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3.2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導學案(第一課時)學 習 目 標1.了解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都是發展的。 2.理解事物發展的實質,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3.了解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是量變和質變。 4.理解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基礎知識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1.發展的普遍性:原理 發展的 普遍性 (1)自然界總是處在由低級到_____、由簡單到_____的發展過程中。 (2)人類經歷了原始社會、_________、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一些國家進入了_________社會,人類還將進入________社會,而共產主義社會仍將繼續發展。 (3)每個人的認識都經歷著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________的過程,認識沒有終點,科學沒有頂峰。發展的 實質 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_____和_____,是________的產生和_______的滅亡。方法論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2.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1)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具有強大的_______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它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_____的東西,汲取了其中_______、_______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________,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2)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_________,因而最終會走向滅亡。(3)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_________,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1.量變和質變的含義:(1)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是_____和_____。(2)量變和質變:①量變是事物數量的_____或場所的_____,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人們在生活中看到的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都是事物在_____過程中呈現的狀態。②質變是事物_________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是一種根本的、_____的變化。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都是_____過程中呈現的狀態。2.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1)事物的發展總是從_____開始,量變是質變的_________,量變達到一定_____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_________。(2)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_____的基礎上開始新的_____。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_____,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3.方法論要求:(1)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重視___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2)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_____,實現事物的飛躍。4.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_____的。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_________過程。辯證否定的實質是_____,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_____和_____的環節。(2)事物發展的道路是_____的。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_________的過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_____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_________新事物。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3)方法論要求:事物發展的方向是_____的、_____的,道路是_____的、_____的。因此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_____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小組合作(活動方式: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每組至少出一人回答問題其中一個問題。)自主探究一:地球經歷了天文演化和地質演化階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進化的條件。生命的進化經歷了從化學進化到生物學進化的過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并最終產生了人類。從猿到人的進化大體經歷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個階段。自古以來,人類不斷地發明和改進計算工具,從古老的“結繩記事”,到算盤、計算尺,再到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計算工具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手動到自動的發展過程,而且還在不斷發展。[探究任務]1.材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2. 發展的實質是什么?如何理解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自主探究二: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后,無人超市又成為了人們最新的熱議話題。2017年7月初,在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阿里推出無人超市“淘咖啡”,短短幾天后,阿里的無人超市在杭州街頭開業,引發各方關注。“無人超市”依靠計算機視覺,生物識別,以及傳感器,意在形成“物聯網+支付”的新模式。業內人士表示,從當前的發展來看,無人零售模式還并未成熟,面臨諸多考驗,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說,信用體系和保障體系的打造。無人零售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才會完全走進我們的生活,在這之前還需要做好其它方面的準備。[探究任務]1. 結合材料,運用辯證法發展觀的原理,談談你對“無人超市”無人零售的認識。二、課堂練習1.北斗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務。20世紀后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這一發展戰略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①量變的積累必然會引起質變的發生②重視量的積累,積極促成質的飛躍③事物的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質變比量變更重要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螺旋式上升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從對“物”的守護到對“人”的關注,觀眾從“看客”變為“學習者”,博物館的公眾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國內博物館在藏品入庫、研究課題設置、技術人員職稱評定、人才隊伍建設、免費開放財政補貼等方面,存在諸多難題。從辯證法角度預見,博物館功能轉變的發展過程是( )A.道路平坦 B.舉步維艱 C.曲折前進 D.前途光明3.習近平在談到領導工作的方法時強調,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這一論述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①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②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③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的上升過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我國經濟九個方面的趨勢性變化,提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辯證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 )①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質的變化 ②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③制約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已經解決④推動我國解決平穩健康發展的新的體制機制已經形成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边@句話蘊含的哲理是( )A.離開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量變不會引起質變B.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變事物變化的必然趨勢C.沒有漸進的量的積累,任何質變都不可能發生D.任何事物的量變引起的質變都是前進、上升運動6.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從辯證法發展觀角度看,這表明( )①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推動事物由量變到質變飛躍的客觀條件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③應堅信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還要做好應對困難的準備④中國共產黨把握社會發展的總趨勢,解決社會基本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其中強化制度約束,確立知識產權嚴保護政策導向,要求完善新業態新領域保護制度,持續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保護環境。這說明( )①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②要不斷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③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多樣的④做好質變的準備,實現事物的量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無疑是震驚世人的壯舉。從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到精準扶貧。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到2018年,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我國在消除貧困偉大斗爭中所取得的成就,對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將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我國全面消除貧困體現的辯證法道理有( )①重視量的積累,促成全面消除貧困②全面消除貧困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全面消除貧困④全面消除貧困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課堂檢測發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發展的實質是什么?新事物的產生新事物的含義產生基礎(3)在社會歷史領域的結論4、舊事物的滅亡5、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四、課堂小結(思維導圖)五、課后練習1.“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體現了 ( )A.社會的發展是循環往復的B.事物是變化發展的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D.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2.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復辟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并下令廢除民國紀元,改民國五年(1916年)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袁世凱稱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兩種變化都是發展嗎 (2)變化能等同于發展嗎 3.北斗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務。20世紀后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這一發展戰略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①量變的積累必然會引起質變的發生 ②重視量的積累,積極促成質的飛躍 ③事物的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質變比量變更重要 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螺旋式上升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從對“物”的守護到對“人”的關注,觀眾從“看客”變為“學習者”,博物館的公眾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國內博物館在藏品入庫、研究課題設置、技術人員職稱評定、人才隊伍建設、免費開放財政補貼等方面,存在諸多難題。從辯證法角度預見,博物館功能轉變的發展過程是( )A.道路平坦 B.舉步維艱 C.曲折前進 D.前途光明5.習近平在談到領導工作的方法時強調,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這一論述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①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②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 ③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 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的上升過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我國經濟九個方面的趨勢性變化,提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辯證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 )①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質的變化 ②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 ③制約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已經解決 ④推動我國解決平穩健康發展的新的體制機制已經形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边@句話蘊含的哲理是( )A.離開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量變不會引起質變B.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變事物變化的必然趨勢C.沒有漸進的量的積累,任何質變都不可能發生D.任何事物的量變引起的質變都是前進、上升運動8..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從辯證法發展觀角度看,這表明( )①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推動事物由量變到質變飛躍的客觀條件 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 ③應堅信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還要做好應對困難的準備 ④中國共產黨把握社會發展的總趨勢,解決社會基本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其中強化制度約束,確立知識產權嚴保護政策導向,要求完善新業態新領域保護制度,持續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保護環境。這說明( )①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 ②要不斷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③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多樣的 ④做好質變的準備,實現事物的量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無疑是震驚世人的壯舉。從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到精準扶貧。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到2018年,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我國在消除貧困偉大斗爭中所取得的成就,對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將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我國全面消除貧困體現的辯證法道理有( )①重視量的積累,促成全面消除貧困 ②全面消除貧困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全面消除貧困 ④全面消除貧困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舉行。會議強調,組織架構重建、機構職能調整,只是實現了“物理整合”,還須通過機構與職能的“優化”“協同…‘高效”等“化學反應”,使各級各類機構與人員的辦事績效、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益等發生根本性轉變。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 ②事物結構的變化能夠引起質變③發展的實質是通過量變引起質變 ④質變是事物進行新的排列組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之日起,走過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浴血榮光的14年抗戰,走過“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解放戰爭,走過戍邊御敵、投身建設改革的光輝歲月,這支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壯大的歷程反映了( )①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 ②事物發展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苁挛锏陌l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2019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100年來,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戰斗、為祖國獻身,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并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新要求:要樹立遠大理想,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要勇于砥礪奮斗。沒有廣大人民特別是一代代青年前仆后繼、艱苦卓絕的接續奮斗,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更不會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要練就過硬本領,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養,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材料,運用“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知識,簡述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砥礪奮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