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水到哪里去了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蒸發的含義和常見的表現2.知道蒸發過程中需要吸收周圍的熱探究目標1.根據蒸發的現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2.根據生活經驗和觀察提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假設3.能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并通過分析、歸納、推理等方法得出結論。態度目標1.對探究水蒸發的過程有濃厚的興趣2.能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設計實驗,3.能綜合考慮他人的意見,形成統一觀點。重點難點重點1.認識水蒸發的現象2.認識水蒸發會吸熱的特點和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難點1.根據對水蒸發現象的觀察提出可探究的問題和假設2.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堅持實驗的客觀性,并能夠通過交流形成集體觀點。教學設計一、情境導入教師在黑板上用濕抹布寫下一行字,引導學生觀察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生:我發現用水寫的字會慢慢變干師: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生活實際回答問題。生:水加熱會冒白氣,濕衣服晾曬變干,積水慢慢變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讓學生直觀感受水的蒸發現象,將新課引入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實驗探究活動一:觀察水到哪里去了教師出示燒水時的圖片。師:結合以上事例,分析一下,水到哪里去了 生:水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去了。師:請大家思考一下,衣服變干、水漬慢慢消失這種變化是在什么溫度下發生的 生:在常溫下發生的。師:請大家試著總結一下這一現象發生的過程。生:在常溫下,水會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象叫做蒸發。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解釋晾曬的衣服和雨后路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并說一說有什么辦法能證明水會變成水蒸氣。學生根據先前的觀察和分析進行討論和總結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總結、推理能力,鼓勵學生概括水蒸發的概。活動二: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1.體驗感知,提出假設師:夏天,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怎樣能讓室內變得涼快些 師:蘸取少量溫水抹在額頭或手背上,會有怎樣的感生:可以在室內灑水進行降溫。師:這是什么原理 生:水在蒸發過程中可能會吸熱。覺 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模擬實驗,親身體會。師:把溫度計的液泡在水中蘸一下,然后放置在空氣中,猜一猜,溫度計的示數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2.實驗操作,得出結論生:溫度計的示數可能會下降,因為水蒸發會吸熱。師:請大家按照教材中的提示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到《科學學生活動手冊》中。學生閱讀教材,分組實驗。師:溫度計的示數是怎樣變化的 生:溫度計的示數會逐漸下降。師:以上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水在蒸發過程中,要吸收周圍的熱。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體驗,作出假設,然后根據教材中的提示進行實驗并得出結論。三、應用拓展1.水蒸發的快慢與什么有關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并作出假設。師:如圖所示,A、B兩處都有水洼,A處在樹蔭下,B處被陽光直射,根據生活經驗推測一下,哪個水洼里的水蒸發得更快 生:被陽光直射的水洼,里面的水蒸發得更快。師:這說明水蒸發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生:水蒸發的快慢與溫度高低有關。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要想讓操場上的水洼干得更快,可以用什么辦法 拖完的地面,怎樣做可以使其更快變干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分享。師:這又說明水蒸發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學生分享討論的結果并大膽作出假設。師:請大家閱讀教材中給出的“第一小組的研究計劃”,展開實驗,并根據自己提出的假設設計不同的方案進行實驗探究,驗證自己的假設,最后將實驗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中。學生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師生分享實驗數據并總結實驗結論。生:水的溫度越高,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越大,水面上的空氣流動速度越快,水的蒸發速度就越快。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分析、討論提出關于水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的假設,然后鼓勵學生用新的材料、新的方法進行實驗探究,通過小組合作得出結論。2.解決問題師:請大家利用所學知識解釋以下問題(1)為什么教室里酒水會感覺涼快 (2)炎熱的夏天,為什么在樹林里會感到涼快呢 (3)水蒸發吸熱的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學生觀察教材中的相關圖片,通過討論、交流,得出集體觀點。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了解了蒸發吸熱的現象以及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分享。四、總結回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1 水到哪里去了定義:常溫下,水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特點:水蒸發時要吸收周圍的熱蒸發影響因素:水的溫度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水面上的空氣流動速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