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一.轉基因成果1.微生物方面(1)利用DNA重組的微生物進行基因制藥。(2)制造出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各種重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單胞桿菌等。2.轉基因動物方面(1)培育生長迅速、營養品質優良的轉基因家畜、家禽。(2)把轉基因動物變成生物反應器,讓它們的奶中富含某種營養物質、珍貴藥物或人類所需要的蛋白質。3.轉基因植物方面:科學家已經培育出具有抗蟲、抗病、抗除草劑、抗逆等全新性狀的農作物。4.轉基因生物的優缺點分析二.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爭論1.轉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科學家對基因的結構、基因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調控機制等都了解得相當有限。(2)轉移的基因雖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是異種生物的基因。(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組的部位往往是隨機的,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后果。2.轉基因生物可能引起的安全性問題(1)食物安全問題:出現滯后效應;出現新的過敏原;營養成分改變;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權益(把動物蛋白基因轉入農作物)。(2)生物安全問題:成為新雜草;成為“入侵的外來物種”,威脅其他生物生存;重組出對人類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體;通過基因重組產生“超級雜草”。(3)環境安全問題:打破自然物種的原有界限,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重組微生物降解某些化合物過程中可能產生污染環境的中間產物;重組DNA與微生物雜交,產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轉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的有毒蛋白或過敏蛋白可通過蜜蜂進入蜂蜜中,最后進入其他動物和人體內。3.基因污染(1)概念:基因污染是指人工組合的基因,通過轉基因作物或家養動物擴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種并成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2)原因:基因污染可能在以下情況中發生①附近生長的相關野生植物被轉基因作物授粉。②鄰近農田的非轉基因作物被轉基因作物授粉。③轉基因作物在自然條件下存活并發育成為野生的、雜草化的轉基因植物。④土壤微生物或動物腸道微生物吸收轉基因作物后獲得外源基因。4.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1)應該趨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廢食。①生物技術和其他科學技術一樣具有兩面性,是一把雙刃劍,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也可能帶來災難。②社會的發展總是和技術的發展密切聯系,從促進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必須不斷發展生物技術,造福人類,同時盡量避免災難。(2)保證理性看待生物技術的措施①正確的倫理輿論導向:人們對科學發展產生不同見解是正常的社會現象,正確的輿論導向對科學技術的發展起促進作用。②社會監督:建立良好的社會監督機制是減少生物技術負面作用的有效措施。③法規建設:制定相應的法規和政策,如我國1993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和2002年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三.克隆技術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1.克隆的分類克隆根據其目的和水平不同,可分為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1)治療性克隆①概念:指利用克隆技術產生特定的細胞和組織(皮膚、神經和肌肉等)用于治療性移植。②原理:干細胞具有強大的多方向分化潛能和自我更新能力。③其過程可以用下圖表示:(2)生殖性克隆①定義:指將克隆技術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產生動物(或人類)個體。②原理:動物(或人)體細胞核的全能性。③過程2.治療性克隆與生殖性克隆的比較3.克隆技術引發的爭論四.設計試管嬰兒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1.試管嬰兒與設計試管嬰兒的區別2.設計試管嬰兒引發的倫理問題(1)不符合倫理道德觀點①把試管嬰兒當作人體零配件工廠,是對生命的不尊重。②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權利,拋棄或殺死多余的胚胎,無異于“謀殺”。③有人會濫用設計試管嬰兒技術,而設計嬰兒性別。(2)符合倫理道德觀點①設計試管嬰兒是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②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細胞并不會對試管嬰兒造成損傷。③臍帶血是試管嬰兒的“身外之物”。(3)政府觀點:中國衛生部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規范》中規定:“實施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必須獲得衛生部的批準證書”五.基因檢測1.基因身份證與基因檢測(1)基因身份證是把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都檢測出來,記錄在磁卡上,做一張身份證,稱基因身份證。(2)基因檢測是指通過基因芯片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相應分子做檢測,分析出被測者所含的各種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的情況的一種技術。(3)基因檢測的優點: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及早采取預防措施,及早治療,達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2.目前基因檢測存在的問題(1)對個人所有基因進行檢測是不現實的,因為還有很多基因尚未確定。即便是進行少數基因的檢測,也并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的,往往是在有遺傳病家族史的個人或某類疾病的高危人群間進行。(2)有致病基因未必就一定會患病。很多病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共同決定的,有些病的基因檢測相當困難,往往要檢測所表達的蛋白質。3.基因檢測引發的爭論(1)支持基因檢測①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對遺傳性疾病及早采取預防措施,適時進行治療,達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②對于基因歧視現象,可以通過正確的科學知識傳播、倫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決。(2)基因檢測引發的問題①目前人類對基因結構及基因間的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夠的認識,通過基因檢測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是很困難的。②基因檢測結果會給受檢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③造成基因歧視,如個人婚姻困難、人際關系疏遠,勢必會造成一支遺傳性失業大軍。六.生物武器的種類及危害1.種類(1)致病菌:侵華日軍在中國領土上修建了幾十座細菌武器工廠,大量培養鼠疫、傷寒、炭疽、霍亂和菌痢等傳染性病菌。(2)生化毒劑:如肉毒桿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滯乙酰膽堿釋放,從而引起肌肉麻痹。(3)病毒:如天花病毒或某些動物的痘病毒。(4)基因重組致病菌實例:①將蠟狀桿菌通過轉基因技術改造成像炭疽桿菌一樣的致病菌。②將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與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然后再用基因工程方法進行批量生產;對流感病毒基因進行改造,以使具有某種易感基因的民族容易感染這種病毒,而施放國的人卻不易感染。2.生物武器的特點(1)致病力強,多數具有傳染性。(2)污染范圍廣。(3)不易被發現,難以防治。(4)受自然條件影響大。(5)傳染途徑多,可直接或通過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6)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一.考點:1.轉基因成果2.轉基因生物對食物、生物、環境等方面的影響3.克隆人引發的倫理問題4.生物武器的主要種類和特點5.生物武器給人類帶來的威脅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二.重難點: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問題2.克隆技術、體外受精和胚胎技術3.基因檢測技術的利與弊4.生物武器對人類帶來的威脅三.易錯點:1.“實質性等同”是指轉基因生物與自然存在的傳統生物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性狀表現的比較,比較的內容包括生理性狀、分子特征、營養成分、毒素含量和過敏原等是否具有等同性,如果實質上是相同的,就應該將轉基因生物與傳統生物同樣對待,視為安全。2.與試管嬰兒培育過程相比,設計試管嬰兒多了遺傳學診斷或基因診斷。試管嬰兒主要是解決不孕夫婦的生育問題,設計試管嬰兒主要用于白血病、貧血癥的治療。相同點都是體外受精,并進行體外早期胚胎培養,都要經過胚胎移植,都是有性生殖。3.各種致病菌生活的適宜溫度是37℃,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導致其生長繁殖停止,甚至死亡。大多數在干燥的環境中容易死亡。生物武器的使用受地形、風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用不當可能會威脅本地生物的安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