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案例分析一、加速度概念的學習路徑分析1.加速度概念重要性分析加速度概念貫穿力學始終,是力學知識結構中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力與運動的橋梁。如圖1所示反映了高中階段加速度這一概念命題表征的多種形式。加速度概念的命題表征隨著學習的層層深入而不斷得到優化和完善。加速度不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導致加速度難教難學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因此,了解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原有認知情況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過課前談話或學前測,了解學生不同的認識經驗和思維水平,找到學生學習加速度概念的認知規律,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概念教學,有利于學生建立加速度概念。2.“加速度”概念學習路徑分析“加速度”學習路徑分析分析項目 細目 分類 原始狀態分析一、已有的知識經驗 1.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 學生已經學習了描述運動特征的物理量位移和速度;有些學生對運動的認識比較被動,有些學生則會觀察生活中,物體的速變化,但是缺乏速度變化有快慢這一特征的感性認識。另外在生活中的加速度概念很少,學生往往不明白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概念。但是加速度概念貫穿力學始終,是力學知識結構中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力與運動的橋梁,因此有必要建立加速度概念。2.原有認知情況和發展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依據一個量(位置或位移或時間)認識加速度 依據一個量(速度或速度的變化量或時間)認識加速度,某一個量占主導 依據兩個量(速度的變化量和時間)認識加速度,使其中一個量恒定,再通過另一個量判斷 依據兩者的比值關系(速度的變化量和時間的比值)認識加速度認知水平增強認為位置越靠前,速度就越快,加速度就越大。(錯誤認知) 認為速度或速度變化大的加速度大。 (錯誤認知) 認為相同時間內速度變化快的加速度大。或者速度變化相同,時間短的加速度大。 認為速度變化與時間的比值越大,加速度越大。3.新舊 知識聯系 舊知:“速度”概念和“加”概念,比值定義法,位移矢量運算。 新概念:加速度是用比值定義法定義,是反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矢量,即速度變化的方向。4.最近發展區 速度概念是基礎,速度是位置變化的快慢,用比值定義法定量描述,最近發展區是速度有變化、速度變化有快慢,加速度是速度變化的快慢,也可以用比值定義法定量描述。二、思 維 起 點 和 過 程 1.思維起點 速度的概念、比值定義法、物理思維仍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占多數)2.思維過程 層級式思維與并列式思維3.思維障礙 難點、 奇點、 困惑點 加速度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對其沒有直觀感受,形成了思維障礙。1.加速度是由速度決定的,通常會錯誤地認為“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速度小,加速度一定小”; “速度為零時,加速度也一定為零” 等。2.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速度減小的運動存在加速度,但不能理解速度方向的改變也存在加速度。3.加速度和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之間的關系學生也很難理清。4.很難理解加速度矢量性,容易將加速度的方向與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混淆,特別是速度方向改變后的加速度方向就更難理解了。三、知 識 的 表 征 方 式 分析 細目 原有狀態 目標狀態分析表象 表征 欠缺 一些物理現象或事實或實驗可以呈現:物體的速度變化及快慢和對不同的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比較文字 表征 欠缺 反映運動的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速度變化量和時間的比值;加速度等于速度變化率圖象 表征 初步具備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數學 表征 初步具備用比值方法定義物理量二、基于學習路徑分析,優化概念教學路徑1.加速度概念學習的一般路徑加速度是定量概念,這類概念能反映物質或物質運動的快慢及其特性,通常采用比值方法定義屬于定量概念,比如密度、加速度、電場強度、電容等概念。這些概念在數值上是與之關聯的物理量無關,而是反映概念本身屬性的物理量,比值定義式只是提供了一種計算大小的方法。定量概念學習的一般路徑如下圖所示:針對這類新概念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對加速度概念進行重要性的分析,同時為學生提供與新概念相關的概念,讓學生陳述原有概念的特征,分析類比與新概念的關系,明確概念表象,利用這些關系同化新概念,選擇方法,再進一步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對現象和實驗進行歸納總結,最終建立概念。在習得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應用新概念,使學生能在新情境中遷移應用新概念解決問題,從而深化和完善認知結構。2.“加速度”學習路徑優化以學生已有的概念表征為起點,通過從日常觀察物理現象創設情境,再定性現象分析到半定量分析,以強化加速度概念的表象表征,再利用相似概念形成新概念,以學生概念學習的思維過程為主線,采用層級式和并列式思維模式,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利用討論比較和運用優化概念表征。學習優化路徑如下表:層級 目的 物理現象或事實創設情境 學習路徑一、 日常觀察與思考 認識速度變化、初步認識速度變化快慢 前面已經用位移、速度概念分別描述了運動的位置變化和運動快慢的特征。那么,物體的運動還有什么新的特征?它又需要我們用怎樣的物理概念加以描述呢?” 日常觀察1:汽車啟動和剎車、 火車進站和出站、把物體上拋又落回,讓物體垂直下落等等,你能描述這些物體的運動嗎? 日常觀察2:“當綠燈亮起時,并排的車輛幾乎同時啟動 并沿直線通過路口。你是否注意到,不同車輛通 過路口的運動可能會有什么不同?” 加速度概念的重要性分析 尋找舊知速度和速度變化,并以此為知識和思維的起點 提煉運動有速度變化快慢的特征形成表象二、 定性半定量觀察與思考 引出 加速 度概 念 方案一:觀看坐過山車的全程視頻(以最前排的視角),猶如親身體驗,感受速度變化的快慢,進一步引導學生與坐快速動車時的體驗的不同,從而引出加速度。 方案二:觀看摩托車、汽車和飛機在機場同時啟動視頻,觀察現象,然后用速度-時間圖象描述三者的運動,解釋你的描述,并比較三者的運動有什么不同?”(圖象表征) 方案三:用聽覺感受加速度,讓速度變化的快慢轉化成聲調的變化,從而將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給學生更真實的體驗。 對抽象概念強化表象表征(多元表征相結合)層級 目的 搭建思維支架(并列式思維模式) 學習路徑三、 定量觀察與思考 描述 速度 變化 快慢 的方 法 方案一:提供常見物體的速度變化情況 思考1:比較以上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請說明判斷依據。 思考2:速度大,速度變化量(Δv)一定大嗎 速度變化一定快嗎 思考3:速度變化量大,速度變化一定快嗎 比較探究如何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 歸納總結方案二:實驗探究——利用光電門獲取小車分別在兩個傾斜角度不同的斜面上運動的速度v1、v2和v3、v4,以及對應的時間t1和t2。 在感性的基礎上,類比速度的比值定義法,進而引導學生探討出加速度的表達式。 實驗探究如何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 歸納總結層級 目的 搭建思維支架 學習路徑四、 理解加速度的實際意義 用加速度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這一特征,具有廣泛的應用 比較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有沒有實際意呢?(展示:跑車加速性能的比較。) 加速度概念實際意義層級 目的 命題表征 學習路徑五、 建立概念 (多元表征) 理解比值定義法, 強化命題表征 類比速度的比值定義法,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和時間無關,強調只是提供了加速度的計算方法。 建立概念 (多元表征相結合)層級 目的 運用概念優化表征 學習路徑五、 理解概念-矢量性 理解速度方向改變時的加速度 例1.加速計算:汽車啟動10s內汽車速度從0增加到54km/h,后來汽車遇急剎車,4s內速度從20m/s減小到4m/s.比較汽車兩種情況下的加速度。 啟動時:a=1.5m/s2 剎車時:a=—4m/s2 負號產生認知沖突,引出加速度的矢量性。 應用概念層級 目的 探究速度變化量(Δv=v-v0)的方向 學習路徑五、 理解概念 -矢量性 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加速度是矢量。由定義式可知加速度a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Δv的方向相同。 采用并列式思維模式:類比位移矢量求和的方法——畫矢量圖,進一步引導得到了合位移x =x1 +x2(矢量和)方向的判斷方法,進一步探究速度變化量Δv=v-v0是矢量差,應該如何怎么判斷? 導引學生可以把矢量差運算Δv=v-v0變換成矢量和的運算Δv=v+(-v0) 〖應用〗在直線運動中 1.v0與v同向,v> v0,(加速運動) v與 v0同向 與 v0同向 2. v0與v同向,v< v0,(減速運動) v與 v0反向 與 v0反向 完善概念層級 目的 運用概念優化概念表征 學習路徑六、 應用概念 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例2.一只足球以10m/s的速度沿正東方向運動,運動員飛起一腳,使足球以20m/s的速度向正西方向飛去,運動員與足球的作用時間為0.1s,求足球獲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注意:1.在運算中必須規定正方向,通常以初速方向為正方向。則與正方向同向的物理量取為正,與正方向相反的物理量取為負。 2.速度變化量Δv=v-v0的運算一定是末速v減去初速v0。 3.要注意分析加速度的方向及計算結果中的正、負符號的物理意義。 應用概念 完善概念六、 完善概念 重新認識生活中的加速度,理解加速度多元表征 1.通過舉例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加速度 2.“死亡加速度”——開展安全教育 3.從速度-時間圖象看加速度 完善概念總之,物理概念學習的路徑并不唯一,隨教學理念、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教師教學經驗、學校教學資源的發展而變化。在物理教學中要從學生、學校與教師的實際情況出發,來選擇當前最適切的概念學習路徑,優化教學路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