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讀表格找出夏朝、商朝建立的時間,用世紀和年代紀年表示應該是:( )事件 時間 人物夏朝建立 公元前2070年 禹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 湯商朝遷都 公元前1300年 盤庚A.公元前20世紀70年代、公元前17世紀 、公元前13世紀B.公元前19世紀70年代、公元前16世紀 、公元前14世紀C.公元前21世紀70年代、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3世紀D.公元前19世紀70年代、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4世紀【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世紀、年代的相關知識。計算世紀的規律(一般情況)去掉最后兩位再加1(特殊情況)最后兩位是都是0的不加1,計算年代的規律:看十位上的數字。公元前2070去掉70,二十加一為二十一世紀,七十十位數是七,所以是七十年代;公元前1600年最后兩位都是零,直接去掉就是16世紀;公元前1300年最后兩位都是零,直接去掉就是13世紀。【點評】知道年份、世紀、年代等相關知識。2.觀察年代尺計算西漢從建立到滅亡存在了( ) 年?A.212年 B.211年C.210年 D.209年【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朝代的存在時間的計算方法。如果朝代的建立和滅亡時間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兩個時間相減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如果兩個年份是一個公元前,另一個公元后的,就要相加減去一。觀察年代尺可以清晰地找出西漢建立的時間公元前202年,滅亡的時間為9年,兩個時間一個位于公元前,一個位于公元后,因此在計算時應是202+9-1=210。故答案是C。【點評】掌握朝代的存在時間的計算方法。3.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4年2月6日赴索契出席第22屆冬奧會的開幕式,世界上第一次奧運會是1894年在希臘雅典召開的,兩次奧運會相隔( )年。A.120年 B.119年 C.118 年 D.121年【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時間的計算。若兩個年份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計算時間相隔多少年,就是把兩個年份相減即可,若兩個年份一個公元前一個公元后,那么就是兩個年份相加再減一。題中兩次奧運會的召開分別為2014年和1894年,都屬于公元后,故把兩個年份相減就可以了。算式:2014-1894=120年。故答案是A。【點評】知道時間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運用。4.2014年2月27日,我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2016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9周年,我們不能忘記的國恥是發生在( )。A.1935年 B.1936年C.1937年 D.1939年【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歷史時間的計算。它是對公元紀年的變式應用,算式為2014年—77=1937年,故答案是C。【點評】知道如何計算歷史時間。5.年號紀年法是中國古代紀年中的常見的一種紀年方法。首個年號紀年的是( ),中國最晚的年號是( )。A.貞觀 光緒 B.建元 洪憲C.唐太宗 康熙 D.開元 道光【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年號紀年的相關知識。我國首創年號的是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年號建元,140年為建元元年。袁世凱在1916年元旦廢除民國紀元,改為洪憲元年。在全國人民堅決反對下,袁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故答案是B。【點評】掌握年號紀年的相關知識。6.世紀年代紀年中,一個世紀為_,一個年代為_ 。A.50年 10年 B.100年 20年C.500年 50年 D.100年 10年【答案】D【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公元紀年的相關知識。我們以百年為一個單位來計算時間,每100年為一個“世紀”,每10年為一個“年代”。故答案是100年、10年。【點評】知道公元紀年的相關知識。7.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都采用的紀年法是( )A.王朝紀年法 B.公元紀年法C.干支紀年法 D.年號紀年法【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紀年法。王朝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和年號紀年法都是中國古代的紀年方法,可以排除ACD。人教版七下《歷史與社會》P115教材中明確指出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公元紀年,就是把基督教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故答案是B。【點評】知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的紀年法。8.下列選項屬于第二手資料的是( )A.親身實踐得出的報告 B. 日記C.《人民日報》新聞 D. 考古遺存【答案】C【知識點】區域的變化【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區分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人民日報》新聞是記者通過觀察記錄下來,而作為讀者的我們獲得時已是經過他人加工后對事實的看法,對我們來說它已經不再是第一手資料,因此它屬于第二手資料。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的理解。9.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口述資料除了傳說外,還有口述歷史②過去的人們遺留下來的實物,稱為文物③實物、照片、歷史小說都屬于第一手資料④歷史資料有文字資料、實物資料、口述資料等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史料按不同標準的分類情況。歷史小說是在歷史事實上加以加工塑造的,已經與真實的歷史有所不同,因此它不屬于第一手資料。故正確答案是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史料按不同標準的分類的理解。10.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那么1920年應是( )A.中華民國九年 B.中華民國十年C.中華民國十一年 D.中華民國八年【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1912年為民國元年,即民國1年,故1920年為民國九年。計算方法為1920-1912+1=9【點評】理解公元紀年與民國紀年時間換算技巧。11.干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方法,下列屬于此類紀年的是( )A.甲午戰爭 B.瑪雅文明 C.良渚文化 D.涿鹿之戰【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一種常用紀年法,采用天干(甲乙丙丁等10個序詞)和地支(十二生肖)構成,60年一個輪回。故選A【點評】熟悉我國古代的紀年法。12.下列紀年,屬于公元前140年之前使用的紀年方式是( )A.周赧王59年 B.建元元年C.開元元年 D.乾隆元年【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周赧王系東周最后一個君主;建元是我國第一個年號,漢武帝即位時使用;開元系唐玄宗年號;乾隆系清朝皇帝年號。公元前140年應該屬于西漢時期,故選擇A。【點評】熟悉紀年法和部分所用年號的朝代、時間。13.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以公元零年為界B.公元前某年的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晚C.公元前221年通常可簡寫為221年D.公元后某年的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晚【答案】D【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公元1年以前就是公元前1年,不存在公元零年;公元前某年的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早;公元221年通常可以簡寫為221年,公元前221年不能簡寫為221年;公元后某年的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晚。故D選項正確。【點評】知道公元前后某年數字大小與現在的時間距離遠近、公元后某年的簡寫問題。14.唐朝(公元681—907)和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分別存在了( )A.226年、210年 B.226年、209年C.225年、210年 D.226年、194年【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兩個都是公元前或者公元后的時間差距計算,數字大的減去數字小的即可:一個公元前,一個公元后的時間差距計算為兩個數字相加減去1。907-681=226;202+8-1=209。故選B。【點評】學會公元前、公元后時間差的計算。15.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召開,這與公元前776年在希臘舉行的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相隔多少年( )A.2783 B.2784 C.1232 D.1231【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一個公元前某年,一個公元后某年的時間差計算方法為兩數相加減去一。2008+776-1=2783。故選A。【點評】熟悉公元前后兩個年份時間差的計算。16.1730~1739年稱為( )A.17世紀30年代 B.17世紀40年代C.18世紀30年代 D.18世紀40年代【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世紀數為年份的百位級以上數字加1,不足百的年份百位數以0做計算基數。年代以年份數的十位數為準計算。故1730-1739年為18世紀30年代。故選C。【點評】知道世紀、年代的計算方法。17.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開始推行“明治維新”,這一年屬于( )A.19世紀60年代 B.18世紀60年代C.19世紀70年代 D.18世紀70年代【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百年為一個世紀,十年為一個年代。世紀數位年分數的百位數加一。故1868年為19世紀60年代。選A。【點評】知道世紀、年代的計算方法。1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每10年稱為一個“年代” B.每100年稱為一個“世紀”C.每1000年稱為一個“時代” D.康熙八年屬于王朝紀年【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時代是歷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時期,而不是以1000年為一個“時代”。【點評】知道年代、世紀、王朝紀年、時代的區別。19.首創年號紀年的中國皇帝是( )A.秦始皇 B.漢武帝C.漢高祖 D.成吉思汗【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我國第一個采用年號紀年的皇帝是漢武帝劉徹。【點評】知道我國年號紀年的重要歷史事實。20.下列關于民間口頭傳說與歷史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民間口頭傳說就是歷史本身②民間口頭傳說反映了老百姓是怎樣看待歷史的③民間口頭傳說是歷史文獻的一種必要補充④民間口頭傳說能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歷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主要是學生對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的相關知識,從選項看,①項口頭傳說是重要的歷史資料,是對文獻資料的一種補充,但不等于歷史,所以此項錯誤,用排除法得正確選項為B。【點評】了解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的方法,懂的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知道口述資料的類型作用等。二、填空題21.計算時間長度。(1)1640年世界近代史開始,1 840年中國近代史開始,兩者相距 年。(2)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間共經歷了 年。(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公元1 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兩者相距 年。【答案】200;109;392【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等方面的知識。根據題意可以以推斷出:(1)1840-1640=200;(2)1949-1840=109;(3)209+184-1=392【點評】掌握常見公元紀年時間計算,涉及公元前后時間計算掌握公元前后時間相加減去“1”的方法。三、問答題22.改革是社會發展不竭的動力,我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一些重要的改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國變法,司馬光(1019-1086)在《資治通鑒》中寫到“新法實施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景象,百姓勇于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斗,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商鞅變法對戰國末年的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宣布變法。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因此這次變法被稱為“戊戌變法”。這次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材料三: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始了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今天改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1)商鞅變法發生在哪個世紀的哪個年代?秦孝公時有年號嗎,為什么?(2)“光緒”“戊戌”分別是哪一種紀年方法?(3)結合材料三算一算改革開放至今(2016年)多少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與商鞅變法又間隔了多少年?【答案】(1)公元前4世紀50年代;沒有,因為中國首創年號在公元前140年,年號建元,此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以皇帝年號紀年的方法。(2)年號紀年干支紀年(3)38年 2333年【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以改革作為主體貫穿幾個歷史事件。第(1)小題將公元今年轉換為世紀和年代遵循規律(一般情況)去掉最后兩位再加1(特殊情況)最后兩位是都 是0的不加1計算年代的規律:看十位上的數字。公元前356年去后兩位加一就是4,十位上是5,所以是公元前4世紀50年代。中國最早的年號紀年是從漢武 帝開始的,秦孝公比漢武帝生活的年代要早,所以不可能有年號紀年法。第(2)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紀年方法的熟悉程度。第(3)小題分別計算跨公元前后與不跨 公元前后的時間,套用公式計算便可得出。公元前XX年(公元后)—公元前XX年(公元后XX年)=?或公元前XX年+公元后XX年—1=?【點評】掌握不同紀紀年方式置換的計算方法23.近年來日本對釣魚島事件的層層升級,日本擬對釣魚島國有化等不符合歷史,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事件,讓我們憤怒不已。為此中學生小李收集了以下資料來研究臺灣島的歷史,想證明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①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領船隊到達臺灣(當時稱夷洲),開始了大陸與臺灣的大規模交往。②元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臺灣)。④隋朝:朱寬率領船隊到達臺灣(當時稱流求)③康熙時,臺灣歸于清朝版圖,清政府設立臺灣府,屬福建省管轄。⑤明末清朝:鄭成功收復被荷蘭殖民者占領的臺灣;⑥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并派兵戌守。(1)請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將小李同學收集到的歷史資料進行重新排序(6分)(2)根據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制作一把年代尺。【答案】(1)①④⑥②⑤③(2)【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的史實都是證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雖然選擇的材料用不同的紀年方法,在排序是可以將時間統一化成一樣的表述,這樣對比容易。也可以先確 定最早和最晚的時間,中間的在根據史實排列。年代尺的繪制不要求精準,只要能夠關注三要素,將材料中的時間按照正確的順序標注在年代尺上即可。【點評】掌握釣魚島屬于中國的歷史史實24.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歷史事件。A.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六國B.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D.公元前21世紀,中國進入奴隸社會E.1世紀,基督教產生F.132年,張衡發明地動儀【答案】D-C-B-A-E-F【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公元前年份時間數越大,表示離現在越遠;公元后年份時間越大,表示離現在遠近。故公元前21世紀最早,132年最遲。答案為D-C-B-A-E-F【點評】理解公元前后時間年份的比較,熟悉世紀與公元紀年的關系。四、材料分析題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昭宗天復三年(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云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1987年4月,撤縣設市。——《瑞安縣志》材料二:正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做吹簫;四月四,做做戲;五月五,過重五;六月六,曬霉素;七月七,巧食喜鵲啄……——《瑞安民謠》材料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海樓 省級重點保護單位:觀音寺石塔(1)結合三則材料所述內容,對三則材料進行分類。 屬于文獻資料, 屬于口述資料, 屬于實物資料。(2)為了更好的了解歷史上的瑞安,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搜集上述材料?(至少1條,不重復)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3)每種資料都有自己的價值,在整理和分析后都能得到一些相關信息。任意選擇兩則材料,談談分別給我們提供了歷史上瑞安的什么信息?【答案】(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2)圖書館查閱,網上搜集等;民間采集,調查訪問;實地考察,參觀博物館(3)材料一:可以了解到瑞安市名稱的由來;材料二:瑞安有豐富的傳統習俗;材料三:瑞安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有文化底蘊等。(能選擇并講出其中兩個方面,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的相關知識。根據史料的來源分三種:文獻,口述,實物資料,資料一試“縣志”有歷史記載的,二是口傳的“民謠”,三是看到的古建筑等。第二小題是搜集資料的方法,第三題是從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題目,有一定的開放性。【點評】了解探究文明起源的途徑分類,學會區別歷史資料,搜集資料的方法;從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考查。1 / 1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讀表格找出夏朝、商朝建立的時間,用世紀和年代紀年表示應該是:( )事件 時間 人物夏朝建立 公元前2070年 禹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 湯商朝遷都 公元前1300年 盤庚A.公元前20世紀70年代、公元前17世紀 、公元前13世紀B.公元前19世紀70年代、公元前16世紀 、公元前14世紀C.公元前21世紀70年代、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3世紀D.公元前19世紀70年代、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4世紀2.觀察年代尺計算西漢從建立到滅亡存在了( ) 年?A.212年 B.211年C.210年 D.209年3.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4年2月6日赴索契出席第22屆冬奧會的開幕式,世界上第一次奧運會是1894年在希臘雅典召開的,兩次奧運會相隔( )年。A.120年 B.119年 C.118 年 D.121年4.2014年2月27日,我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2016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9周年,我們不能忘記的國恥是發生在( )。A.1935年 B.1936年C.1937年 D.1939年5.年號紀年法是中國古代紀年中的常見的一種紀年方法。首個年號紀年的是( ),中國最晚的年號是( )。A.貞觀 光緒 B.建元 洪憲C.唐太宗 康熙 D.開元 道光6.世紀年代紀年中,一個世紀為_,一個年代為_ 。A.50年 10年 B.100年 20年C.500年 50年 D.100年 10年7.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都采用的紀年法是( )A.王朝紀年法 B.公元紀年法C.干支紀年法 D.年號紀年法8.下列選項屬于第二手資料的是( )A.親身實踐得出的報告 B. 日記C.《人民日報》新聞 D. 考古遺存9.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口述資料除了傳說外,還有口述歷史②過去的人們遺留下來的實物,稱為文物③實物、照片、歷史小說都屬于第一手資料④歷史資料有文字資料、實物資料、口述資料等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那么1920年應是( )A.中華民國九年 B.中華民國十年C.中華民國十一年 D.中華民國八年11.干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方法,下列屬于此類紀年的是( )A.甲午戰爭 B.瑪雅文明 C.良渚文化 D.涿鹿之戰12.下列紀年,屬于公元前140年之前使用的紀年方式是( )A.周赧王59年 B.建元元年C.開元元年 D.乾隆元年13.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以公元零年為界B.公元前某年的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晚C.公元前221年通常可簡寫為221年D.公元后某年的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晚14.唐朝(公元681—907)和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分別存在了( )A.226年、210年 B.226年、209年C.225年、210年 D.226年、194年15.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召開,這與公元前776年在希臘舉行的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相隔多少年( )A.2783 B.2784 C.1232 D.123116.1730~1739年稱為( )A.17世紀30年代 B.17世紀40年代C.18世紀30年代 D.18世紀40年代17.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開始推行“明治維新”,這一年屬于( )A.19世紀60年代 B.18世紀60年代C.19世紀70年代 D.18世紀70年代1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每10年稱為一個“年代” B.每100年稱為一個“世紀”C.每1000年稱為一個“時代” D.康熙八年屬于王朝紀年19.首創年號紀年的中國皇帝是( )A.秦始皇 B.漢武帝C.漢高祖 D.成吉思汗20.下列關于民間口頭傳說與歷史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民間口頭傳說就是歷史本身②民間口頭傳說反映了老百姓是怎樣看待歷史的③民間口頭傳說是歷史文獻的一種必要補充④民間口頭傳說能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歷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二、填空題21.計算時間長度。(1)1640年世界近代史開始,1 840年中國近代史開始,兩者相距 年。(2)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間共經歷了 年。(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公元1 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兩者相距 年。三、問答題22.改革是社會發展不竭的動力,我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一些重要的改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國變法,司馬光(1019-1086)在《資治通鑒》中寫到“新法實施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景象,百姓勇于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斗,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商鞅變法對戰國末年的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宣布變法。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因此這次變法被稱為“戊戌變法”。這次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材料三: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始了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今天改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1)商鞅變法發生在哪個世紀的哪個年代?秦孝公時有年號嗎,為什么?(2)“光緒”“戊戌”分別是哪一種紀年方法?(3)結合材料三算一算改革開放至今(2016年)多少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與商鞅變法又間隔了多少年?23.近年來日本對釣魚島事件的層層升級,日本擬對釣魚島國有化等不符合歷史,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事件,讓我們憤怒不已。為此中學生小李收集了以下資料來研究臺灣島的歷史,想證明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①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領船隊到達臺灣(當時稱夷洲),開始了大陸與臺灣的大規模交往。②元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臺灣)。④隋朝:朱寬率領船隊到達臺灣(當時稱流求)③康熙時,臺灣歸于清朝版圖,清政府設立臺灣府,屬福建省管轄。⑤明末清朝:鄭成功收復被荷蘭殖民者占領的臺灣;⑥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并派兵戌守。(1)請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將小李同學收集到的歷史資料進行重新排序(6分)(2)根據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制作一把年代尺。24.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歷史事件。A.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六國B.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D.公元前21世紀,中國進入奴隸社會E.1世紀,基督教產生F.132年,張衡發明地動儀四、材料分析題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昭宗天復三年(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云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1987年4月,撤縣設市。——《瑞安縣志》材料二:正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做吹簫;四月四,做做戲;五月五,過重五;六月六,曬霉素;七月七,巧食喜鵲啄……——《瑞安民謠》材料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海樓 省級重點保護單位:觀音寺石塔(1)結合三則材料所述內容,對三則材料進行分類。 屬于文獻資料, 屬于口述資料, 屬于實物資料。(2)為了更好的了解歷史上的瑞安,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搜集上述材料?(至少1條,不重復)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3)每種資料都有自己的價值,在整理和分析后都能得到一些相關信息。任意選擇兩則材料,談談分別給我們提供了歷史上瑞安的什么信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世紀、年代的相關知識。計算世紀的規律(一般情況)去掉最后兩位再加1(特殊情況)最后兩位是都是0的不加1,計算年代的規律:看十位上的數字。公元前2070去掉70,二十加一為二十一世紀,七十十位數是七,所以是七十年代;公元前1600年最后兩位都是零,直接去掉就是16世紀;公元前1300年最后兩位都是零,直接去掉就是13世紀。【點評】知道年份、世紀、年代等相關知識。2.【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朝代的存在時間的計算方法。如果朝代的建立和滅亡時間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兩個時間相減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如果兩個年份是一個公元前,另一個公元后的,就要相加減去一。觀察年代尺可以清晰地找出西漢建立的時間公元前202年,滅亡的時間為9年,兩個時間一個位于公元前,一個位于公元后,因此在計算時應是202+9-1=210。故答案是C。【點評】掌握朝代的存在時間的計算方法。3.【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時間的計算。若兩個年份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計算時間相隔多少年,就是把兩個年份相減即可,若兩個年份一個公元前一個公元后,那么就是兩個年份相加再減一。題中兩次奧運會的召開分別為2014年和1894年,都屬于公元后,故把兩個年份相減就可以了。算式:2014-1894=120年。故答案是A。【點評】知道時間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運用。4.【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歷史時間的計算。它是對公元紀年的變式應用,算式為2014年—77=1937年,故答案是C。【點評】知道如何計算歷史時間。5.【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年號紀年的相關知識。我國首創年號的是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年號建元,140年為建元元年。袁世凱在1916年元旦廢除民國紀元,改為洪憲元年。在全國人民堅決反對下,袁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故答案是B。【點評】掌握年號紀年的相關知識。6.【答案】D【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公元紀年的相關知識。我們以百年為一個單位來計算時間,每100年為一個“世紀”,每10年為一個“年代”。故答案是100年、10年。【點評】知道公元紀年的相關知識。7.【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紀年法。王朝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和年號紀年法都是中國古代的紀年方法,可以排除ACD。人教版七下《歷史與社會》P115教材中明確指出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公元紀年,就是把基督教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故答案是B。【點評】知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的紀年法。8.【答案】C【知識點】區域的變化【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區分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人民日報》新聞是記者通過觀察記錄下來,而作為讀者的我們獲得時已是經過他人加工后對事實的看法,對我們來說它已經不再是第一手資料,因此它屬于第二手資料。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的理解。9.【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史料按不同標準的分類情況。歷史小說是在歷史事實上加以加工塑造的,已經與真實的歷史有所不同,因此它不屬于第一手資料。故正確答案是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史料按不同標準的分類的理解。10.【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1912年為民國元年,即民國1年,故1920年為民國九年。計算方法為1920-1912+1=9【點評】理解公元紀年與民國紀年時間換算技巧。11.【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一種常用紀年法,采用天干(甲乙丙丁等10個序詞)和地支(十二生肖)構成,60年一個輪回。故選A【點評】熟悉我國古代的紀年法。12.【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周赧王系東周最后一個君主;建元是我國第一個年號,漢武帝即位時使用;開元系唐玄宗年號;乾隆系清朝皇帝年號。公元前140年應該屬于西漢時期,故選擇A。【點評】熟悉紀年法和部分所用年號的朝代、時間。13.【答案】D【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公元1年以前就是公元前1年,不存在公元零年;公元前某年的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早;公元221年通常可以簡寫為221年,公元前221年不能簡寫為221年;公元后某年的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晚。故D選項正確。【點評】知道公元前后某年數字大小與現在的時間距離遠近、公元后某年的簡寫問題。14.【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兩個都是公元前或者公元后的時間差距計算,數字大的減去數字小的即可:一個公元前,一個公元后的時間差距計算為兩個數字相加減去1。907-681=226;202+8-1=209。故選B。【點評】學會公元前、公元后時間差的計算。15.【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一個公元前某年,一個公元后某年的時間差計算方法為兩數相加減去一。2008+776-1=2783。故選A。【點評】熟悉公元前后兩個年份時間差的計算。16.【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世紀數為年份的百位級以上數字加1,不足百的年份百位數以0做計算基數。年代以年份數的十位數為準計算。故1730-1739年為18世紀30年代。故選C。【點評】知道世紀、年代的計算方法。17.【答案】A【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百年為一個世紀,十年為一個年代。世紀數位年分數的百位數加一。故1868年為19世紀60年代。選A。【點評】知道世紀、年代的計算方法。18.【答案】C【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時代是歷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時期,而不是以1000年為一個“時代”。【點評】知道年代、世紀、王朝紀年、時代的區別。19.【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我國第一個采用年號紀年的皇帝是漢武帝劉徹。【點評】知道我國年號紀年的重要歷史事實。20.【答案】B【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主要是學生對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的相關知識,從選項看,①項口頭傳說是重要的歷史資料,是對文獻資料的一種補充,但不等于歷史,所以此項錯誤,用排除法得正確選項為B。【點評】了解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的方法,懂的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知道口述資料的類型作用等。21.【答案】200;109;392【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等方面的知識。根據題意可以以推斷出:(1)1840-1640=200;(2)1949-1840=109;(3)209+184-1=392【點評】掌握常見公元紀年時間計算,涉及公元前后時間計算掌握公元前后時間相加減去“1”的方法。22.【答案】(1)公元前4世紀50年代;沒有,因為中國首創年號在公元前140年,年號建元,此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以皇帝年號紀年的方法。(2)年號紀年干支紀年(3)38年 2333年【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此題以改革作為主體貫穿幾個歷史事件。第(1)小題將公元今年轉換為世紀和年代遵循規律(一般情況)去掉最后兩位再加1(特殊情況)最后兩位是都 是0的不加1計算年代的規律:看十位上的數字。公元前356年去后兩位加一就是4,十位上是5,所以是公元前4世紀50年代。中國最早的年號紀年是從漢武 帝開始的,秦孝公比漢武帝生活的年代要早,所以不可能有年號紀年法。第(2)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紀年方法的熟悉程度。第(3)小題分別計算跨公元前后與不跨 公元前后的時間,套用公式計算便可得出。公元前XX年(公元后)—公元前XX年(公元后XX年)=?或公元前XX年+公元后XX年—1=?【點評】掌握不同紀紀年方式置換的計算方法23.【答案】(1)①④⑥②⑤③(2)【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的史實都是證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雖然選擇的材料用不同的紀年方法,在排序是可以將時間統一化成一樣的表述,這樣對比容易。也可以先確 定最早和最晚的時間,中間的在根據史實排列。年代尺的繪制不要求精準,只要能夠關注三要素,將材料中的時間按照正確的順序標注在年代尺上即可。【點評】掌握釣魚島屬于中國的歷史史實24.【答案】D-C-B-A-E-F【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與紀年方面的相關知識。公元前年份時間數越大,表示離現在越遠;公元后年份時間越大,表示離現在遠近。故公元前21世紀最早,132年最遲。答案為D-C-B-A-E-F【點評】理解公元前后時間年份的比較,熟悉世紀與公元紀年的關系。25.【答案】(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2)圖書館查閱,網上搜集等;民間采集,調查訪問;實地考察,參觀博物館(3)材料一:可以了解到瑞安市名稱的由來;材料二:瑞安有豐富的傳統習俗;材料三:瑞安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有文化底蘊等。(能選擇并講出其中兩個方面,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的相關知識。根據史料的來源分三種:文獻,口述,實物資料,資料一試“縣志”有歷史記載的,二是口傳的“民謠”,三是看到的古建筑等。第二小題是搜集資料的方法,第三題是從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題目,有一定的開放性。【點評】了解探究文明起源的途徑分類,學會區別歷史資料,搜集資料的方法;從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考查。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