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同步試卷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1.(2017·杭州模擬)某校舉辦“中國古代文化使者”的圖文展覽,下列人物與詩句“七渡重洋使亞非,長風萬里鼓帆催。遠航帶著文明去,滿載和平友誼歸。”搭配最合適的是( )A.唐玄奘 B.鄭和C.鑒真 D.張騫2.東南亞一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一些紀念鄭和的遺址,當地人民紀念鄭和的主要原因是( )A.鄭和下西洋比歐洲人早了半個世紀B.鄭和下西洋有敢于冒險的航海精神C.鄭和下西洋使這些地方成為明朝的屬地D.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交流3.1416年12月28日(永樂十四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在馬六甲修建了鄭和文化館。其中,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圖片展,詳細介紹了鄭和七下西洋的相關歷史。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為此,稱為“寶船”,意為“運寶之船”。據材料可知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一在于( )A.宣揚國威B.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C.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D.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4.下列人物中,曾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友好往來的是( )A.鄭和 B.戚繼光 C.李時珍 D.宋應星5.被稱為全美洲“移民之父”的是( )A.麥哲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迪亞士6.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處有:( )①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 ②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黃金為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搜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鄭和下西洋的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目的 B.起止時間 C.遠航次數 D.所到地區8.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 B.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 D.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9.美國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命名為哥倫布日,這一決定遭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強烈反對。印第安人之所以強烈反對是因為( )A.哥倫布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印第安人不適應現代文明B.哥倫布遠航加強了美洲與其他各大洲的聯系C.哥倫布發現美洲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D.哥倫布把歐洲殖民者帶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厄運從此開始10.(2019八下·諸暨期中)有學者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與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A.促進資本主義發展B.進行環球航行C.進行殖民掠奪D.擴大政治影響,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二、識圖題。11.觀察圖片,回答問題。(1)上圖為鄭和下西洋路線示意圖,請你依據所學知識,在下列橫線上填寫這條路線的起點A和B、C兩處所在國家的現今名稱。A: B: C: (2) 年至 年間,明朝皇帝 派遣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要早 。12.歷史上,中國和歐洲曾先后進行過遠洋航海活動。讀下面兩幅航海路線圖,回答問題。(1)圖1的A;B;C;D四條航線中,屬于哥倫布遠航航線的是 。(2)從圖2可知,從圖2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什么地方 (3)據圖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共同點。三、材料分析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比較類別 鄭和 哥倫布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次數 7次 4次人數 2.7萬-2.8萬人 1000-1500人船只 100多艘 17艘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因為輸入的商品多為香料、珍寶等高檔消費奢侈品。同時也助長了中國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治經濟革新。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材料三:“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恩格斯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歸納鄭和下西洋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沒有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原因。(3)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分別是出于什么目的?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馬克思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材料三:新航路的開辟,在商業領域引起了革命性變化。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歐洲各國掀起了占有亞洲物產和美洲資源的競爭熱,殖民浪潮從此愈演愈烈。……從事商業的人大發橫財,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愈益增長……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渴望謀取政治地位,從而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與材料一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發現美洲的是誰?(2)中國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船隊最遠到達什么地區?(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4)鄭和下西洋和材料一中所體現的事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來看,你認為哪個更大?結合材料二,三說明你的理由。四、論述題。15.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深入探究,討論激烈。有位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么哥倫布遠航開始了世界的新紀元,而比他們還早的鄭和下西洋卻沒給中國帶來轉折 ”同時,他們對鄭和下西洋的評價出現了分歧,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意見一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但是相比較而言.鄭和下西洋時間早,規模大,成為中國人的驕傲,明朝政府后來禁止鄭和下西洋是錯誤的。意見二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勞民傷財,沒有帶來哥倫布航海那樣的效應,所以毫無意義,遭到禁止是應該的。請完成:依據上述材料,請你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作出恰當的分析、評論。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05-1433年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訪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岸,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的了解。2.【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405年到1433年鄭和前后七下西洋,規模之浩大,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鄭和所率的船隊,滿載著中國的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銀貨幣。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禮,展現大國風度,發展相互間的友好關系。因此鄭和下西促進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聯系和友好往來。AB兩項都不是東南亞一些國家人民紀念鄭和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鄭和下西洋使這些地方成為明朝的屬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交流是東南亞一些國家人民紀念鄭和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3.【答案】B【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可知,鄭和下西洋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聯系,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4.【答案】A【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戚繼光是明末抗倭英雄,排除B;李時珍是晚明編成《本草綱目》的醫學家,排除C;宋應星是晚明編成《天工開物》的科學家,排除D。鄭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友好往來。正確的是A。【點評】知道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5.【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認為自己到達了亞洲的印度,所以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實際上哥倫布發現了一個原來不被歐洲人所知的新大陸。享有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稱,他的壯舉打破了美洲大陸與世界隔絕的狀態。C項哥倫布被稱為全美洲“移民之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史實。需要靈活運用哥倫布發現美洲。6.【答案】A【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表現在: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①②說法正確。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說法錯誤,新航路開辟不是和平交往的方式;④都以黃金為目的說法錯誤,鄭和下西洋不是以黃金為目的。A項①②是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史實。7.【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405年到1433年,鄭和曾經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下西洋,帶去了明朝的絲綢、瓷器等,也帶回來各地的特產,促進了明朝與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所到地區表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史實。需要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的史實。8.【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A項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表述錯誤,甲是鄭和于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乙是哥倫布于1492發現了美洲大陸,兩次航海時間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表述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規模大于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航海規模,不符合題意;C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錯誤,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鄭和下西洋沒有使世界走向整體,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先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圖片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主要是讓學生會區別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不同,從中選出正確答案。9.【答案】D【知識點】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考點的理解。本題的答題角度是印第安人強烈反對哥倫布日的角度,而B、C是贊成角度,不符合題干要求,因此,B、C錯誤。根據八下《歷史與社會》第55頁,在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年的紀念日,美國波士頓的一家博物館用實物、圖表和數據顯示,從15世紀以來,有3000多萬印第安人被入侵者殺害。一位印第安人領袖譴責說:“這是滅絕種族和悲痛的500年。”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哥倫布發現美洲對印第安人的影響。10.【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新航路開辟主要是經濟動機,故AC說的都是新航路開辟的目的。B首次環球航行是歐洲人麥哲倫,它也不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可排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宣揚明朝國威,擴大明朝的政治影響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11.【答案】(1)劉家港;菲律賓;沙特阿拉伯(2)1405;1433;明成祖(或朱棣);半個多世紀【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405年,鄭和率領60余艘船只,載著兩萬多人和大量的物資,浩浩蕩蕩地從劉家港(今江蘇太倉)出發。A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劉家港;B處蘇祿國,即今菲律賓;C處天方即今沙特阿拉伯。(2)明朝時期,為宣揚國威,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遠航早半個多世紀。故答案為:(1)劉家港;菲律賓;沙特阿拉伯。(2)1405;1433;明成祖(或朱棣);半個多世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鄭和下西洋的史實。12.【答案】(1)A(2)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共同點: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經濟和文化的聯系;都具有不畏艱險、勇于冒險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進的航海經驗、技術。【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哥倫布遠航的航線。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遠航的航線是向西發現新大陸即美洲,所以只有A航線符合要求。故選擇A。(2)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共同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經濟和文化的聯系;都具有不畏艱險、勇于冒險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進的航海經驗、技術等。故答案為:(1)A。(2)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共同點: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經濟和文化的聯系;都具有不畏艱險、勇于冒險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進的航海經驗、技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13.【答案】(1)時間長、規模大(產員參與多)、次數多。(2)這種貢賜貿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經濟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涌俞入的商品多為高檔消費奢侈品,助長了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抬經濟革新。(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弘揚國威。哥倫布遠航是為了獲取海外的黃金(或為了獲取商業利益)。【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是時間長、規模大(產員參與多)、次數多。(2)本題考查的是分析鄭和下西洋沒有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原因。可以從原因、目的、結果、中國的經濟結構等方面分析。(3)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強大和結交外國,西歐開辟新航路主要是為了追逐黃金、發財致富。故答案為:(1)時間長、規模大(產員參與多)、次數多。(2)這種貢賜貿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經濟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涌俞入的商品多為高檔消費奢侈品,助長了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抬經濟革新。(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弘揚國威。哥倫布遠航是為了獲取海外的黃金(或為了獲取商業利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14.【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2)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4)新航路的開辟;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1492年,哥倫布率領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10月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此后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來的10年間,哥倫布先后三次西航。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2)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依據題干“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歐洲人越發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結合所學知識,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4)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更大是新航路的開辟;理由是: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故答案為:(1)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2)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4)新航路的開辟;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15.【答案】鄭和遠航是為了宣揚國威,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新航路開辟是為了獲取財富,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加強了各大洲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動植物品種的交流。但新航路的開辟也導致了對美洲財富、土地的掠奪,對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從航海的動機、影響等方面作答。如從鄭和主要是為了顯耀國威,而新航路的開辟主要是為了獲取黃金和其他寶貴的資源等角度進行分析。故答案為:鄭和遠航是為了宣揚國威,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新航路開辟是為了獲取財富,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加強了各大洲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動植物品種的交流。但新航路的開辟也導致了對美洲財富、土地的掠奪,對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意義的理解。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同步試卷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1.(2017·杭州模擬)某校舉辦“中國古代文化使者”的圖文展覽,下列人物與詩句“七渡重洋使亞非,長風萬里鼓帆催。遠航帶著文明去,滿載和平友誼歸。”搭配最合適的是( )A.唐玄奘 B.鄭和C.鑒真 D.張騫【答案】B【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05-1433年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訪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岸,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的了解。2.東南亞一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一些紀念鄭和的遺址,當地人民紀念鄭和的主要原因是( )A.鄭和下西洋比歐洲人早了半個世紀B.鄭和下西洋有敢于冒險的航海精神C.鄭和下西洋使這些地方成為明朝的屬地D.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交流【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405年到1433年鄭和前后七下西洋,規模之浩大,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鄭和所率的船隊,滿載著中國的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銀貨幣。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禮,展現大國風度,發展相互間的友好關系。因此鄭和下西促進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聯系和友好往來。AB兩項都不是東南亞一些國家人民紀念鄭和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鄭和下西洋使這些地方成為明朝的屬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交流是東南亞一些國家人民紀念鄭和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3.1416年12月28日(永樂十四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在馬六甲修建了鄭和文化館。其中,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圖片展,詳細介紹了鄭和七下西洋的相關歷史。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為此,稱為“寶船”,意為“運寶之船”。據材料可知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一在于( )A.宣揚國威B.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C.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D.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答案】B【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可知,鄭和下西洋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聯系,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4.下列人物中,曾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友好往來的是( )A.鄭和 B.戚繼光 C.李時珍 D.宋應星【答案】A【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戚繼光是明末抗倭英雄,排除B;李時珍是晚明編成《本草綱目》的醫學家,排除C;宋應星是晚明編成《天工開物》的科學家,排除D。鄭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友好往來。正確的是A。【點評】知道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5.被稱為全美洲“移民之父”的是( )A.麥哲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迪亞士【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認為自己到達了亞洲的印度,所以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實際上哥倫布發現了一個原來不被歐洲人所知的新大陸。享有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稱,他的壯舉打破了美洲大陸與世界隔絕的狀態。C項哥倫布被稱為全美洲“移民之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史實。需要靈活運用哥倫布發現美洲。6.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處有:( )①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 ②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黃金為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表現在: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①②說法正確。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說法錯誤,新航路開辟不是和平交往的方式;④都以黃金為目的說法錯誤,鄭和下西洋不是以黃金為目的。A項①②是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史實。7.搜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鄭和下西洋的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目的 B.起止時間 C.遠航次數 D.所到地區【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405年到1433年,鄭和曾經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下西洋,帶去了明朝的絲綢、瓷器等,也帶回來各地的特產,促進了明朝與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所到地區表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史實。需要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的史實。8.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 B.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 D.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A項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表述錯誤,甲是鄭和于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乙是哥倫布于1492發現了美洲大陸,兩次航海時間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表述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規模大于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航海規模,不符合題意;C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錯誤,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鄭和下西洋沒有使世界走向整體,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先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圖片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主要是讓學生會區別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不同,從中選出正確答案。9.美國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命名為哥倫布日,這一決定遭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強烈反對。印第安人之所以強烈反對是因為( )A.哥倫布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印第安人不適應現代文明B.哥倫布遠航加強了美洲與其他各大洲的聯系C.哥倫布發現美洲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D.哥倫布把歐洲殖民者帶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厄運從此開始【答案】D【知識點】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考點的理解。本題的答題角度是印第安人強烈反對哥倫布日的角度,而B、C是贊成角度,不符合題干要求,因此,B、C錯誤。根據八下《歷史與社會》第55頁,在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年的紀念日,美國波士頓的一家博物館用實物、圖表和數據顯示,從15世紀以來,有3000多萬印第安人被入侵者殺害。一位印第安人領袖譴責說:“這是滅絕種族和悲痛的500年。”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哥倫布發現美洲對印第安人的影響。10.(2019八下·諸暨期中)有學者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與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A.促進資本主義發展B.進行環球航行C.進行殖民掠奪D.擴大政治影響,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新航路開辟主要是經濟動機,故AC說的都是新航路開辟的目的。B首次環球航行是歐洲人麥哲倫,它也不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可排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宣揚明朝國威,擴大明朝的政治影響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二、識圖題。11.觀察圖片,回答問題。(1)上圖為鄭和下西洋路線示意圖,請你依據所學知識,在下列橫線上填寫這條路線的起點A和B、C兩處所在國家的現今名稱。A: B: C: (2) 年至 年間,明朝皇帝 派遣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要早 。【答案】(1)劉家港;菲律賓;沙特阿拉伯(2)1405;1433;明成祖(或朱棣);半個多世紀【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405年,鄭和率領60余艘船只,載著兩萬多人和大量的物資,浩浩蕩蕩地從劉家港(今江蘇太倉)出發。A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劉家港;B處蘇祿國,即今菲律賓;C處天方即今沙特阿拉伯。(2)明朝時期,為宣揚國威,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遠航早半個多世紀。故答案為:(1)劉家港;菲律賓;沙特阿拉伯。(2)1405;1433;明成祖(或朱棣);半個多世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鄭和下西洋的史實。12.歷史上,中國和歐洲曾先后進行過遠洋航海活動。讀下面兩幅航海路線圖,回答問題。(1)圖1的A;B;C;D四條航線中,屬于哥倫布遠航航線的是 。(2)從圖2可知,從圖2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什么地方 (3)據圖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共同點。【答案】(1)A(2)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共同點: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經濟和文化的聯系;都具有不畏艱險、勇于冒險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進的航海經驗、技術。【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哥倫布遠航的航線。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遠航的航線是向西發現新大陸即美洲,所以只有A航線符合要求。故選擇A。(2)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共同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經濟和文化的聯系;都具有不畏艱險、勇于冒險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進的航海經驗、技術等。故答案為:(1)A。(2)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共同點: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經濟和文化的聯系;都具有不畏艱險、勇于冒險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進的航海經驗、技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三、材料分析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比較類別 鄭和 哥倫布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次數 7次 4次人數 2.7萬-2.8萬人 1000-1500人船只 100多艘 17艘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因為輸入的商品多為香料、珍寶等高檔消費奢侈品。同時也助長了中國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治經濟革新。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材料三:“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恩格斯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歸納鄭和下西洋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沒有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原因。(3)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分別是出于什么目的?【答案】(1)時間長、規模大(產員參與多)、次數多。(2)這種貢賜貿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經濟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涌俞入的商品多為高檔消費奢侈品,助長了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抬經濟革新。(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弘揚國威。哥倫布遠航是為了獲取海外的黃金(或為了獲取商業利益)。【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是時間長、規模大(產員參與多)、次數多。(2)本題考查的是分析鄭和下西洋沒有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原因。可以從原因、目的、結果、中國的經濟結構等方面分析。(3)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強大和結交外國,西歐開辟新航路主要是為了追逐黃金、發財致富。故答案為:(1)時間長、規模大(產員參與多)、次數多。(2)這種貢賜貿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經濟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涌俞入的商品多為高檔消費奢侈品,助長了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抬經濟革新。(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弘揚國威。哥倫布遠航是為了獲取海外的黃金(或為了獲取商業利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馬克思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材料三:新航路的開辟,在商業領域引起了革命性變化。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歐洲各國掀起了占有亞洲物產和美洲資源的競爭熱,殖民浪潮從此愈演愈烈。……從事商業的人大發橫財,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愈益增長……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渴望謀取政治地位,從而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與材料一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發現美洲的是誰?(2)中國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船隊最遠到達什么地區?(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4)鄭和下西洋和材料一中所體現的事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來看,你認為哪個更大?結合材料二,三說明你的理由。【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2)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4)新航路的開辟;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1492年,哥倫布率領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10月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此后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來的10年間,哥倫布先后三次西航。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2)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依據題干“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歐洲人越發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結合所學知識,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4)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更大是新航路的開辟;理由是: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故答案為:(1)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2)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4)新航路的開辟;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四、論述題。15.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深入探究,討論激烈。有位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么哥倫布遠航開始了世界的新紀元,而比他們還早的鄭和下西洋卻沒給中國帶來轉折 ”同時,他們對鄭和下西洋的評價出現了分歧,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意見一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但是相比較而言.鄭和下西洋時間早,規模大,成為中國人的驕傲,明朝政府后來禁止鄭和下西洋是錯誤的。意見二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勞民傷財,沒有帶來哥倫布航海那樣的效應,所以毫無意義,遭到禁止是應該的。請完成:依據上述材料,請你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作出恰當的分析、評論。【答案】鄭和遠航是為了宣揚國威,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新航路開辟是為了獲取財富,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加強了各大洲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動植物品種的交流。但新航路的開辟也導致了對美洲財富、土地的掠奪,對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從航海的動機、影響等方面作答。如從鄭和主要是為了顯耀國威,而新航路的開辟主要是為了獲取黃金和其他寶貴的資源等角度進行分析。故答案為:鄭和遠航是為了宣揚國威,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新航路開辟是為了獲取財富,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加強了各大洲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動植物品種的交流。但新航路的開辟也導致了對美洲財富、土地的掠奪,對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意義的理解。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