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教學設計與反思課 題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課時 1課時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想想議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教材安排了在三種電壓情況下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和親眼觀察,從燈泡的明亮程度變化,更清楚地了解電壓、電流對電功率的制約關系,體會到用電器的實際功率并不一定等于額定功率,而是取決于加在用電器兩端的實際電壓和此時流過的電流。學情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知道額定電壓、額定功率,但學生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混淆不清。2、通過前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電壓表、電流表及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對伏安法有一定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但是能力有待提高。3、由于本實驗輻射的知識面較廣,實驗技能要求較高,而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能準確地設計電路圖及實驗表格;在實驗操作中不能排除遇到的故障;不能準確分析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問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加深對電功率概念的理解。2、鞏固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的操作技能。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測量體驗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2、通過探究實驗鍛煉學生根據測量公式P=UI,設計實驗方法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態度,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實驗過程提高科學使用電器和節約用電的意識。教學重點 1、會用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2、對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理解。教學難點 電流表、電壓表及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教具準備 每3人一組(電源、小燈泡、開關、導線、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可調亮度臺燈一臺。教學方法 實驗法、探究法、觀察法、討論法。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復習提問:① 是電功率,電功率的大小表示是電流做功 的物理量。②電功率的計算式P= 和P= 。③ 是額定電壓, 是額定功率。 2、演示實驗:教師演示臺燈的發光情況。(先讓臺燈在額定電壓下正常工作,然后調節臺燈開旋紐,使臺燈在不同的電壓下工作。由臺燈的發光情況不同直接引入新課,) 1、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并回答。2、學生認真觀察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發光情況。 1、通過復習激活學生已學的知識和經驗,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準備。2、創設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新課教學二、新課教學 1、組織學生觀察實驗桌上小燈泡的參數,并提問:參數2.5V的含義是什么?2、提問:我們如何才能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呢?續問:利用實驗桌上現有的器材選用哪種方法較好呢?續問:根據實驗原理需測哪些物理量?分別用哪些測量工具?實驗需要哪些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設計實驗電路圖:(教師巡回指導,并請有代表性的幾組上臺畫出電路圖。)(1) (2)4、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以上兩種電路圖設計的優缺點各是什么?5、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探究性實驗。教師巡回指導,邊巡邊提問:①實驗操作時,應注意的注意事項有哪些?②滑動變阻器在此實驗中有哪些作用?③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如何選?6、請各小組談談上述實驗結論和實驗步驟。7、提問:在上述實驗過程中,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時,小燈泡的發光情況是否有變化?當小燈泡在不同的電壓下工作時,小燈泡的電功率是否有變化?小燈泡的亮度跟什么因素有關?8、引導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及實驗現象設計實驗記錄表格。(表格利用課件投影) 9、組織學生再次分組實驗并要求學生做好實驗記錄。10、組織學生根據所記錄的實驗數據和現象進行分析和論證得出結論。 1、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后回答。2、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方法①P=UI;②P=W/t3、學生回答:方法①P=UI 較好。4、學生分析測量的物理量,用什么測量。 5、學生分組討論畫電路圖。6、學生討論后選定最佳方案(1)進行實驗。7、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并積極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8、學生交流后回答。9、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10、學生動手設計實驗記錄表格。 11、學生動手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12、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2、提出探究問題,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3、讓學生明確實驗原理。4、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學會根據待測物理量選擇器材。5、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原理畫出實驗電路圖進行實驗設計。6、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7、討論連接電路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學生分小組實驗,培養其合作意識。8、讓學生明白實驗要求及實驗時應觀觀察的實驗現象。9、學生動手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10、分析實驗數據,學會用準確精練的語言歸納結論,學會用數學工具精確表達物理意義。三、評估交流 1、 實驗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最可能出現錯誤的是哪幾個環節?在哪兒容易出現較大的錯誤? 2、在操作過程中,你是怎么排除實驗過程中遇到的故障問題的?3、本次實驗與我們曾經做過的哪個實驗有相類似的裝置?兩個實驗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討論回答:學生討論回答 對實驗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教學,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找出故障原因,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會了怎樣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知道實驗的目的、原理、方法、主要操作步驟、所得結論。 2、師生共同討論實驗報告單的填寫。 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課后完成實驗報告單的填寫。 為設計實驗報告做鋪墊。五、 練習 1、課件準備。2、作業:47頁1題并完成實驗報告。 根據時間,隨堂練習或課后完成。 強化練習附:板書設計 :第三節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一、實驗目的:怎樣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電功率與電壓的關系; 燈泡亮度與電功率的關系。二、實驗原理:P=UI 方法:伏安法三、實驗器材:小燈泡、學生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若干。四、設計實驗電路圖:五、設計實驗記錄表格: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電壓U/V 電流I/A 電功率P/W 小燈泡的亮度約為1.2倍額定電壓 3V等于額定電壓 2.5V低于額定電壓 1.5V六、實驗結論:1、小燈泡的實際電功率由實際電壓決定、小燈泡的亮度由實際電功率決定2、比較燈泡的亮暗程度與電功率、電壓之間的關系。(1)當U實=U額時,則P實=P額 正常發光(2)當U實(3)當U實>U額時,則P實>P額 較亮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設計的思想是從實際問題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提出修正意見和一些創造性的想法,力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探究式學習不僅鞏固了原來知識,還較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評估與交流能力。評估是對實驗過程的反思,可以培養學生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的意識、從評估中汲取經驗教訓,有利于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評估,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嘗試改進探究方案。 案例分析:本節課在適當引導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按照物理學的思想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科學實驗式的探究式學習,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完成知識建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實驗原理的討論、電路的設計、實際的接線、觀察、對數據的處理等環節,讓學生充分體驗“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物理規律的科學態度。通過對電功率的測量,學生的電流表,電壓表及串聯電路等知識得到了鞏固。本節實驗并沒有單純的脫離生活實際而進行理論實驗,而是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鼓勵學生資助探究的同時,強調了對小燈泡在未達額定功率、達到額定功率、以及超出額定功率的情況下些燈泡工作的特點的探究,增強了學生的節約用電意識。但在實驗教學的引入階段,必須對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及電流表的使用必須進行復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