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7.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導學案學 習 目 標1.了解依法治國的地位、意義。 2.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3.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具體要求。 4.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基礎知識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 ① 是治國之重器,② 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③ 建設。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④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⑤ ,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⑥ 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⑦ ,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⑧ ,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堅持① 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② 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堅持③ 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④ 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推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堅持⑤ 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⑥ 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堅持依法治國和⑦ 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⑧ 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堅持從⑨ 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⑩ 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小組合作(活動方式: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每組至少出一人回答問題其中一個問題。)自主探究一:3月1日出版的《求是》刊發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文章《為贏得疫情防控勝利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務》。文章第二部分圍繞“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展開論述。文章稱,“有力有序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必須靠法治,重視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重視發揮法治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穩定器’、‘減壓閥’的保障作用……中央依法治國委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明確了重點任務,作出了具體部署。”[探究任務]1. 依法治國的地位、意義是什么?2.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3.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的具體要求是什么?自主探究二:黨的正確領導,是中共十八以來依法治國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法治建設主要目標和任務就是通過建構以憲法實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提供指引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國要求樹立法律的權威,法律的權威首先源自個體對法律的價值認同。維護法律權威必須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憲法文化,還必須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探究任務]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是什么?如何理解?二、課堂練習1.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揮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讓法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保駕護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③建立科學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④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關于我國法治建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統一②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國頒布了第一部憲法③黨領導人民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道路④我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習近平強調:“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這表明( )①依憲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②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憲執政③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統一的④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相傳,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族人與鄰人爭宅基,兩家因之成訟。族人馳書求助。張英卻回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族人大慚,遂后移宅基三尺。鄰人見狀亦將宅基后移三尺,兩家重歸于好。根據上述故事,關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確的( )A.在法治國家,道德通過內在信念影響外部行為,法律的有效實施總是依賴于道德B.以德治國應大力弘揚“和為貴、忍為高”的傳統美德,不應借訴訟對利益斤斤計較C.道德能夠令人知廉恥、懂禮讓、有底線。良好的道德氛圍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D.通過立法將“禮讓為先”“勤儉節約”“見義勇為”等道德義務全部轉化為法律義務,有助于發揮道德在依法治國中的作用5.黨的十九大后,反腐敗不松勁、不歇腳。一方面,國家鼓勵公民通過網絡等平臺提供線索;另一方面,國家對腐敗高官依法嚴懲。這表明( )①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公民可以通過網絡參與民主決策③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履行同等的義務④公民要勇于并善于使用法律規定的監督權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于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總目標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的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②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總目標包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④我國已經將全部社會關系法律化,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三、課堂檢測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施措施四、課堂小結(思維導圖)五、課后練習1.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這條被古今中外歷史反復證明了的真理說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C.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必須依法治國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法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也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法治不僅要以相應的政策、組織和權力構架作為基礎,而且其實現程度又受制于政治文明的發展程度;法治不僅為政治建設提供權力運行的規則和依據,而且是政治的規范化表達。因此( )A.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法治體系”作為一個整體看待B.要把“五大發展理念”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一個整體看待C.要把“老虎蒼蠅一起打”和“黨風廉政建設”作為一個整體看待D.要把“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國情”作為一個整體看待3.(改編)中共中央印發《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二個五年規劃(2018—2022年)》,著眼于到建黨100周年時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對今后5年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進行頂層設計,是推進新時代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有利于( )①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體現黨紀大于國法 ②黨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③強化依法治國,以法律的力量從嚴管黨治黨 ④提高管黨治黨水平,增強依法執政本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我國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③需要發揮人民群眾在依法治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④旨在促進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于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總目標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的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②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總目標包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④我國已經將全部社會關系法律化,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原創)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①依賴于村委會對國家事務的有效管理 ②要求村民普遍提高民主法治道德素養 ③有利于按照城市文明建設模式建設新農村 ④有利于更好地調動村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內蒙古赤峰2019高二測試)近年來,隨著中國居民的健身意識逐步加強,廣場舞風靡盛行。但廣場舞制造的噪聲飽受詬病,擾民現象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對此( )①廣場舞參加者應遵守社會公德,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結合 ②政府應完善市政規劃和公共設施建設,為群眾提供更為便利的活動場所 ③社區居委會應遵照國家關于噪音的相關規定,對超出標準的娛樂活動進行禁止 ④人大應依法規范廣場舞行為,加強對公共娛樂活動的執法檢查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8.(改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下列說法能反映這一人才培養要求的是( )①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②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③君子懷德,小人懷惠。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