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第七章東南亞1 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 課型:新授課時:1授課地點: 授課時間: 授課班級:教學背景分析課標要求 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歸納某地區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人類活動的關系。 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運用地形圖說明某地區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指出某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舉例說出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運用資料描述某地區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 說出南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通過前一章認識亞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分析一個區域應使用的學習方法,即了解該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地形與河流、氣候與農業以及經濟發展這幾個區域要素,而且學生對本區氣候也有了一定了解,比如雨熱同期的特點與農業生產的關系,這都為本節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區域地理的學習要突出區域的特點,所以本節安排了東南亞區域地理中具有突出特點的5個方面,即5個知識點。 本課教材內容包括(1)重要的地理位置(2)多山的地形(3)迷人的熱帶風光(4)富饒的物產(5)華人和華僑集中的地區 本課時教材內容包括(1)重要的地理位置(2)多山的地形 本課教學重點是 位置和地形特點 教學難點是 不同地段河流的地貌特征課時教學目標1、讀圖說出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點,說明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2、結合中南半島地形特點,說明東南亞的地形條件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3、在收集和閱讀分析資料過程中增強學習興趣。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 位置和地形特點 (二)教學難點 不同地段河流的地貌特征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和主要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問題解決導學方案》、地理教科書、地圖冊、組號卡片 (二)教學手段 多媒體的應用,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起到輔助作用。 (三)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讀圖、填圖、析圖相結合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導案 學生學案 復 備設計意圖 時間預設一 導入新課 展示東南亞名勝古跡、風土人情圖片導入 溫故互查: 設問引入本課 3分鐘二 導讀自學 設問導讀(一) 閱讀P15—16內容完成: 教師巡視指導,察看學生自學情況 設問導讀(二) 閱讀P18—19內容完成: 學生讀課文完成: 設問導讀(一) 閱讀P15—16內容完成:(二人小組) 1、讀圖9.1、9.2和圖9.4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的位置。明確東南亞的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 2、讀圖9.2,完成教材P17圖上所得第2題,按位置特征識別主要國家的名稱、分布。 3、閱讀信息傳遞,落實新加坡的位置特點及經濟發展狀況。 4、讀圖9.3完成教材P17“圖上所得”第1題。 設問導讀(二) 閱讀P18—19內容完成: 1、讀圖9.4、9.5中依次找出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紅河。說出東南亞河流眾多的特點。這些河流大多發源于哪里?這些河流之間的黃顏色代表什么地形?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脈走向有什么特點? 2、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什么? 3、出示河流上、下游的景觀圖,結合圖9.5,讓學生觀察伊洛瓦底江上下游的地形差異,明確上游多為峽谷、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是平坦開闊的沖擊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4、讀圖9.5完成教材P20“圖上所得”,歸納出中南半島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的特點,簡要分析中南半島城市分布特點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之一。 5、讀圖9.4,簡要說明馬來半島地形崎嶇的特點。說明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養學生讀圖、識圖能力,自主學習 (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標記疑難問題。) 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學習方法的能力,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15分鐘三 課堂展示 學疑指導 學生按學習合作小組對學習目標情況進行展示,各小組之間開展競爭。在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上教師進行點撥。 在學生展示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加深和鞏固自學內容。 11分鐘四 板書小結 知識梳理 多媒體出示板書 說收獲: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梳理教學過程,突出重點五 小組合作 鞏固拓展 請同學們完成導學案 四人小組 1、完成導學案P33“基礎自測”1、2、3 2、自讀導學案P34【精題展示】 3、完成導學案P35“鞏固訓練”1、2、3、4 5分鐘六 課堂測試 反饋效果 多媒體出示 課堂檢測(另附) 1獨立完成 2各小組組員交換批閱 學生自己檢測本節課學習效果。 6分鐘七 實踐作業 培養興趣 寫出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點和南半島地形特點 課后八 教學反思 改進策略 課后板書設計 (東 南 亞)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S—23.5°N之間,主要為熱帶 位置 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多為臨海國、島國,受海洋影響大 交通位置:位于亞洲、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范圍 11個國家 地形:由北向南,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中南半島 上游多為峽谷,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 河流: 地形 下游:平坦開闊的沖擊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于農業生產 河流 地形:多數島嶼地形崎嶇、多山嶺,平原狹小,主要分布在沿海 馬來群島 河流:多短小急促課堂測試 (總分10分,時間4分鐘)年級: 姓名: 得分:一選擇題(每空2分) 1、“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标愐阍獛浀脑娋涿鑼懙氖悄囊坏貐^的地理特征 A.南亞 B.俄羅斯 C.四川盆地 D.中南半島2、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扼守這一“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是:A、馬六甲海峽 B、土耳其海峽 C、臺灣海峽 D、巴拿馬運河3.圖中所示的海峽是( )A.直布羅陀海峽B.曼德海峽C.馬六甲海峽D.白令海峽4.關于該海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B.位于中南半島與加里曼丹島之間C.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D.是聯結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5有關湄公河的敘述,正確的是A.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B.亞洲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C.亞洲航運最發達的河流 D.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6.湄公河流經的東南亞地區典型的地表形態是A.遠看是山,近看成川 B.地勢低平,平原廣布C.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D.地勢高峻,雪峰相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