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溫州市2023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上)學業水平期末檢測歷史與社會部分溫馨提示:所有試題的答案都必須寫在答題紙(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小明前往頤和園踏青賞景。回答1-2題。份北宮門佛香閣昆明湖它公南如意門圖1頤和園手繪游覽圖圖2小明游覽途中拍攝的照片1.小明計劃游玩的第一個景點是十七孔橋,他應選擇的入口是A.北宮門B.東宮門C.新建宮門D.南如意門2.圖2照片最有可能的拍攝地點是A.南湖島B.東堤C.長廊D.諧趣園3.圖3為宜侯夨(cè)簋,銘文記載了周康王冊封夨為宜侯并將封土和人民賞賜給他。該文物可以用于研究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4.墨子認為,統治者頻繁征伐,“實為天下之巨害”;而孟子主張統治者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兩者的共同之處是圖3宜侯矢簋A.無為而治B.以法治國C.順應自然D.關注民生5.圖4為一張圖名缺失的歷史地圖。根據圖示內容判斷,該地圖反映的戰役是A.長平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淝水之戰前泰軍進攻路線6.秦律規定所有官員由皇帝簽字才能被正式任命,并強上山前泰軍布防線圖4一女東晉軍進攻路錢調為官為吏要對君主有畏懼之心。由此可知,秦朝前泰軍清遮路線A.實行郡縣制度B.削弱地方權力C.強化皇權至上D.加強思想控制7,漢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許并鼓勵諸侯王將王國土地再行分封給子弟,結果諸侯國實力被不斷削弱。“主父偃之策”是指A.刺史制度B.推行推恩令C.罷黜百家D.鹽鐵官營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第1頁(共3頁)某班同學以“東晉時期的溫州”為主題展開學習。回答8-9題。8.有同學發現:溫州在東晉之初“荒涼寂寞,翳為草莽之區”,到南朝時期則“實東南之沃壤,一郡之巨會”。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民南遷,加速開發B.武將掌權,軍力強大C.北魏改革,實力增強D.全國統一,政治穩定9.同學們收集了右側溫州地區東晉時期的文物資料,可用于研究這一時期溫州的A.對外交流B.經濟發展C.宗教傳播點彩雞首壺獸神紋銅鏡青瓷牛型燈盞D.政權更替目錄10.圖5是某同學翻閱的古籍目錄節選。該古籍應是卷一五帝本紀。。。A.《論語》B.《傷寒雜病論》卷四十八陳涉世家C.《史記》D.《齊民要術》卷一百一匈奴列傳。4年年年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圖5古籍目錄(節選)11.(10分)2022年10月19日,來自中國雅安的大熊貓“京京”和“四海”抵達卡塔爾首都多哈,“出差”擔任國際友好使者。讀圖6,回答問題。材料一氣溫/℃降水量/mm30r730025040200-151503000m-30100%200045501000500L-60147、0月0西雅安地形雅安氣溫與降水氣溫/℃降水量/mm小鏈接:400300中國四川省雅安市印度洋南回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成200洋為我國野生大熊貓棲息100的重要地區。。147.0月0圖例⑩參與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的國家多哈氣溫與降水圖6參與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的國家分布示意圖(1)當前參與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的20個國家,分布于▲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多數國家位于五帶中的△。(4分)材料二:為迎接大熊貓的到來,多哈大熊貓館修建了覆蓋著綠植的起伏山丘,由智能溫控系統精準控制館內氣候環境,降低溫度、增加濕度,參考雅安的氣候模擬不同月份氣溫和降水變化。(2)從地形和氣候兩個角度,各選一項多哈熊貓館的措施,分析其合理之處。(6分)方面措施合理之處地形4氣候▲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第2頁(共3頁)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評分標準及參考答案溫州市2023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上)學業水平期末檢測歷史與社會部分評分標準及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D D C B A B C二、非選擇題(本題有3小題,共30分)11.(10分)(1)亞(2分);北溫帶(2分).(2)(6分)方面 措施(2分) 合理之處(4分)地形 建造山丘(1分) 符合大熊貓自然聚居地地勢起伏大的特點(2分)氣候 增加濕度;降低溫度;模擬季節變化(寫出1點即可,1分) 多哈全年干燥,而雅安降水較為充沛,因此需要增加濕度;多哈全年高溫,雅安氣溫較低,因此需要降低溫度;多哈氣候全年炎熱干燥,而雅安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明顯,因此需要模擬季節變化(解釋與措施對應,能展現兩地氣候的對比即可,2分)12.(11分)(1)捕捉關鍵信息并歸納得出時代特征,時代特征且與材料信息要邏輯自洽。材料信息1分,推測2分,共3分。如:由貨幣多為青銅材質可知戰國時期青銅鑄造業技術發達。由春秋時期金屬錢幣流通不廣可知當時的工商業尚不發達。由秦半兩錢通行全國可知秦通過中國后統一了貨幣,改變了幣制混亂的狀況。私人鑄幣導致貨幣混亂、威脅中央,收歸鑄幣權有利于朝廷加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北擊匈奴和自然災害導致國庫空虛,統一鑄造五銖錢有利于增加國家收入。(4分)秦統一中國后,以秦半兩錢通行全國,結束春秋戰國貨幣混亂的局面,開啟大一統國家的進程;漢武帝時期,中央收歸鑄幣權,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中央財政,為鞏固大一統奠定基礎;絲綢之路開通后,五銖錢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西域諸國還仿照五銖錢鑄造各國錢幣,這一過程體現了民族交融的加強,有效豐富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內涵。(答出2點即可,共4分)13.(9分,本題具有開放性,閱卷時請適度把握閱卷標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講解能描述文物反映的具體史事、說明其歷史價值即可。(2分)如:人面魚紋彩陶盆:這家出土于半坡遺址的彩陶,說明了彩陶器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紋飾體現了半坡先民的審美意識。按照歷史時期、內容主題、出土地點等方面對文物進行分類,言之成理均可。(3分)展廳主題 選擇的文物(填序號) 理由陜西文明 B、C、E 都出土于陜西,展現了陜西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地綿延不絕的文明傳承中央集權 C、E 兩者都見證了中央集權的加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史前時期 B、F 都屬于史前時期的中華文明,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起源(3)能結合相關史料并運用所學知識,從生產工具、經濟發展、制度演變、文化藝術等領域闡述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即可。(一點2分,共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1七年級歷史與社會試題答案.doc 2024.1溫州市七年級歷史期末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