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迷你隔音房【真實情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機械設備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給人類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但同時也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強的噪聲。為了降低噪聲對我們生活、學習的危害,我們必須合理地實施降低噪聲的措施。比如音樂教室、歌劇院等建筑在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降低噪聲。為了更好地睡眠,許多房屋在建造的時候也會考慮降噪措施。本課程由兩個任務組成,第一個任務是制作一個迷你的吸聲裝置,初步分析出哪些材料更具吸聲效果;第二個任務是制作一個至少能容納一位四年級學生的“隔音小房間”。通過動手實踐,讓學生體會科學和工程在實際生活中的融合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課程領(lǐng)域】科學、工程、技術(shù)、數(shù)學【建議年級】四年級【建議時長】第一個任務:60分鐘第二個任務:120分鐘【課程任務】讓學生認識一些吸聲材料,探索消聲的途徑和方法。在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設計并制作一個迷你隔音房(吸聲裝置),設計圖需要圖文結(jié)合,并且要考慮制作的成本。制作時,需要強調(diào)按圖制作。基于隔音房的需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探究吸聲材料、吸聲裝置的安裝位置及其他可能的因素對消聲的影響。最后各小組進行成果展示測評。本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最后,以制作消聲盒的經(jīng)費開支、隔聲效果這兩方面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來判斷學生的制作的“產(chǎn)品”是否具有競爭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聲音的傳播可以被阻斷或減弱。在工程設計時,要考慮時間成本和材料成本。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制作吸聲裝置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提出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制作模型→測試模型→改進設計”的研究思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減少噪聲的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難點】重點:利用吸聲材料可以阻斷或減弱聲音的傳播。難點:讓學生意識到“設計是為制作服務的”這一工程思維。【教學器材的準備】能發(fā)聲的小玩具、尺子、剪刀、透明膠、雙面膠、毛氈、報紙、棉花、紙盒、分貝計、KT板小屋。【教學過程】一、導入: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1. 視頻(神奇的小房間):調(diào)查迷你KTV內(nèi)外的音量變化。2. 提問:看了這個小調(diào)查,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問題?3. 談話:事實上,具有這種功能的小房間還有很多(出示音樂教室、錄音棚、電影院的圖片和資料)。4. 提問:如果這些房間不具備隔音效果,會有什么危害?5. 小結(jié):是的,噪聲污染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降低噪聲非常有必要。6. 揭題:接下來的研究,我們將一起來建造一間迷你的隔音房。二、頭腦風暴1. 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或設計可以降低噪聲?2. 介紹吸聲材料(吸聲材料降噪是利用吸聲材料松軟多孔的特性來吸收一部分聲波)。3. 介紹吸聲設計(微軟吸聲實驗室圖片和資料、窗戶的雙層設計等)。三、任務執(zhí)行與反思(一)第一個任務的執(zhí)行與反思1.明確任務和評價量規(guī)(1)出示材料區(qū)的材料:紙盒、發(fā)聲玩具、標有價格的吸聲材料(毛氈、報紙、棉花)、工具(尺子、剪刀、透明膠),并介紹(重點介紹不同價位的吸聲材料)。(2)任務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一個吸聲裝逼,比較哪一組的吸聲裝置對聲音的屏蔽效果最好。(3)出示評價量規(guī),小組內(nèi)先分析評價量規(guī),對于不清楚的內(nèi)容可以用筆圈起來。吸聲裝置的評價量規(guī)主要 指標 1分 2分 3分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七組 第八組分工 合作 小組分工不明確,只有一兩位學生在指揮或者做事 小組分工明確,但個別成員不知道自己的分工 小組分工明確,每個成員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務 設 計 圖 缺少文字和圖畫設計 有文字和圖畫說明,但是說明較混亂,沒有對每種材料的加工和用量進行說明 文字和圖畫說明設計合理,對每部分使用的材料進行了加工和用量的詳細介紹 制作 成本 所用材料的成本最高 所用材料的成本居中 所用材料的成本最低 隔音 效果 分貝計測試分貝值最高 分貝計測試分貝值居中 分貝計測試分貝值最低 ·提問:對于這個評價量規(guī),你有什么疑問?·答疑:介紹“制作成本”的統(tǒng)計方法:材料費用單序號 材料名稱 單價 所用數(shù)量 總價1 毛氈 6元/塊 2 報紙 1元/塊 3 棉球 2元/粒 4 雙面膠 2元/卷 5 透明膠 2元/卷 共計 ·介紹:隔音效果的檢測方法。·溫馨提示:(1)設計要為制作服務!(2)輕聲討論!2.設計(1)小組完成設計圖。(2)填寫“材料費用單”。(3)匯報交流自己的設計。3.制作模型(1)從材料區(qū)領(lǐng)取對應的材料。師講解:如果制作過程中需要增加材料,需修改“材料費用單”。(2)引導:先分工,每個人明確自己的任務。(3)小組制作并調(diào)試(小組內(nèi)使用分貝儀作為初步檢測)。(4)教師根據(jù)評價量規(guī)進行打分。4.測試與研討(1)作品拿到檢測區(qū),提問:檢測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2)師檢測,一位學生將分貝儀的數(shù)據(jù)記錄到EXCEL中。(3)投影隔音效果最佳的作品,小組成員來介紹自己小組是如何分工的,吸聲裝置從內(nèi)到外分別用了哪種材料?有什么特點?5.反思(1)提問:如果可以考慮使用其他的吸聲材料,你希望增加什么材料?為什么覺得這種材料效果更好?(2)小組修改設計圖。(二)第二個任務的執(zhí)行與反思1.明確任務和評價量規(guī)(1)出示材料區(qū)的材料:標有價格的吸聲材料(毛氈、報紙、棉花)、自帶的一些吸聲材料、工具(尺子、剪刀、透明膠)、KT板小屋。(2)任務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一件迷你隔音房,這間小屋至少能容納一位同學(指定某一位學生),在里面放置一個音響,比較哪一組的小屋隔音效果最好。(3)出示評價量規(guī)。迷你隔音房的評價量規(guī)主要 指標 1分 2分 3分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七組 第八組分工 合作 小組分工不明確,只有一兩位學生在指揮或者做事 小組分工明確,但個別成員不知道自己的分工 小組分工明確,每個成員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務 設 計 圖 缺少文字和圖畫設計 有文字和圖畫說明,但是說明較混亂,沒有對每種材料的加工和用量進行說明 文字和圖畫說明設計合理,對每部分使用的材料進行了加工和用量的詳細介紹 制作 成本 所用材料的成本最高 所用材料的成本居中 所用材料的成本最低 隔音 效果 分貝計測試分貝值最高 分貝計測試分貝值居中 分貝計測試分貝值最低 2.設計(1)小組完成設計圖。(3)匯報交流自己的設計。引導:我們用了哪些吸聲材料,我們的設計是怎樣的。3.制作模型(1)從材料區(qū)領(lǐng)取對應的材料。(2)引導:先分工,每個人明確自己的任務。(3)小組制作并調(diào)試。(4)教師根據(jù)評價量規(guī)進行打分。4.測試與研討(1)作品拿到檢測區(qū),檢驗內(nèi)容:·是否能容納指定的一位同學。·用分貝儀檢測噪音。(2)師檢測并將數(shù)據(jù)記錄到EXCEL中。(3)評選出最佳的作品,小組成員來介紹自己小組是如何分工的,迷你隔音房從內(nèi)到外分別用了哪種材料?有什么特點?5.總結(jié)和反思思考:在本次活動中,你對小組的表現(xiàn)最自豪的是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四、拓展延伸1.帶領(lǐng)學生參觀音樂教室,你能否從音樂教室的隔音設計中得到啟發(fā)來改進我們的迷你隔音房?2.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或減少噪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