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復習學案【課前練手 這題我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學者發現,在普通生物學中,共生的概念非常常見。昆蟲學家用“共生”一詞來描述寄生蜂與多分DNA病毒之間的關系,而關于病毒共生的參考資料非常少。有科學家提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共生關系,但沒有正式定義病毒共生的概念。細菌遺傳學創始人之——喬舒亞·萊德伯格曾用“共生”一詞形容過細菌和噬菌體的關系,并確信細菌和噬菌體之間存在共生關系,但他沒找出病毒與植物或動物之間的共生案例。該學者遂將自己的研究方向確定為探索病毒的共生關系。結合材料,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的知識,分析該學者關于病毒共生的思考體現的推理思維智慧。【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課標要求 復習解讀1.學會歸納推理、類比推理;評析常見的推理錯誤 2.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掌握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 了解歸納推理的含義;掌握歸納推理的方法;了解類比推理的含義;掌握類比推理的方法【體系構建 思維導圖】【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一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1.歸納推理的含義(1)歸納推理的含義: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2)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關系 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區別 含義 如果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 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考察對象 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 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結論范圍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圍 超出了前提范圍結論與前提之間的關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聯系 兩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較小,結論的一般性程度較大2.歸納推理的方法(1)進行完全歸納推理的條件:第一,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第二,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2)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求同法 求異法 求同求異并用法 共變法 剩余法含義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 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關系 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種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種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 這 個現 象 出現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如果已知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適用范圍 常在觀察認識對象時使用 在科學實驗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夠得到可靠結論 在無法滿足求同法和求異法對“其他情況”嚴格的條件要求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求同與求異推廣形式 在很多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才能有效地應用,一般適用于量的變化的場合 常被應用于科學探索和司法工作中要求或注意事項 (1)多觀察該現象出現的不同場合;(2)排除與被研究對象無因果聯系的相同情況 (1)兩場合有無其他的差異情況; (2)兩場合唯一不同的這種情況,是被研究現象的整個原因還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異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異法的簡單相加混同起來 (1)共變法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應用,否則結論就不可靠;(2)我們可把差異法看作共變 剩余法法的特殊場合必須在判明了被考察對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礎上使用相同點 (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據某個現象與另一個現象在某些場合里所顯示的關系,從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斷定某個現象與另一現象間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聯系 (2)我們運用判明因果聯系的五種方法,要注意綜合運用,相互補充它們的不足,這樣就能更可靠地確定事物間的因果聯系【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1.求同法(1)含義: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2)形式結構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 A、B、C a② A、D、E a③ A、F、G a所以,A與a有因果聯系,A是a的原因例如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廈門 港口、中國、北緯22° 經濟發達鹿特丹 港口、荷蘭、北緯51° 經濟發達悉尼 港口、澳大利亞、南緯33° 經濟發達所以,港口與經濟發達有因果聯系,港口是經濟發達的原因(3)典型特征:異中求同。有不同場合,只有一種情況是相同的,其他情況都不同。2.求異法(1)含義: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2)形式結構:出現了a現象的場合①,叫作正面場合;沒出現a現象的場合②,叫作反面場合。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正面場合) A、B、C a②(反面場合) ×、B、C ×所以,A與a有因果聯系,A是a的原因例如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正面場合) 加熱、鐵質、球形 體積增大②(反面場合) 不加熱、鐵質、球形 體積不變所以,加熱與體積增大有因果聯系,加熱是體積增大的原因(3)典型特征:同中求異。有正反場合,只有一種情況是不同的,其他情況都相同。3.共變法(1)含義: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2)形式結構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 A1、B、C a1② A2、B、C a2③ A3、B、C a3所以,A與a有因果聯系,A是a的原因例如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 5克添加劑、某型車、100公里 節油1升② 7克添加劑、某型車、100公里 節油1.2升③ 9克添加劑、某型車、100公里 節油1.4升所以,添加劑與節油有因果聯系,添加劑是節油的原因(3)典型特征:求量的變化。運用共變法應當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兩種共變現象之間才有因果聯系;第二,有因果聯系的共變關系,也往往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了這個限度,共變關系也將消失。4.求同求異并用法(1)含義: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個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2)形式結構正面 場合 有關 情況 被考察 現象 反面 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 現象① A、B、C a ① ×、M、N ×② A、D、E a ② ×、O、P ×③ A、F、G a ③ ×、Q、R ×所以,A與a有因果聯系,A是a的原因例如正面 場合 有關 情況 被考察 現象 反面 場合 有關 情況 被考察 現象① 加熱、鐵質、球形 體積增大 ① 不加熱、鋼筋、粗 體積不變② 加熱、木質、柱形 體積增大 ② 不加熱、皮革、薄 體積不變③ 加熱、塑料、錐形 體積增大 ③ 不加熱、電纜、細 體積不變所以,加熱與體積增大有因果聯系,加熱是體積增大的原因(3)典型特征:既求同也求異。兩次求同,一次求異。5.剩余法(1)含義:我們考察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2)形式結構前提 復合情況(A、B、C、D)是被考察現象(a、b、c、d)的原因,并且B、C、D分別是b、c、d的原因結論 那么,A是a的原因例如科學家發現,從大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的密度與從氨制得的氮氣的密度存在差別。他們分析從大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一定含有未知的氣體。經過反復測定,從大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中包含氬氣。(3)典型特征:余果求余因。一般用來判明復雜事物的因果聯系。運用剩余法應當注意剩余情況A可能只是現象(a、b、c、d)復合原因的一部分,而不是現象a的原因。【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完全歸納推理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或然推理。 ( )2.只要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就能使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具有保真性。 ( )3.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 ( )4.人們看到千千萬萬的天鵝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結論:“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1.研究發現,學歷普遍較高的地方,人們的收入普遍較高,學歷普遍較低的地方,人們的收入也普遍較低。因此,國家應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個人應努力提升自身學歷。這里體現的探究因果聯系的方法是( )A.求同法B.求異法C.求同求異并用法D.共變法2.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制成了“振動陀螺儀”,并將其使用在飛機、火箭等的自動駕駛上。該模仿手法( )A.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推理B.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C.其前提到結論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D.運用了求同法探求因果聯系3.看到的第一只大熊貓是黑白相間的,看到的第二只大熊貓也是黑白相間的,看到的第三只大熊貓還是黑白相間的,看到的第四只大熊貓也是黑白相間的。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熊貓都是黑白相間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上述為科學歸納推理 B.上述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C.上述推理的結論超出前提斷定范圍 D.上述推理結論前提數量是確定的4.類比推理亦稱“類推”,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通過比較而推斷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的推理過程。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類比推理與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區別之一在于( )A.思維進程不同 B.推理的有效性不同C.推理結構相同 D.都是必然性推理5.某大學生科研小組對該大學的近百名優秀學生展開調查,得出結論:“成績優異者一般都有良好的家庭關系。”他們認為,良好的家庭關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從而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成績優異。他們用的推理形式是( )A.完全歸納推理 B.簡單枚舉法 C.科學歸納法 D.模擬歸納推理【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二 類比推理及其方法1.類比推理的含義含義 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客觀依據 客觀事物及其屬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類比推理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①類比不同于比較: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它是一種推理;比較的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但不是推理。 ②類比不同于比喻:類比和比喻雖然都以比較為基礎,但是,類比是一種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識;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 由于事物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從兩個或兩類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們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運用類比推理時,我們應該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2.類比推理的方法(1)類比推理的方法第一,模擬方法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第二,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2)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要求 內容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 前提中確認的對象間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結論的可靠性越高類比根據盡量接近本質屬性 作為類比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與結論一致 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一旦前提中出現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就不能推出結論(3)類比推理的作用類比推理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 歷史上,許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是從類比推理開始的。科學技術人員通過類比推理,開啟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類比推理在日常論證說理中的作用 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難,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為了論證和說明某種事實或原理,人們往往需要尋找另一種與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經得到承認的事實或原理,通過類比來使某種事實或原理得到論證和說明類比推理與其他推理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其認識功能 由于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們不能只靠它認識事物。在實踐中,人們總是將它與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結合在一起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不同推理類型的思維功能【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類比推理的含義和提高類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1.類比推理的含義: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類比推理可以用公式表示為:A—abcdB—abcB—d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1)類比推理是在A、B兩個對象之間進行的,盡管這兩個對象具有若干相同屬性,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對象,因而它們總具有相異屬性。因此,作為類推屬性的d,既有可能是A、B兩個對象之間的相同屬性,也有可能是A、B兩個對象之間的相異屬性。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么由真的前提可以推出真的結論;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么由真的前提可能會推出假的結論。(2)對象A的眾多屬性中,有的是固有屬性,有的是偶有屬性。如果類推屬性d是對象A的固有屬性,那么對象B可能也有屬性d;如果類推屬性d不是對象A的固有屬性,而是偶有屬性,那么對象B是否也有屬性d是無法推斷的。(3)對象的眾多屬性之間相互聯系的性質、形式、程度是多種多樣的,有些屬性之間的聯系是直接的、緊密的,有些屬性之間的聯系是間接的、疏遠的。如果類推屬性d與對象A中的a、b、c等屬性關系疏遠、相關程度低,那么推出對象B也具有屬性d就不可靠了。類比推理結論所斷定的知識范圍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因而是一種或然推理。因此,要特別注意把握關于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的注意事項。2.類比推理的方法:①仿生學所運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擬方法,這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②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3.要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前提中確認對象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意味著它們所屬的類別可能越相近,結論的可靠性越高。②作為類比推理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一旦前提中出現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就不能推出結論。違反以上類比推理的合理性準則的邏輯錯誤統稱為“機械類比”。“機械類比”是將兩個或兩類性質根本不同、僅存在某些表面相似的對象進行類比的邏輯錯誤。“機械類比”是違背類比推理規則的,是推不出結論的。例如,基督教神學家根據鐘表和宇宙表面上有某些類似之處(鐘表是由許多部分構成的和諧整體,宇宙也是由許多部分構成的和諧整體),并根據鐘表有一個創造者,推出宇宙也有一個創造者——上帝,這就犯了“機械類比”的錯誤。【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進行類比。 ( )2.類比和比喻都以比較為基礎。 ( )3.類比和比較都是一種推理。 ( )4.從思維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術所運用的模擬方法是一種演繹推理方法。 ( )5.由兒童刮木聽聲的游戲到聽診器的發明,是在對象之間比結構。(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6.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它有預測風暴的本能。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甲板上,可以指示風暴的方向、報告風暴的強度,這樣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風暴預測儀的發明是運用類比推理的成功典范②案例體現的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屬性上的異同進行的推理③案例體現的推理只要前提是正確的,結論就一定正確④案例體現的推理在幫助人們獲取新知識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金受熱后體積膨脹;銀受熱后體積膨脹;銅受熱后體積膨脹;因此,所有金屬受熱后體積都會膨脹。下列推理與材料中的推理形式一致的有( )①鷹眼具有對運動目標敏感、調節迅速等特點,科學家由此得到靈感發明了鷹眼導彈,能像鷹一樣自動尋找和識別打擊目標,而且能夠自動跟蹤目標直到攻擊成功為止②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鈍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由此可見,所有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③科研人員發現,給與人類具有相同的CMAH突變基因的哺乳動物小鼠喂養高脂飲食后,小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增加了近兩倍。由此可見,人類高脂飲食也會增大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④化學家通過考察元素周期表零族元素中的元素,發現氦是惰性氣體,氖是惰性氣體,氬是惰性氣體,氦、氖、氬是零族元素中的元素。由此可見,零族元素都是惰性氣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在科學史上,人們曾把月球與地球相類比,發現它們有許多相同屬性,由此推出月球上也有生物。但后來人們發現月球晝夜溫差很大,并且沒有空氣和水,根本不適宜生物生存,這一論斷后來被人造衛星對月球實地的考察所證實,因而推翻了月球有生物的論斷。這說明類比推理( )A.需要在認識對象和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B.目的在于認識兩類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C.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D.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最后定論9.下列事例中運用聚合思維方法的是( )A.采用“欲擒故縱”的方式對逆反學生進行教育B.戲曲中有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方法——性別反串C.模仿水母,制成了自動漂流的浮標站,用于氣象觀測D.醫生從四種治療方案中為病人權衡出最佳的治療方案10.研究表明,槍蝦合上巨螯的那一瞬間,大約能夠產生190-210分貝的聲響,比真實的槍聲響得多,槍蝦的名字就得于此。科學家設想,既然槍蝦能夠依靠小小的巨螯產生超強的沖擊波和數千度的高溫,那么人類造一把更大更強的“槍”,或許能夠依靠這種方式實現核聚變。目前這一想法已經付諸實踐,研究人員已造了2個巨大的發射裝置。這一實現核聚變的思路( )①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的推理②對認識對象中的全部情況逐一進行考察③研究和模仿了生物的構造及其功能④運用的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人類與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給人以無窮的樂趣,激起了我們無限的探索。為了研究候鳥在長途遷徙過程中識別方向的原因,科學家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四周裝有窗戶的六角亭里,設置了一個玻璃底圓柱形鐵絲籠,籠中是候鳥的代表——棕鳥。實驗首先是在晴天時進行的。經過觀察,科學家發現當陽光射進亭子里時,籠中的棕鳥立刻就開始向著它們遷徙的方向飛行;當用鏡子將陽光折轉60°時,棕鳥的飛行方向也會隨著掉轉60°;當陽光被折轉90°時,棕鳥的飛行方向也會掉轉90°。經過反復實驗,發現棕鳥總是隨著陽光的折轉方向飛行的。接著,科學家又在陰雨天氣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在太陽消失的陰雨天里,棕鳥很快就迷失了方向。由此,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的。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類了不起的心智能力。結合材料,分析科學家是怎樣得出"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這一結論的。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復習學案【課前練手 這題我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學者發現,在普通生物學中,共生的概念非常常見。昆蟲學家用“共生”一詞來描述寄生蜂與多分DNA病毒之間的關系,而關于病毒共生的參考資料非常少。有科學家提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共生關系,但沒有正式定義病毒共生的概念。細菌遺傳學創始人之——喬舒亞·萊德伯格曾用“共生”一詞形容過細菌和噬菌體的關系,并確信細菌和噬菌體之間存在共生關系,但他沒找出病毒與植物或動物之間的共生案例。該學者遂將自己的研究方向確定為探索病毒的共生關系。結合材料,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的知識,分析該學者關于病毒共生的思考體現的推理思維智慧。【答案】①該學者關于病毒共生的思考體現了類比推理的思維智慧。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②該學者將普通生物學中“共生”的概念、昆蟲學家對寄生蜂與多分DNA病毒之間用“共生”關系,與自己研究的細菌和噬菌體之間存在共生關系進行對比,推出這些研究中的相同和相似性,從而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運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分析】背景素材:病毒共生考點考查:類比推理的方法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需要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的知識,分析該學者關于病毒共生的思考體現的推理思維智慧。運用課本原理結合材料回答即可。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題目設問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的知識→可聯系類比推理的含義;有效信息②:該學者將普通生物學中“共生”的概念、昆蟲學家對寄生蜂與多分DNA病毒之間用“共生”關系,與自己研究的細菌和噬菌體之間存在共生關系進行對比→可聯系運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類比推理的方法與材料、時政信息相結合。【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課標要求 復習解讀1.學會歸納推理、類比推理;評析常見的推理錯誤 2.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掌握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 了解歸納推理的含義;掌握歸納推理的方法;了解類比推理的含義;掌握類比推理的方法【體系構建 思維導圖】【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一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1.歸納推理的含義(1)歸納推理的含義: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2)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關系 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區別 含義 如果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 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考察對象 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 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結論范圍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圍 超出了前提范圍結論與前提之間的關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聯系 兩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較小,結論的一般性程度較大2.歸納推理的方法(1)進行完全歸納推理的條件:第一,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第二,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2)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求同法 求異法 求同求異并用法 共變法 剩余法含義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 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關系 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種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種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 這 個現 象 出現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如果已知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適用范圍 常在觀察認識對象時使用 在科學實驗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夠得到可靠結論 在無法滿足求同法和求異法對“其他情況”嚴格的條件要求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求同與求異推廣形式 在很多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才能有效地應用,一般適用于量的變化的場合 常被應用于科學探索和司法工作中要求或注意事項 (1)多觀察該現象出現的不同場合;(2)排除與被研究對象無因果聯系的相同情況 (1)兩場合有無其他的差異情況; (2)兩場合唯一不同的這種情況,是被研究現象的整個原因還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異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異法的簡單相加混同起來 (1)共變法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應用,否則結論就不可靠;(2)我們可把差異法看作共變 剩余法法的特殊場合必須在判明了被考察對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礎上使用相同點 (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據某個現象與另一個現象在某些場合里所顯示的關系,從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斷定某個現象與另一現象間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聯系 (2)我們運用判明因果聯系的五種方法,要注意綜合運用,相互補充它們的不足,這樣就能更可靠地確定事物間的因果聯系【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1.求同法(1)含義: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2)形式結構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 A、B、C a② A、D、E a③ A、F、G a所以,A與a有因果聯系,A是a的原因例如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廈門 港口、中國、北緯22° 經濟發達鹿特丹 港口、荷蘭、北緯51° 經濟發達悉尼 港口、澳大利亞、南緯33° 經濟發達所以,港口與經濟發達有因果聯系,港口是經濟發達的原因(3)典型特征:異中求同。有不同場合,只有一種情況是相同的,其他情況都不同。2.求異法(1)含義: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2)形式結構:出現了a現象的場合①,叫作正面場合;沒出現a現象的場合②,叫作反面場合。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正面場合) A、B、C a②(反面場合) ×、B、C ×所以,A與a有因果聯系,A是a的原因例如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正面場合) 加熱、鐵質、球形 體積增大②(反面場合) 不加熱、鐵質、球形 體積不變所以,加熱與體積增大有因果聯系,加熱是體積增大的原因(3)典型特征:同中求異。有正反場合,只有一種情況是不同的,其他情況都相同。3.共變法(1)含義: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2)形式結構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 A1、B、C a1② A2、B、C a2③ A3、B、C a3所以,A與a有因果聯系,A是a的原因例如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現象① 5克添加劑、某型車、100公里 節油1升② 7克添加劑、某型車、100公里 節油1.2升③ 9克添加劑、某型車、100公里 節油1.4升所以,添加劑與節油有因果聯系,添加劑是節油的原因(3)典型特征:求量的變化。運用共變法應當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兩種共變現象之間才有因果聯系;第二,有因果聯系的共變關系,也往往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了這個限度,共變關系也將消失。4.求同求異并用法(1)含義: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個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2)形式結構正面 場合 有關 情況 被考察 現象 反面 場合 有關情況 被考察 現象① A、B、C a ① ×、M、N ×② A、D、E a ② ×、O、P ×③ A、F、G a ③ ×、Q、R ×所以,A與a有因果聯系,A是a的原因例如正面 場合 有關 情況 被考察 現象 反面 場合 有關 情況 被考察 現象① 加熱、鐵質、球形 體積增大 ① 不加熱、鋼筋、粗 體積不變② 加熱、木質、柱形 體積增大 ② 不加熱、皮革、薄 體積不變③ 加熱、塑料、錐形 體積增大 ③ 不加熱、電纜、細 體積不變所以,加熱與體積增大有因果聯系,加熱是體積增大的原因(3)典型特征:既求同也求異。兩次求同,一次求異。5.剩余法(1)含義:我們考察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2)形式結構前提 復合情況(A、B、C、D)是被考察現象(a、b、c、d)的原因,并且B、C、D分別是b、c、d的原因結論 那么,A是a的原因例如科學家發現,從大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的密度與從氨制得的氮氣的密度存在差別。他們分析從大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一定含有未知的氣體。經過反復測定,從大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中包含氬氣。(3)典型特征:余果求余因。一般用來判明復雜事物的因果聯系。運用剩余法應當注意剩余情況A可能只是現象(a、b、c、d)復合原因的一部分,而不是現象a的原因。【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完全歸納推理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或然推理。 ( )提示 完全歸納推理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必然推理。2.只要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就能使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具有保真性。 ( )提示 要使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具有保真性,除了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以外,還需要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3.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 ( √ )4.人們看到千千萬萬的天鵝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結論:“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提示 人們看到千千萬萬的天鵝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結論:“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一推理是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或然推理,即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1.研究發現,學歷普遍較高的地方,人們的收入普遍較高,學歷普遍較低的地方,人們的收入也普遍較低。因此,國家應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個人應努力提升自身學歷。這里體現的探究因果聯系的方法是( )A.求同法B.求異法C.求同求異并用法D.共變法【答案】C【詳解】A: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題目中運用的是求同求異并用法,故A說法錯誤。B:求異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題目中運用的是求同求異并用法,故B說法錯誤。C:求同求異并用法是指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個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學歷普遍較高的地方,人們的收入普遍較高,學歷普遍較低的地方,人們的收入也普遍較低”正是運用了求同求異并用法,探究了學歷高低與收入高低之間的關系,故C說法正確。D:共變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而其他因素不變,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題目中運用的是求同求異并用法,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2.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制成了“振動陀螺儀”,并將其使用在飛機、火箭等的自動駕駛上。該模仿手法( )A.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推理B.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C.其前提到結論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D.運用了求同法探求因果聯系【答案】A【詳解】A: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可見,模仿蒼蠅的楫翅,制成“振動陀螺儀”,這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推理,A符合題意。B: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顯示的是類比推理,而演繹推理才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B排除。C:事物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從兩個或兩類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們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C錯誤。D:求同法指的是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材料未顯示被考察的現象出現多個場合,也未說明只有一個有關因素是共同的,D排除。故本題選A。3.看到的第一只大熊貓是黑白相間的,看到的第二只大熊貓也是黑白相間的,看到的第三只大熊貓還是黑白相間的,看到的第四只大熊貓也是黑白相間的。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熊貓都是黑白相間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上述為科學歸納推理 B.上述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C.上述推理的結論超出前提斷定范圍 D.上述推理結論前提數量是確定的【答案】C【詳解】A:科學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部分對象與某種屬性之間的因果聯系,推出某類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因為它分析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比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結論的可靠性要高。材料中只根據黑白相間這一表面特征,并未反映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不屬于科學歸納推理,A錯誤。B:材料反映的是類比推理,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前提真,結論未必真,前提不蘊含結論,因此前提和結論之間不具有保真關系,B錯誤。C:前提部分涉及四只熊貓,結論涉及所有熊貓,結論超出前提的斷定范圍,C正確。D:推理結論涉及的數量是世界上所有的大熊貓,數量是不確定的,D錯誤。故本題選C。4.類比推理亦稱“類推”,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通過比較而推斷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的推理過程。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類比推理與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區別之一在于( )A.思維進程不同 B.推理的有效性不同C.推理結構相同 D.都是必然性推理【答案】A【詳解】A:類比推理是從個別到個別,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是個別到一般,二者的思維進程不同,A正確。B:二者都是或然推理,前提真,結論未必真,前提不蘊含結論。其推理有效性程度都不如必然推理,這是二者的共同點,不是區別,B錯誤。C:本題要求回答二者的區別,不是共同點,C錯誤。D:二者都是或然推理,且要求回答二者的區別,不是共同點,D錯誤。故本題選A。5.某大學生科研小組對該大學的近百名優秀學生展開調查,得出結論:“成績優異者一般都有良好的家庭關系。”他們認為,良好的家庭關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從而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成績優異。他們用的推理形式是( )A.完全歸納推理 B.簡單枚舉法 C.科學歸納法 D.模擬歸納推理【答案】C【詳解】C:某大學生科研小組對該大學的近百名優秀學生展開調查,從而得出結論,這屬于科學歸納法,C符合題意。A:對近百名優秀學生展開調查運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推理,A不合題意。BD:材料是不完全歸納推理中的科學歸納法,不是簡單枚舉法和模擬歸納推理,排除BD。故本題選C。【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二 類比推理及其方法1.類比推理的含義含義 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客觀依據 客觀事物及其屬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類比推理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①類比不同于比較: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它是一種推理;比較的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但不是推理。 ②類比不同于比喻:類比和比喻雖然都以比較為基礎,但是,類比是一種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識;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 由于事物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從兩個或兩類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們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運用類比推理時,我們應該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2.類比推理的方法(1)類比推理的方法第一,模擬方法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第二,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2)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要求 內容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 前提中確認的對象間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結論的可靠性越高類比根據盡量接近本質屬性 作為類比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與結論一致 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一旦前提中出現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就不能推出結論(3)類比推理的作用類比推理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 歷史上,許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是從類比推理開始的。科學技術人員通過類比推理,開啟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類比推理在日常論證說理中的作用 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難,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為了論證和說明某種事實或原理,人們往往需要尋找另一種與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經得到承認的事實或原理,通過類比來使某種事實或原理得到論證和說明類比推理與其他推理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其認識功能 由于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們不能只靠它認識事物。在實踐中,人們總是將它與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結合在一起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不同推理類型的思維功能【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類比推理的含義和提高類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1.類比推理的含義: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類比推理可以用公式表示為:A—abcdB—abcB—d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1)類比推理是在A、B兩個對象之間進行的,盡管這兩個對象具有若干相同屬性,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對象,因而它們總具有相異屬性。因此,作為類推屬性的d,既有可能是A、B兩個對象之間的相同屬性,也有可能是A、B兩個對象之間的相異屬性。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么由真的前提可以推出真的結論;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么由真的前提可能會推出假的結論。(2)對象A的眾多屬性中,有的是固有屬性,有的是偶有屬性。如果類推屬性d是對象A的固有屬性,那么對象B可能也有屬性d;如果類推屬性d不是對象A的固有屬性,而是偶有屬性,那么對象B是否也有屬性d是無法推斷的。(3)對象的眾多屬性之間相互聯系的性質、形式、程度是多種多樣的,有些屬性之間的聯系是直接的、緊密的,有些屬性之間的聯系是間接的、疏遠的。如果類推屬性d與對象A中的a、b、c等屬性關系疏遠、相關程度低,那么推出對象B也具有屬性d就不可靠了。類比推理結論所斷定的知識范圍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因而是一種或然推理。因此,要特別注意把握關于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的注意事項。2.類比推理的方法:①仿生學所運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擬方法,這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②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3.要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前提中確認對象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意味著它們所屬的類別可能越相近,結論的可靠性越高。②作為類比推理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一旦前提中出現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就不能推出結論。違反以上類比推理的合理性準則的邏輯錯誤統稱為“機械類比”。“機械類比”是將兩個或兩類性質根本不同、僅存在某些表面相似的對象進行類比的邏輯錯誤。“機械類比”是違背類比推理規則的,是推不出結論的。例如,基督教神學家根據鐘表和宇宙表面上有某些類似之處(鐘表是由許多部分構成的和諧整體,宇宙也是由許多部分構成的和諧整體),并根據鐘表有一個創造者,推出宇宙也有一個創造者——上帝,這就犯了“機械類比”的錯誤。【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進行類比。 ( )提示 并非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進行類比,兩個事物的屬性必須有內在的聯系。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2.類比和比喻都以比較為基礎。 ( √ )3.類比和比較都是一種推理。 ( )提示 類比是一種推理;比較不是推理,比較只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4.從思維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術所運用的模擬方法是一種演繹推理方法。 ( )提示 從思維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術所運用的模擬方法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5.由兒童刮木聽聲的游戲到聽診器的發明,是在對象之間比結構。( )提示 由兒童刮木聽聲的游戲到聽診器的發明,是在對象之間比功能。【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6.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它有預測風暴的本能。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甲板上,可以指示風暴的方向、報告風暴的強度,這樣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風暴預測儀的發明是運用類比推理的成功典范②案例體現的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屬性上的異同進行的推理③案例體現的推理只要前提是正確的,結論就一定正確④案例體現的推理在幫助人們獲取新知識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仿生學家設計的水母耳風暴預測儀,是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采用了類比推理,①正確。②:案例體現的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屬性上的相同進行的推理,而不是不同,②錯誤。③:案例體現的推理是或然推理,前提真,結論未必真,前提不蘊含結論,③錯誤。④:仿生學家設計的水母耳風暴預測儀,可以指示風暴的方向、報告風暴的強度,案例體現的推理在幫助人們獲取新知識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④正確。故本題選C。7.金受熱后體積膨脹;銀受熱后體積膨脹;銅受熱后體積膨脹;因此,所有金屬受熱后體積都會膨脹。下列推理與材料中的推理形式一致的有( )①鷹眼具有對運動目標敏感、調節迅速等特點,科學家由此得到靈感發明了鷹眼導彈,能像鷹一樣自動尋找和識別打擊目標,而且能夠自動跟蹤目標直到攻擊成功為止②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鈍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由此可見,所有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③科研人員發現,給與人類具有相同的CMAH突變基因的哺乳動物小鼠喂養高脂飲食后,小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增加了近兩倍。由此可見,人類高脂飲食也會增大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④化學家通過考察元素周期表零族元素中的元素,發現氦是惰性氣體,氖是惰性氣體,氬是惰性氣體,氦、氖、氬是零族元素中的元素。由此可見,零族元素都是惰性氣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材料中的推理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歸納推理的一種。①:由鷹眼到鷹眼導彈,屬于類比推理的運用,①不符合題意。②:由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到所有三角形,屬于完全歸納推理,②符合題意。③:由小鼠喂養高脂飲食后患動脈粥樣硬化,推到人類的概率,屬于類比推理,③不符合題意。④:由氦氖氬等惰性氣體是零族元素中的元素,推出零族元素是惰性氣體,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8.在科學史上,人們曾把月球與地球相類比,發現它們有許多相同屬性,由此推出月球上也有生物。但后來人們發現月球晝夜溫差很大,并且沒有空氣和水,根本不適宜生物生存,這一論斷后來被人造衛星對月球實地的考察所證實,因而推翻了月球有生物的論斷。這說明類比推理( )A.需要在認識對象和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B.目的在于認識兩類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C.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D.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最后定論【答案】D【詳解】A:要提高歸納推理的可靠性,需要在認識對象和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材料體現的是類比推理,A不選。B:是比較的目的,比較不同于類比,類比是推理方法,比較是簡單的認識方法,B不選。C: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是類比推理的作用,但不符合題意,C不選。D:本題材料揭示出“月球上也有生物”的結論之所以被推翻,這一論斷后來被人造衛星登上月球實地考察所證實,因而推翻了月球有生物的論斷,說明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最后定論。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9.下列事例中運用聚合思維方法的是( )A.采用“欲擒故縱”的方式對逆反學生進行教育B.戲曲中有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方法——性別反串C.模仿水母,制成了自動漂流的浮標站,用于氣象觀測D.醫生從四種治療方案中為病人權衡出最佳的治療方案【答案】D【詳解】AB:采用“欲擒故縱”的方式對逆學生進行教育、戲曲中的性別反串,這兩項均屬于逆向思維,AB不合題意。C:模仿水母,制成了自動漂流的浮標站,用于氣象觀測,此項講的是仿生學,運用的是類比思維方法,C不合題意。D:醫生從四種治療方案中為病人權衡出最佳的治療方案,運用聚合思維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信息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邏輯的解決問題的方案,D正確。故本題選D。10.研究表明,槍蝦合上巨螯的那一瞬間,大約能夠產生190-210分貝的聲響,比真實的槍聲響得多,槍蝦的名字就得于此。科學家設想,既然槍蝦能夠依靠小小的巨螯產生超強的沖擊波和數千度的高溫,那么人類造一把更大更強的“槍”,或許能夠依靠這種方式實現核聚變。目前這一想法已經付諸實踐,研究人員已造了2個巨大的發射裝置。這一實現核聚變的思路( )①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的推理②對認識對象中的全部情況逐一進行考察③研究和模仿了生物的構造及其功能④運用的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研究表明,槍蝦合上巨螯的那一瞬間,大約能夠產生190-210分貝的聲響,比真實的槍聲響得多。科學家設想,人類造一把更大更強的“槍”,或許能夠依靠這種方式實現核聚變。這一實現核聚變的思路運用了類比推理方法,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的推理,研究和模仿了生物的構造及其功能,①③正確。②:對認識對象中的全部情況逐一進行考察是歸納推理方法,本題是類比推理,排除②。④:類比推理屬于或然推理,不能保證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的推理,④錯誤。故本題選B。11. 人類與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給人以無窮的樂趣,激起了我們無限的探索。為了研究候鳥在長途遷徙過程中識別方向的原因,科學家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四周裝有窗戶的六角亭里,設置了一個玻璃底圓柱形鐵絲籠,籠中是候鳥的代表——棕鳥。實驗首先是在晴天時進行的。經過觀察,科學家發現當陽光射進亭子里時,籠中的棕鳥立刻就開始向著它們遷徙的方向飛行;當用鏡子將陽光折轉60°時,棕鳥的飛行方向也會隨著掉轉60°;當陽光被折轉90°時,棕鳥的飛行方向也會掉轉90°。經過反復實驗,發現棕鳥總是隨著陽光的折轉方向飛行的。接著,科學家又在陰雨天氣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在太陽消失的陰雨天里,棕鳥很快就迷失了方向。由此,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的。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類了不起的心智能力。結合材料,分析科學家是怎樣得出"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這一結論的。【答案】科學家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推理中的共變法和求同求異并用法來探求太陽與棕鳥定向的因果關系。隨著陽光折轉角度變化,棕鳥飛行方向隨之發生變化;晴天時,驚鳥能識別方向,陰雨天,棕鳥迷失方向。可見,太陽是棕鳥定向的原因。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認識對象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全部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棕鳥是候鳥的代表,據此科學家進一步得出,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的。【分析】背景素材: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考點考查:不完全歸納推理中的共變法和求同求異并用法能力考查:描述與闡釋事物核心素養: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結合材料,分析科學家是怎樣得出"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這一結論的,屬于措施類試題,結合材料分析即可。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來研究候鳥在長途遷徙過程中識別方向的原因,在晴天進行實驗時,棕鳥會根據光線的折轉方向變化轉移飛行方向,在陰天進行實驗時,棕鳥很快就迷失了方向,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的→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認識對象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全部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棕鳥是候鳥的代表,據此科學家進一步得出,候鳥是通過太陽定向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信息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復習學案】(學生版).docx 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復習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