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余姚市2023學年第一學期初中期末考試6.對“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的涵義理解正確的是①它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②它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試題卷③它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④它使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溫馨提示:本卷為閉卷考,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請把答案做在答題卷上》如圖是一座雕塑:整個槍桿兩頭朝下、中間向上,裂開的一側形成犬牙狀的尖銳裂口憤怒地宜刺藍天,寓意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讀圖回答7-8題。卷1(選擇題,共60分) .該雕塑應該位于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多選、A.廣州B.虎門錯選、漏選均不給分】C.北京D.福州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讀長江、黃河水系示意圖,完成1-2小題。8.主持此次“禁煙運動”的民族英雄是A.道光帝B.陳化成C.林則徐D.鄧世昌讀清政府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回答9-10題。9.圖1和圖2所示通商口岸分別是哪個不平等條約規定開埠通商的?A.《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B.《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C.《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水電站D.《天津條約》和《馬關條約》長江、黃河水系示意圖10.從兩圖中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變化反映出1.下列關于長江、黃河干流的共同特征,說法正確的是A.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深人腹地①均發源于青藏高原②都自西向東注入東海B.清政府已經淪為洋人的朝廷品③都流經我國的三級階梯④水能都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區C.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A.①②③B.②③④圖1圖2C.①3④D.①②④2.凌汛是指冰壩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的現象,多發生于河流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D.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己經完全解體度的河段。圖中①②③④四個河段中易發生凌汛現象的是11.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兩次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對于兩者的共A.①B.②C.③D.④同之處的描述,錯誤的是3.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知識。以下詩句中能反映地形地勢對氣候影響的是A.具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B.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A.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B.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C.缺乏反帝斗爭的勇氣D.在中外反動勢力的絞殺下失敗C.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D.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12.如圖所示為太平天國頒布的革命綱領。與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點是主張4.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線。下列我國地理分界線中,與秦嶺一淮河線大致吻合的有①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③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④一月0℃等溫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歷史學家陳旭麓在《近代中國杜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寫道:“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睋瞬牧希卮?-6題。5.“這場戰爭”是指A.學習西方治國B.實行君主專制A.鴉片戰爭B.中法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C.平均分配土地D.實現男女平等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試8一1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試8一2余姚市2023學年第一學期初中期末試卷示例1:觀點: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論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終結,建立了中華民國,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制度;當袁世凱準備復辟帝制,革命黨人接連發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運動,最終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國,民主共和思想已經深入題號1234568910人心。答案CAABADAA示例2: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開拓者(是中華民國國父)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論述:面對民族危機,孫中山建立了資產階級革命組織同盟會,并提出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答案CABDCDB的指導思想。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并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參議院制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答案BDAABCDBDC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當袁世凱倒行逆施要建立獨裁統治,孫中山為維護民主共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40分)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改組同盟會組成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發表《討袁檄31.(14分)文》號召護國運動、開展護法運動等;面對軍閥割據的黑暗時代,孫中山繼續尋找(1)一;高山;天然植物園、水果之鄉、東方糖庫等(任意1個即可)(3分)救國的道路:1924年與共產黨合作,建立黃埔軍校,為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作了準備。(2)A:1885年臺灣建立行??;(1分)第一次分離: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規定清總之,孫中山的一生,是為中國革命鞠躬盡瘁的一生,無愧被譽為中華民國國父當之無愧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開拓者。政府割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從此,臺灣變成日本的殖民地,與祖國大陸分離;(2分)33.(16分)第二次分離:1949年,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宣告國民黨在大陸的反動統治覆滅,國(1)圖一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民黨殘余勢力敗退至臺灣,從此臺灣與祖國大陸至今分離。(2分)結合,為圖二中國共產黨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分,只要寫到圖一是圖(3)臺灣地理位置獨特,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交通作用;臺灣位于西太平洋;是二的準備或條件即給分)我國東南沿海的門戶,也是西太平洋的戰略樞紐;地處低緯度,氣候條件優越,物產主題:符合題意即可,例如:紅船啟航、開天辟地、中共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豐富;是戰爭期間重要的補給點;對美日等國也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等。(2分等(2分)任意2個角度即可)(2)南昌起義的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4)閩;(1分)臺灣;(1分)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拓展旅游市場、加強兩岸人員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2分)往來、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任意2點即可,2分)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2分)32.(10分)(3)歷史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第一次國共對峙時期或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寫(1)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2分)革命出19世紀二三十年代也給分)(2分)統一戰線(2分)目的:鞏固根據地以及爭取抗戰的勝利(寫出為聯合各階級抗日或擴大抗日民族統(2)本問采用等級賦分,評分標準如下:擬定的觀點材料運用與論述水平等級與賦分戰線等均給分)(2分)明確,有新意緊扣觀點加以論述,運用材料中兩個以上史實意義:這次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廢除了4等(6分)或有思想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分,任意2明確能夠圍繞觀點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史實3等(4-3分)但不夠充分或不夠典型,條理基本清楚個角度即可)不夠明確有論述或說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論結合不充分2等(3-2分)(4)感悟:中國共產黨是光榮的政黨、是正確的政黨、是革命的政黨,領導中國取得了民沒有凝練出觀點主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政黨,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政黨;我們觀點、論述與材料無關,或僅僅重復材料中的史實1等(1-0分)(觀點錯誤)中學生要敬黨、愛黨等。(任意2個角度,言之有理即可,2分)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答一1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答一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余姚市2023學年第一學期初中期末考試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試題.docx 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