣、宋代到達非洲東海岸以及紅海沿岸地區或者貿易商品的種類、貿易的方式等增加,故B項錯誤;貿易出超指在對外貿易中占據優勢地位,材料無此內容表述,故C項錯誤;材料中中國境內流通使用外國貨幣并沒有涉及中國市場,故D項錯誤。
13.C
根據材料“出門稅"的銀鋌中的銘文可以說明南宋時期商業貿易繁榮,政府重視對商業的管理并收取大量的稅收,所以選C項;戰國時商鞅變法就開始實行重農抑商政策,A錯誤;“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B;北宋時期就打破坊市界限,D錯誤。
14.A
武德時期政府實行官鑄貨幣,而且禁止民間盜鑄,這樣通過國家權力確定了鑄幣的法定地位和標準,A正確;秦王、齊王所得錢是賞賜的,其本身沒有鑄幣權,排除B;題干未涉及到銅錢發行量,排除C;通過題干無法判斷社會上對貨幣的需求量,排除D。
15.C
材料中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表明人民幣走向世界,體現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加快,故C項正確;“成為經濟主導”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各種貨幣之間的關系,故排除B項;D項表述正確,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16.D
材料體現的是1938—1947年國統區的物價指數不斷提高,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國民政府無限制地發行紙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故D項正確;社會動蕩、失去民心、戰亂連綿與該時期國統區的物價指數變化有一定的關系,但均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B、C三項。
17.(1)變化:由盛行銅錢到盛行寶鈔,再到盛行白銀。
原因:銅產量低,紙幣攜帶方便且有前朝先例;商品經濟發展的需求;政府濫發紙幣,導致紙幣幣值下跌、信用度下降;新航路開辟之后,白銀大量涌入。
(2)原因:列強入侵,通商用銀元;銀元相對銀兩有其優越性;外商哄抬銀元價格牟利;官員嘗試鑄造銀元流通;西方采用金本位,銀價下跌;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對外貿易逐漸發展的需要。
影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中國對西方的經濟依賴愈發嚴重;緩解了錢荒,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穩定;中國傳統貨幣體系發生改變,新形式的貨幣有利于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
(1)根據“設局鑄錢”“罷鑄錢局而行鈔”“自此租稅漸次而普遍收銀,銀兩就成為通用的貨幣了”等材料信息可從由盛行銅錢到盛行寶鈔,再到盛行白銀方面概括即可。原因分兩部分,一則為寶鈔盛行取代銅錢盛行的原因,二則為白銀盛行取代寶鈔盛行的原因;根據材料“卒因銅之不給,罷鑄錢局而行鈔”可知銅錢衰落的原因之一是銅產量的不足;結合宋代交子出現的原因可知紙幣相對銅錢來說便于攜帶和大額交易,更能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求。從材料“后因鈔價下落,屢次弩官物,或稅收限定必納寶鈔以收鈔”可以體現寶鈔幣值下滑,官府數次典賣國有資產來為寶鈔保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元明過量發行紙鈔造成惡性通貨膨脹,此寶鈔衰落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結合時代背景,新航路開辟以后,大量的白銀涌入中國市場,為白銀成為貨幣提供了條件。
(2)第一小問,根據材料“至19世紀下半葉,國際貿易暢通后,西方銀元才大量涌人”并結合時代背景可知與鴉片戰爭,列強入侵有關;根據材料“由于西方銀元的形式、重量、成色較為一致……因此外國銀元很快受到國人歡迎,迅速擴散流通”可知銀元相對于銀兩有著其優越的一面;根據材料“加上外商也有意哄抬,例如要求中國商人用外國銀元付款等”可知有外商惡意哄抬牟利的因素;根據材料“兩廣總督張之洞適時于1887年奏準購置機器試鑄銀元”可知官府主動鑄造銀元;根據材料“其時列強都已改采金本位,國際銀價大幅下跌”可知西方采用金本位導致國際銀價下跌;結合知識還可得出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對外貿易逐漸發展需要更多的貨幣流通,銀元的需求量一也提升。第二小問,根據材料“遂使外國銀元的市價不斷提升,后來竟超過鑄銀價格,于是就有外商用外國銀元收購中國紋銀,運出國外販賣圖利”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這一時期伴隨著銀元大量涌人中國的另一面是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越來越重,表現為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伴隨著東西方貿易的“通暢”,中國傳統的“朝貢”經濟體系逐步瓦解,半殖民化程度不斷加深,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列強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材料產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外來的銀元的通行加深了中國經濟上對西方的依賴程度;根據“國內多民變……即所謂‘銅貴錢荒”’可知銀元的自鑄與通行緩解了錢荒,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通行銀元體現了在中國被卷入世界市場的背景下,貨幣體系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18.(1)特點:民間推動;過程漫長。
原因:紙幣易貶值;政府政策的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大量白銀流人中國。
(2)切斷了通向惡性通脹之路;推動了市場繁榮和商品經濟發展;促進了新經濟因素的產生;推動了賦役改革(或貨幣政策改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家對貨幣的壟斷權
【解析】
(1)特點:根據材料“雖政府三令五申嚴禁民間金銀交易,但是金銀的流通并沒有中斷,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重貶值,鈔法難以推行”可知民間推動;根據材料“洪武八年……為了保證紙幣流通,政府嚴禁民間進行金銀貨物交易……但是金銀的流通并沒有中斷……正統時,白銀在民間流通中已取得優勢,……到嘉靖年間,白銀的貨幣化基本完成”可知形成過程漫長。原因:根據材料“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重貶值,鈔法難以推行。正統時,白銀在民間流通中已取得優勢,明朝政府的貨幣政策也隨之轉變”可知紙幣易貶值;政府政策的推動;根據材料“濟的發展和流通范圍擴大,社會對白銀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到嘉靖年間,白銀的貨幣化基本完成”可知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由于對外貿易增加,大量白銀流人中國。
(2)根據材料“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重貶值,鈔法難以推行。正統時,白銀在民間流通中已取得優勢,明朝政府的貨幣政策也隨之轉變”結合所學可知實行白銀切斷了通向惡性通脹之路;根據材料“經濟的發展和流通范圍擴大,社會對白銀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可知推動了市場繁榮和商品經濟發展;根據材料“無論是國家稅收,軍餉官俸,京庫歲需還是民間借貸等都是用白銀,白銀成為唯一具有充分貨幣職能的貨幣”可知推動了賦役改革;根據所學可知白銀的貨幣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家對貨幣的壟斷權。
19.評分標準:
一等 ①緊扣評論對象,觀點明確; ②合理引用史實,進行多角度評論; ③論證充分,一邏輯嚴密,表述清楚。
二等 ①能夠結合評論對象,觀點較明確; ②引用史實,評論角度單一; ③論證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①偏離評論對象,觀點不明確; ②未引用史實; ③論證欠缺說服力。,表述不清楚。
參考答案:觀點一、美元主導論。
理由:(1)一方面美國有超強的科技、軍事、經濟的實力;
(2)另一方面,美國有較為完備的政治制度、國內較穩定;
(3)短期內還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撼動美國的位置。
觀點二、人民幣必將成為主導貨幣之一。
理由:(1)中國是一個政治上統一的國家,一個穩定的社會是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必需條件。(2)中國目前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3)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保持宏觀政策的自主性等。
觀點三、人民幣與美元成為兩大核心貨幣,共同主導世界貨幣。(理由略)
注意:(1)如果考生的觀點是:我同意材料中的觀點或我同意作者的觀點,不得分;一定要有明確的觀點。
(2)理由即史實論證部分,可以有其他史實,只要能為其觀點服務而且合理,均可酌情給分。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以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考查學生闡釋和論證歷史觀點的能力,該題型的特點是難度較大,但開放性強,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歷史小論文(觀點類)要把握三個步驟:明確材料作者的觀點,亮明自己的觀點;要能夠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地對觀點進行精要論證,在這個方面注意論據全面、詳實;最后可以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得出自己的結論。就本題而言,首先需要對材料的觀點進行概括??梢哉J為美元主導世界的看法,也可以認可人民幣將主導世界的看法,也可以認可人民幣和美元共同主導世界的看法,不管采用什么樣的觀點,解答時要注意題目要求,圍繞材料中的某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理由即史實論證可以結合材料,也可以有其他史實為論證服務。
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美元的主導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缙云县| 蒲城县| 乐山市| 洞口县| 和田市| 南川市| 海原县| 抚远县| 改则县| 安图县| 龙江县| 廊坊市| 卓尼县| 望谟县| 宜都市| 盘锦市| 永宁县| 龙海市| 湟中县| 嘉善县| 理塘县| 射阳县| 恩施市| 贵定县| 河东区| 达拉特旗| 旺苍县| 高陵县| 五莲县| 新安县| 顺昌县| 阿瓦提县| 比如县| 巴青县| 上杭县| 麻城市| 彭阳县| 宁陕县| 富民县| 施甸县|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