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七課 第三框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來源授課人課型 新授課 授課對象:高二目標 確立 依據 課標分析 新課標要求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領會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認識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及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如何進行文化創新,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一個社會熱點,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探索實踐性。在前面的學習探索過程中同學們基本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也明白了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需要創新。那么,怎樣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便是本課探討的內容,也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和落腳點。歸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表現,理解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弘揚民族精神的意義。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展開闡述,第七課“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文化本質與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概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與特點,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提出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具體要求,尤其是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這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條件之一。 本框題是哲學與文化的第七課第三框,是整個課本內容的升華,高中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形成的特殊時期,科學理論的正確引導是不可或缺的,這一框題,正是針對高中學生的具體情況,積極引導學生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明確生活的意義。本框分兩目:第一目講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第二目講了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本框題是第七課整個知識的升華。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我們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中,時時刻刻感受著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問題我們并不陌生。加之現在國家大力提倡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文化建設,社會氛圍濃厚,學生對民族精神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們的授課對象是高二的學生,其認知水平、知識結構不夠清晰。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個熱點話題的認識不夠清晰,同時對于如何弘揚民族精神這個問題較難把握和理解。所以在講課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總結課本知識點。教學 目標 學習目標1:通過探究版畫是《覺醒年代》點睛之筆的原因,明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要求,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增強文化自覺。 學習目標2:通過觀看辜鴻銘關于中國精神的演講和評價劇中青年,思考中國人的精神內涵,認識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與核心,增強文化自信。 學習目標3:通過制作以“繼承先賢覺醒精神,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為主題的展板,領會建黨百年來民族精神的發展的具體表現及重大作用,體悟中華民族精神的與時俱進,認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學習目標4:通過寄語先烈活動,明確自身承擔的傳承中華文化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責任,增強踐行能力,提升公共參與素養。教學 評價 任務 對應目標一: 評價任務1:觀看《覺醒年代》幕后制作團隊對版畫藝術的應用過程視頻,要求學生談談對中國傳統的版畫藝術與現代進行了怎樣的碰撞?學生能得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具體做法。 對應目標二: 評價任務2:觀看辜鴻銘的演講視頻,學生小組討論后,要求學生談觀后感,思考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怎樣的力量?總結出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評價任務3:思考在《覺醒年代》中哪些人物身上體現的精神最讓你有所觸動,為什么 思考他們精神的共同點,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 對應目標三: 評價任務4:以“繼承先賢覺醒精神,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為主題制作展板,展示建黨百年來民族精神的發展的具體表現及重大作用,學生搜集豐富的資料,豐富美化展板,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與時俱進,領會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評價任務5:觀《覺醒年代》片段集錦,悟新青年之擔當,通過續寫覺醒年代新篇章,寄語先烈,明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離不開我們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教學 思想 本節課開展本節課開展議題式教學,落實活動型學科課程教學要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教學 重點 1.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內容 2.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作用、特點、做法教學 難點 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作用 2.中華民族精神不斷豐富發展 3.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教學 方法 工具 講授法、討論法、啟發法、任務驅動法 多媒體教學一體機、高拍儀、 黑板等課程 資源 2017版(2020修訂)思想政治課程標準 教師教學用書、互聯網、人民日報等預習 任務 自學提示:根據問題梳理以下內容,構建知識網絡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預習課本p97-p98) 1.如何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2.如何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3.二者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預習課本p98-p99) 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其作用 3.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4.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的體現 5.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與評估要點導入 新課 呈現 目標 提供 情境 指導 學習 引出 行為 反饋 評價 提供情境 指導學習 七、深化 遷移 八、課堂 小結 板書 設計 課后 作業 教師:今年是非常值得慶祝的一年,因為我們迎來了我們共產黨一百年的生日,一百年前到底發生了什么呢?請大家看一段視頻,思考;他們是誰?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播放視頻:《覺醒年代》片段集錦 生:他們是李大釗、陳獨秀、陳延年等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他們在尋找一種救國救民的先進的指導思想,為了國家獨立富強,為了人民幸福自由。 教師:對。今天就讓我們重走覺醒之路,回顧《覺醒年代》中的一門技藝、一段演講來體味他們的文化與精神。 板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PPT呈現學習目標(請同學們齊讀) 學習目標1:通過探究版畫是《覺醒年代》點睛之筆的原因,明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要求,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增強文化自覺。 學習目標2:通過觀看辜鴻銘關于中國精神的演講和評價劇中青年,思考中國人的精神內涵,認識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與核心,增強文化自信。 學習目標3:通過制作以“繼承先賢覺醒精神,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為主題的展板,領會建黨百年來民族精神的發展的具體表現及重大作用,體悟中華民族精神的與時俱進,認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學習目標4:通過寄語先烈活動,明確自身承擔的傳承中華文化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責任,增強踐行能力,提升公共參與素養。 (過渡)本節課總議題是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接下來,我們從兩個分議題入手,通過探究分議題,更好地理解總議題。 分議題一:如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板書) 活動一:ppt播放視頻,播放前,ppt出示問題(對應目標一) “木刻版畫本就是我們龐大的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部分,為何在《覺醒年代》播出后被觀眾成為是“點睛之筆”?” 播放完視頻后,自主思考,小組討論三分鐘,ppt初始具體要求: 分組討論3分鐘,選出一個代表向同學們闡釋。 回答問題注意:條理清晰,情境分析與課本原理相結合。 (2至3名學生回答,教師從中歸納出要點) 教師: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1.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2.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 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過渡)教師:《覺醒年代》中的版畫旁白讓我們眼前一亮,而其中還有一場演講直擊人心。下面讓我們看一下這場演講 分議題二: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板書) 活動二:播放視頻,播放前,ppt出示問題:(對應目標二) 你認為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怎樣的力量? 播放完視頻后,自主思考2分鐘。 (3-5名學生回答,教師從中歸納要點) 師:在《覺醒年代》中哪些人物身上體現的精神最讓你有所觸動,為什么 他們的精神有什么共同點? 教師: 圖1:郭心剛聽說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山東即將不保,他獨坐河邊,憂從中來,一夜白了頭。 圖2:陳延年堅持半工半讀,勤工儉學,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 陳延年在獄中面對酷刑堅貞不屈,毫不動搖,保守黨的秘密。在1927年7月4日,陳延年被亂刀砍死,年僅29歲。臨刑前堅決不跪,說: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著死,絕不下跪! 圖3:1919年6月28日,在全中國人民持續大規模抗爭的巨大壓力下,在全民族空前高漲的愛國、救國熱情的感召下,中國代表團最終拒絕在屈辱的巴黎和約上簽字。 圖4:李大釗說“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4-5名學生回答,教師從中歸納要點)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板書) 教師: 1.內涵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 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核心--愛國主義 (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2)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 (3)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過渡)一門技藝、一段演講讓我們感受到了為什么《覺醒年代》如此受歡迎的深層原因,因為它有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改造與創新,有對家國情懷、民族精神的折射與弘揚,然而走過百年,我們依舊承續著覺醒年代的精神,走到了今天。 活動三: 以“繼承先賢覺醒精神,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為主題制作展板,展示建黨百年來民族精神的發展的具體表現及重大作用。(對應目標三) 課前小組分工負責搜集老照片和相關資料。 小組討論,ppt出示具體要求: 每組派一名代表回答,小組之間不要重復,選擇不同時期的精神3-5個即可,闡釋該精神的內涵和所起的作用。 (3-4名學生回答,將制作的展板貼上圖片和解說資料,師生歸納) 教師: 3.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板書) (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形成了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精神等。 4.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板書) (1)愛國主義是鼓舞和動員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2)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3)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活動四:續寫覺醒年代新篇章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覺醒年代》的續集,而青年先烈們所弘揚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又將如何延續呢?請拿起手中的小紙條,寄語先烈,用自己的誓言、責任和擔當讓他們放心 (5-6名學生配樂宣讀寄語) 師生歸納總結: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板書) 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和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教師:(ppt播放圖片,配樂朗讀) 從覺醒年代到覺醒當代,我們感慨萬千,我們走過了漫長的崢嶸歲月,一個又一個平凡人物鑄就的偉大功勛,都在向我們證明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站在這個歷史與未來的時間的交接點上,我們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毫不退縮,肩負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為實現中國夢,我們將披荊斬棘,風雨兼程! 查詢資料,了解“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祝融號”火星車命名的文化寓意、體現的文化傳承,形成學習報告。 學生通過視頻感受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造的必要性,感受青年們的家國情懷,引出主題。 目標清晰 方向明確 在視頻播放前提出問題,增強學生看視頻的針對性 學生能結合視頻中版畫與影視呈現的結合找到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措施。 學生通過觀看演講視頻和回顧劇中人物,感受先賢們的愛國情和體現的偉大民族精神。 學生通過不同人物身上的精神能夠區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學生根據課前搜集資料,制作展板,感受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帶給人的震撼的力量。 寄語先烈,激發學生作為當代青年的愛國之情,增強責任擔當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我做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