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七章 力 第1節 力》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主備教師 參備教師學情及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構成,教材在設計上注意引導學生經歷感知,描述力和分析力的認識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力的概念。教學 目標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教學重難 點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1、力的概念,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象。學習方法指導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彈簧、鋼尺、氣球,小車、球、磁鐵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意圖與反思一、引入新課 "力"這個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學們知道"力"字詞語有多少呢? 力量、力氣、能力、…… 理解力、戰斗力…… “給力” 力不從心、力所能及、身體力行、身強力壯、力爭上游、四肢無力……在同學們說出的這么多"力"中,力的含義各不相同。在物理學中,"力"又是什么呢 手拉彈簧人推車腳踢球頭頂球手撲球磁鐵吸引磁鐵二、新課教學 1 、 力的定義活動一:①請同學們用力拉彈簧、彎鋼尺、壓氣球,感受力的出現。②把磁鐵和一個鐵塊分別放在小車上,靠近,觀察現象。 結合剛才的感受和實驗,再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力出現的場景,以及課本上的圖12.4-2,完成右上表。 師引導學生舉出的事例,盡量效果各不相同。 師生分析上表得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分析強調: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力的出現最少的有兩個物體,這兩個物體分別叫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并且是同時存在的。 力作用時物體一定必須接觸嗎?不一定。 2、力的作用效果活動二:小組討論,上面的事例中力產生的效果分別是什么?分組回答 總結: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力可以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要特別說明運動狀態中的兩方面:運動速度,運動方向。 反過來,我們也可以根據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以判斷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 但是我們也看到力的效果在改變時,有時卻不一樣,如腳踢球后,球速有時是不一樣的。引導學生說出力是有大小的。 3、 力的單位:力的單位是 ,簡稱 ,符號 活動三:體會力的大小。手托物理課本的力大約是3牛。補充例子: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約是700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等等。 4、力的三要素:活動四: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來推凳子:①用同樣大小的力在凳子中間,向不同方向推凳子②用不同的力向同一方向推凳子③用同樣的力,向同樣的方向,分別在凳子上方和下方推凳子。三次產生的效果一樣嗎? 師生分析:可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這就是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圖:師:可見要想把一個力完整的表示出來,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顯示出來。請大家閱讀課本看怎樣用力的示意圖來表示力的。 試試看:在右圖中畫出用10N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車,若還有一個6N的力水平向左拉,怎樣畫?小組討論。(選一個同學黑板展示)。師生根據學生所畫的情況進行糾正強調。 畫力的示意圖方法: 1.確定受力物體; 2.在受力物體上找好作用點;3.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 4.標出力的大小和單位。線段的長短 --------------------------表示力的大小;箭頭 ---------------------------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師:我們為XX同學鼓掌鼓勵!大家鼓掌時兩只手感覺怎樣?兩只手都感到疼,為什么呢?師生討論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師講解:這一對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這兩個力是同時產生的。 三、小結知識要點 本節課大家學會了什么呢?誰來總結一下呢?學生總結。師依據板書再次提高總結:物理來源于生活,同樣生活也離不開物理,大家用我們本節所學的知識來解釋下面的生活現象吧!相信大家一定行。 吸引學生興趣,引出本章。 通過大量事例概括力的概念。段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段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歸納出力的作用效果。 教學力的單位。 歸納出力的三要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梳理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幫助學生記憶。教學反思及使用修改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