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同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同步試卷

資源簡介

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同步試卷
一、選擇題:
1.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下列關于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成立于1949年,以蘇聯為首
B.其成立標志著冷戰局面形成
C.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
D.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軌道
【答案】B
【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
【解析】【分析】馬歇爾計劃是美國1948年開始實施的一項針對西歐的經濟援助計劃,為對抗這一計劃,蘇聯于1949年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
A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其成立標志著冷戰局面形成敘述不正確,1955年華約的建立,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也標志著冷戰局面的形成,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互助委員會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史實。
2.在斯大林逝世后,推行一系列改革的繼任者是(  )
A.列寧 B.赫魯曉夫
C.戈爾巴喬夫 D.葉利欽
【答案】B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斯大林的繼任者。斯大林的繼任者是赫魯曉夫,其針對斯大林體制的弊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選B。列寧是斯大林之前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是蘇聯最后一任領導人。葉利欽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第一任總統。
【點評】了解斯大林的繼任者
3.“敢于沖擊體制先,小修小補難挽天。”對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模式首先形成沖擊的歷史事件是(  )
A.赫魯曉夫改革 B.俄國二月革命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列寧新經濟政策
【答案】A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擔任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后開始進行改革。他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把農業作為改革的突破點:消減農業稅,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增加農業投資,大規模開墾荒地;對工業也進行“手術”;同時,進行政治改革,反對個人崇拜,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等,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首次沖擊。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首次沖擊的是赫魯曉夫改革。
A項赫魯曉夫改革對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模式首先形成沖擊,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赫魯曉夫改革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二戰后蘇東艱難探索的相關知識。
4.執政于20世紀60—80年代,試圖克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而進行改革的蘇聯領導人是(  )
A.斯大林 B.赫魯曉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爾巴喬夫
【答案】B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20世紀50—60年代,試圖克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而進行改革的蘇聯領導人。”結合所學知識:赫魯曉夫在1953年—1964年期間擔任蘇聯領導人,他擔任蘇聯領導人期間進行了改革,試圖通過改革來克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赫魯曉夫改革相關知識的識記。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記憶。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赫魯曉夫改革的史實,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
5.請你分析下表中的信息,與其最符合的一個主題應該是(  )
原名 新名 更改時間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匈牙利共和國 1989年10月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羅馬尼亞共和國 1989年12月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亞共和國 1990年11月
A.美國競選 B.中東動蕩 C.蘇聯解體 D.東歐劇變
【答案】D
【知識點】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史料、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立。根據表格中的國家名稱判斷是東歐國家,根據國家名稱更改時間判斷表格反映了東歐劇變。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東歐劇變相關知識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東歐劇變的史實,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
6.東歐劇變的含義包括(  )
①東歐各國共產黨、工人黨紛紛喪失政權 ②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③東歐各國經濟上面臨嚴重的困難 ④東歐各國政治上面臨嚴重的困難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東歐劇變是指東歐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喪失政權,放棄社會主義道路。由此可見,東歐劇變實際上指的是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由社會主義制度變成資本主義制度。
A項①②屬于東歐劇變的含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歐劇變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理解東歐劇變的含義。
7.下列有關戈爾巴喬夫上臺以后發生的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蘇聯進行政治改革 ②蘇聯進行經濟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 ④蘇聯解體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戈爾巴喬夫又把改革的重點轉到政治方面。此后,蘇聯的政治體制發生急劇變化,其主要表現為由一黨制轉變為多黨制,國家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隨之加強。1991年8月19日,由8名蘇聯高級官員組成的“國家緊急轉臺委員會”發動政變,試圖使“國家和社會盡快擺脫危機”,但遭到失敗,這就是“八一九事件”。這次事件以后,戈爾巴喬夫實際上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1991年底,蘇聯解體。由此分析可知,先后順序是②①③④。
D項②①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要求準確識記蘇聯的相關史實。
8.《大國崛起》解說詞中講到:1991年,克里姆林宮的紅旗悄然落下,紅色的年輪在大國興起的舞臺上刻寫了74圈。導致“紅旗悄然落下”的原因是(  )
A.蘇聯解體 B.東歐劇變
C.赫魯曉夫改革 D.美蘇爭霸
【答案】A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991年底,飄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上空的紅旗悄然落下。”結合所學知識,1991年,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簽署協議,宣布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隨后,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標志著蘇聯解體。
A項蘇聯解體是導致“紅旗悄然落下”的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紅旗悄然落下”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解體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要熟記蘇聯解體的有關內容。
9.關于蘇聯改革,有人評價“赫魯曉夫把蘇聯改病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死了”。這句話中“改死了”即指蘇聯解體。從實質上分析,蘇聯解體是(  )
A.國家已經四分五裂 B.國家名稱發生變化局
C.社會制度發生變化 D.執政黨失去了政權
【答案】C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1991年,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的蘇聯國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此在地球上消失了。蘇聯解體,國家四分五裂,各加盟國國的無產階級政黨喪失了政權,解體后的各加盟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蘇聯解體實質上是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蘇聯解體不僅給社會主義國家帶來了一系列政治、經濟上的沖擊,而且對整個世界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C項社會制度發生變化是蘇聯解體的實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
10.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說明(  )
A.資本主義優越于社會主義 B.蘇聯模式的失敗
C.馬列主義理論已經過時 D.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
【答案】B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只是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失敗,因為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世界范圍內仍有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繼續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向前發展,而且出現經濟繁榮等。
ACD三項說法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項蘇聯模式的失敗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說明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看法。需要準確識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史實。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結合材料一中的圖(a)和圖(b)分析赫魯曉夫改革主要是從哪些方面進行的。
(2)圖(c)中赫魯曉夫的墓碑由黑白兩色的花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間的墓碑,毀譽參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寫照。從改革的角度談談你對他的評價。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戈爾巴喬夫改革前,蘇聯面臨怎樣的形勢?戈爾巴喬夫改革與材料三中的“某大國解體”有什么關系?
(4)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和蘇聯都進行了改革。然而,中、蘇的改革卻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答案】(1)經濟、政治方面。
(2)赫魯曉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蘇聯模式,但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
(3)形勢:經濟發展面臨停滯,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關系:戈爾巴喬夫改革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
(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的改革,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1)依據圖(a)赫魯曉夫推廣種植玉米可知,他首先從農業開始進行經濟改革,大面積開墾荒地,大力推廣種植玉米。工業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精簡中央管理機構,擴大加盟共和國的經濟管理權。依據圖(b)“秘密報告”可知,1956年,蘇聯共產黨召開了“二十大”,赫魯曉夫做了題為《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報告,即“秘密報告”。報告錯誤地全盤否定斯大林,在政治領域開始掀起了批判個人崇拜和斯大林的熱潮。因此說赫魯曉夫改革主要是從經濟、政治方面進行的。(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赫魯曉夫在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他并沒有從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經濟政治模式,只是對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補,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戈爾巴喬夫改革上臺之前,蘇聯經濟發展面臨停滯,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在沒有取得成果后,又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方面,隨后蘇聯的政治體制發生急劇變化,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4)依據教材內容,結合所學中國現代史知識,可知中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開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解體和蘇共的垮臺。導致中、蘇的改革不同結果的原因,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③是否重視國內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④對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價值觀等是否采取了正確的對策。
故答案為:(1)經濟、政治方面。
(2)赫魯曉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蘇聯模式,但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
(3)形勢:經濟發展面臨停滯,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關系:戈爾巴喬夫改革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
(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的改革,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解體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 / 1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同步試卷
一、選擇題:
1.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下列關于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成立于1949年,以蘇聯為首
B.其成立標志著冷戰局面形成
C.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
D.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軌道
2.在斯大林逝世后,推行一系列改革的繼任者是(  )
A.列寧 B.赫魯曉夫
C.戈爾巴喬夫 D.葉利欽
3.“敢于沖擊體制先,小修小補難挽天。”對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模式首先形成沖擊的歷史事件是(  )
A.赫魯曉夫改革 B.俄國二月革命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列寧新經濟政策
4.執政于20世紀60—80年代,試圖克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而進行改革的蘇聯領導人是(  )
A.斯大林 B.赫魯曉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爾巴喬夫
5.請你分析下表中的信息,與其最符合的一個主題應該是(  )
原名 新名 更改時間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匈牙利共和國 1989年10月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羅馬尼亞共和國 1989年12月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亞共和國 1990年11月
A.美國競選 B.中東動蕩 C.蘇聯解體 D.東歐劇變
6.東歐劇變的含義包括(  )
①東歐各國共產黨、工人黨紛紛喪失政權 ②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③東歐各國經濟上面臨嚴重的困難 ④東歐各國政治上面臨嚴重的困難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7.下列有關戈爾巴喬夫上臺以后發生的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蘇聯進行政治改革 ②蘇聯進行經濟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 ④蘇聯解體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8.《大國崛起》解說詞中講到:1991年,克里姆林宮的紅旗悄然落下,紅色的年輪在大國興起的舞臺上刻寫了74圈。導致“紅旗悄然落下”的原因是(  )
A.蘇聯解體 B.東歐劇變
C.赫魯曉夫改革 D.美蘇爭霸
9.關于蘇聯改革,有人評價“赫魯曉夫把蘇聯改病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死了”。這句話中“改死了”即指蘇聯解體。從實質上分析,蘇聯解體是(  )
A.國家已經四分五裂 B.國家名稱發生變化局
C.社會制度發生變化 D.執政黨失去了政權
10.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說明(  )
A.資本主義優越于社會主義 B.蘇聯模式的失敗
C.馬列主義理論已經過時 D.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結合材料一中的圖(a)和圖(b)分析赫魯曉夫改革主要是從哪些方面進行的。
(2)圖(c)中赫魯曉夫的墓碑由黑白兩色的花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間的墓碑,毀譽參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寫照。從改革的角度談談你對他的評價。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戈爾巴喬夫改革前,蘇聯面臨怎樣的形勢?戈爾巴喬夫改革與材料三中的“某大國解體”有什么關系?
(4)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和蘇聯都進行了改革。然而,中、蘇的改革卻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
【解析】【分析】馬歇爾計劃是美國1948年開始實施的一項針對西歐的經濟援助計劃,為對抗這一計劃,蘇聯于1949年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
A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其成立標志著冷戰局面形成敘述不正確,1955年華約的建立,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也標志著冷戰局面的形成,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互助委員會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史實。
2.【答案】B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斯大林的繼任者。斯大林的繼任者是赫魯曉夫,其針對斯大林體制的弊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選B。列寧是斯大林之前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是蘇聯最后一任領導人。葉利欽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第一任總統。
【點評】了解斯大林的繼任者
3.【答案】A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擔任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后開始進行改革。他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把農業作為改革的突破點:消減農業稅,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增加農業投資,大規模開墾荒地;對工業也進行“手術”;同時,進行政治改革,反對個人崇拜,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等,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首次沖擊。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首次沖擊的是赫魯曉夫改革。
A項赫魯曉夫改革對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模式首先形成沖擊,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赫魯曉夫改革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二戰后蘇東艱難探索的相關知識。
4.【答案】B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20世紀50—60年代,試圖克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而進行改革的蘇聯領導人。”結合所學知識:赫魯曉夫在1953年—1964年期間擔任蘇聯領導人,他擔任蘇聯領導人期間進行了改革,試圖通過改革來克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赫魯曉夫改革相關知識的識記。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記憶。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赫魯曉夫改革的史實,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
5.【答案】D
【知識點】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史料、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立。根據表格中的國家名稱判斷是東歐國家,根據國家名稱更改時間判斷表格反映了東歐劇變。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東歐劇變相關知識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東歐劇變的史實,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
6.【答案】A
【知識點】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東歐劇變是指東歐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喪失政權,放棄社會主義道路。由此可見,東歐劇變實際上指的是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由社會主義制度變成資本主義制度。
A項①②屬于東歐劇變的含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歐劇變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理解東歐劇變的含義。
7.【答案】D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戈爾巴喬夫又把改革的重點轉到政治方面。此后,蘇聯的政治體制發生急劇變化,其主要表現為由一黨制轉變為多黨制,國家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隨之加強。1991年8月19日,由8名蘇聯高級官員組成的“國家緊急轉臺委員會”發動政變,試圖使“國家和社會盡快擺脫危機”,但遭到失敗,這就是“八一九事件”。這次事件以后,戈爾巴喬夫實際上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1991年底,蘇聯解體。由此分析可知,先后順序是②①③④。
D項②①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要求準確識記蘇聯的相關史實。
8.【答案】A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991年底,飄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上空的紅旗悄然落下。”結合所學知識,1991年,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簽署協議,宣布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隨后,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標志著蘇聯解體。
A項蘇聯解體是導致“紅旗悄然落下”的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紅旗悄然落下”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解體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要熟記蘇聯解體的有關內容。
9.【答案】C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1991年,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的蘇聯國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此在地球上消失了。蘇聯解體,國家四分五裂,各加盟國國的無產階級政黨喪失了政權,解體后的各加盟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蘇聯解體實質上是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蘇聯解體不僅給社會主義國家帶來了一系列政治、經濟上的沖擊,而且對整個世界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C項社會制度發生變化是蘇聯解體的實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
10.【答案】B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只是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失敗,因為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世界范圍內仍有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繼續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向前發展,而且出現經濟繁榮等。
ACD三項說法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項蘇聯模式的失敗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說明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看法。需要準確識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史實。
11.【答案】(1)經濟、政治方面。
(2)赫魯曉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蘇聯模式,但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
(3)形勢:經濟發展面臨停滯,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關系:戈爾巴喬夫改革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
(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的改革,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知識點】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解析】【分析】(1)依據圖(a)赫魯曉夫推廣種植玉米可知,他首先從農業開始進行經濟改革,大面積開墾荒地,大力推廣種植玉米。工業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精簡中央管理機構,擴大加盟共和國的經濟管理權。依據圖(b)“秘密報告”可知,1956年,蘇聯共產黨召開了“二十大”,赫魯曉夫做了題為《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報告,即“秘密報告”。報告錯誤地全盤否定斯大林,在政治領域開始掀起了批判個人崇拜和斯大林的熱潮。因此說赫魯曉夫改革主要是從經濟、政治方面進行的。(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赫魯曉夫在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他并沒有從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經濟政治模式,只是對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補,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戈爾巴喬夫改革上臺之前,蘇聯經濟發展面臨停滯,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在沒有取得成果后,又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方面,隨后蘇聯的政治體制發生急劇變化,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4)依據教材內容,結合所學中國現代史知識,可知中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開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解體和蘇共的垮臺。導致中、蘇的改革不同結果的原因,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③是否重視國內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④對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價值觀等是否采取了正確的對策。
故答案為:(1)經濟、政治方面。
(2)赫魯曉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蘇聯模式,但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
(3)形勢:經濟發展面臨停滯,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關系:戈爾巴喬夫改革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
(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的改革,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解體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湖州市| 南宫市| 塔城市| 全椒县| 新泰市| 呼伦贝尔市| 定结县| 嘉祥县| 武陟县| 滦平县| 雷州市| 玉田县| 左权县| 应城市| 合作市| 青冈县| 长阳| 志丹县| 吉木乃县| 新竹县| 绵竹市| 宜都市| 安泽县| 康乐县| 海宁市| 宝鸡市| 吉首市| 垣曲县| 安徽省| 萨嘎县| 乃东县| 阿城市| 正阳县| 达日县| 文山县| 始兴县| 思茅市| 驻马店市| 泗阳县|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