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第四單元 國際組織 第九課 中國與國際組織 第1框 中國與聯合國〖復習目標·領航〗課標要求 考向預測 核心素養了解國際組織的職能,評價中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說明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1.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程; 2.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 1.政治認同:支持和認同我國在聯合國中所采取的立場和行動。 2.科學精神:正確理解中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識回顧·強基】〖第1部分〗構建知識體系 〔寫出要點 詳略得當 布局合理〕【知識回顧·強基】〖第2部分〗 要點歸納釋疑 〔認真閱讀 適當批注〕1.關于中國與聯合國(1)中國是負責任大國,也是發展中國家和愛好和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2)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活動,支持其工作,并不是無原則的,中國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2.關于聯合國改革(1)原因①聯合國是實踐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是集體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的有效平臺,應該繼續成為維護和平的使者、推動發展的先驅。②聯合國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通過改革加強聯合國的作用,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③聯合國是一個按照傳統安全理念設計的國際組織,主要解決的是主權國家之間以軍事安全問題為代表的傳統安全問題。當世界的發展使安全的概念越來越擴大化和復雜化的時候,聯合國安全機制已經與時代發展部分脫節。④以前聯合國的改革并未觸及聯合國的基本結構以及如何應對新形勢和新挑戰等重大原則問題。冷戰結束后,以恐怖主義、跨國有組織犯罪、環境惡化和生態災難等為代表的“非傳統安全問題”直接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安全。聯合國改革已刻不容緩。(2)主張①聯合國的改革應發揚民主,廣泛協商,積極穩妥,循序漸進。②中國在聯合國改革問題上的主張:中國倡導和支持聯合國改革,主張改革應有利于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更好地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維護會員國的共同利益;應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權和發言權,切實維護其利益。疑惑與問題【復習探究·提能】1.考點突破: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例題1]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睕Q議使用“恢復”一詞的原因是()①中國是《聯合國家宣言》的簽字國②中國是《聯合國憲章》的簽字國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被長期剝奪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例題2]歷史上的今天:1955年6月9日,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正面的碑心石題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深切緬懷英烈。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我國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爭的慘烈教訓讓世界人民痛定思痛,建立了以聯合國為主體的全球治理框架。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B.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使聯合國的權威性顯著增強C.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D.聯合國是具有全球權威性的政府組織2.考點突破: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例題1]當今世界見證了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也面對著南北發展失衡的現實?;诖?,中國支持聯合國通過和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并宣布一系列對最不發達國家減免債務計劃。中國的這一行動表明()①中國認同并踐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②中國堅決維護發展中國家優先發展的權利③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勇于承擔國際責任④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例題2]2023年6月19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3屆會議召開,中國代表發言指出:30年前,世界人權大會通過《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決心更加努力、更持續地從事國際合作和團結,使人權事業能取得實際進展。中方始終堅定不移致力于維護國際團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這表明中國()①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②是致力于維護國際團結和合作的堅定力量③是聯合國行動的堅定支持者和重要促進者④立足各國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考點綜合探究: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材料一:2023年12月28日,聯合國秘書長發表新年視頻致辭,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團結,擁抱希望。他說:“2023年是充滿巨大苦難、系力和氣候混亂的一年,人類備受煎熬”,他強調,嚴重的全球問題加劇了世界所面臨的挑戰,貧困和饑餓、地區沖突和戰爭的數量和強度依然在激增。并表示,聯合國將堅定不移地致力于團結世界、促進和平、可持續性發展和人權。材料二:2023年12月24日,是抗美援朝長津湖轉移勝利紀念日,由此引發人們對美國外交的思考。縱觀美國外交,在人權、發展、和平與安全等問題方面常用伎倆就是政治脅迫。美國學者指出,美脅迫外交的本質在于“你要么與我們為伍,要么與我們為敵。美國應該引領,盟國則應該追隨,而反對美國至尊地位的國家將會遭殃?!?br/>材料三:202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出訪足跡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在國內接待了許多國家領導人來訪,主持了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一系列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中國為解決熱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夯實了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中方將繼續勸和促談,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新的一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進入一個可以更有作為的新階段。將進一步支持聯合國符合宗旨和原則的活動,推動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發展。有人指出:“聯合國承載世界未來的愿景,未來要更好發揮聯合國的作用,才能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相關知識,寫一篇短文評析這一觀點。作答要求:觀點正確,知識運用準確,材料提取恰當;邏輯嚴密,論證有力。【復習檢測·鞏固】1.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在探索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對這一時期取得巨大成就描述正確的是()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科學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新途徑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推動形成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④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經過長期斗爭,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以壓倒多數通過著名的第2758號決議。下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A.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部分合法權利B.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組織上徹底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C.暴露了聯合國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局限性D.從此確立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主導地位3.2023年10月7日爆發的新一輪巴以沖突給巴以雙方帶來重創,制造了波及整個中東地區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中方主張巴以沖突應在聯合國的框架內解決,安理會應發出一致聲音,公正推進巴以和談進程。這表明()①霸權主義是沖突的根源,威脅和平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②中國積極推動和談進程,在地區沖突中彰顯出世界情懷③作為聯合國的審議機構,安理會擔負著維護和平的責任④聯合國應踐行多邊主義,在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表示,安理會的問題必須得到正視,最根本問題就是組成不公、結構不合理,單一陣營長期主導安理會事務。只有找準“病根”對癥下藥,改革才能有的放矢。下列改革建議符合中國主張的是()①切實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 ②各理事國的投票權是平等的、無差別的③改革必須真正體現國際公平正義 ④改革要得到聯合國各會員國授權同意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指出:“中國需要聯合國,聯合國也需要中國?!薄爸袊锹摵蠂怖頃H卫硎聡?,這不僅是權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薄爸袊鴮⒗^續大力推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支持聯合國推進千年發展目標,愿同各方一道努力,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為世界和平、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边@說明()①中國是負責任大國,參加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的各項工作②中國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③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繁榮,互利合作實現共同安全④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2023年2月6日,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地區發生強烈地震,聯合國呼吁國際社會捐資援助地震受災民眾。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隊、醫療隊,并提供地震災區急需的救災物資。這表明()①聯合國是國際社會集體應對威脅挑戰的有效平臺②聯合國代表各成員國的根本利益,始終發揮作用③中國響應聯合國呼吁,為人道主義事業貢獻力量④中國肩負著國際責任,堅持以互利實現共同繁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收獲與反思參考答案【復習探究·提能】1.考點突破: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例題1]D。①:《聯合國家宣言》于1942年1月簽署,它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聯合國成立于1945年,而材料強調的是聯合國與中國的關系,①與題意不符。②③④: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之所以使用“恢復”一詞是因為中國是《聯合國憲章》的簽字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曾被長期剝奪,②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例題2]D。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A: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員國,參與了醞釀、籌建聯合國的過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中國始終走和平發展道路,以促進世界和平、維護共同發展為外交宗旨,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使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步入正軌,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使聯合國的權威性顯著增強,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聯合國有不少會員國因革命或政變而更迭政權、改變國名,但其在聯合國的席位并未受到影響,故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聯合國在其成員范圍內具有權威性,但不具有全球權威,且題干強調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不體現聯合國的權威性,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考點突破: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例題1]B。①③:材料中“中國支持聯合國通過和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并宣布一系列對最不發達國家減免債務計劃”體現了我國積極支持聯合國開展的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工作,也是我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的體現,①③說法正確。②: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不存在誰優先發展,②說法錯誤。④:材料未體現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例題2]A。①②:中國代表發言表示,依《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中方始終堅定不移致力于維護國際團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表明中國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是致力于維護國際團結和合作的堅定力量,①②正確。③:中國支持聯合國符合其憲章精神的行動,而不是支持聯合國所有行動,③排除。④: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本國的國家利益,應立足本國國家利益,④排除。故本題選A。3.考點綜合探究: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共同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們要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將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復習檢測·鞏固】1.D。①: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①表述錯誤。②:1982年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科學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新途徑,該成就不屬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②不符合題意。③: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推動形成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③符合題意。④:在對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B。B: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以壓倒多數通過著名的第2758號決議。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組織上徹底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B正確。AC: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體現了聯合國主持正義的一面,而不是局限性,AC錯誤;D:中國在聯合國不處于主導地位,D錯誤。故本題選B。3.C。②④:中方主張巴以沖突應在聯合國的框架內解決,這表明中國積極推動和談進程,在地區沖突中彰顯出世界情懷,聯合國應踐行多邊主義,在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作用,②④符合題意。①:霸權主義是威脅和平的主要障礙,而不是根源,①排除。③:聯合國大會是聯合國的主要審議機構,③錯誤。故本題選C。4.B。①③: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表示,安理會的問題必須得到正視,最根本問題就是組成不公、結構不合理,單一陣營長期主導安理會事務,為此要切實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改革必須真正體現國際公平正義,①③符合題意。②:各理事國的投票權是平等的、有差別的,②錯誤。④:該選項不屬于材料中提及的“病根”,不符合中國的改革主張,④排除。故本題選B。5.A。①②:習主席指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積極承擔相應責任,支持聯合國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發展的各項工作。說明中國是負責任大國,參加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的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①②正確。③: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③說法錯誤。④:材料未涉及聯合國改革,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6.A。①: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地區發生強烈地震,聯合國呼吁國際社會捐資援助地震受災民眾,表明聯合國是國際社會集體應對威脅挑戰的有效平臺,①正確。②:聯合國代表的是各成員國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他們的根本利益,各國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②說法錯誤。③: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并作出實際行動,表明中國響應聯合國呼吁,為人道主義事業貢獻力量,③入選。④:材料主旨是應對威脅和挑戰,沒有涉及中國堅持以互利實現共同繁榮,④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