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課時 重難點 改革開放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容、地位、意義和四者的關系。課堂任務表任務明細1.改革開放的意義 4個面貌: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3次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1個重要法寶: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1個必由之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2個關鍵一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 理論形成時間代表人物主要內容(回答了)作用(貢獻)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江澤民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六大以后胡錦濤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容、地位、意義和四者的關系。 內容: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力量 意義: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十四億多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典型例題1.習近平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编囆∑揭苍浽u價于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會議:“……這是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開端?!敝宰鞒錾鲜龈叨仍u價,是因為這次會議( ) ①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②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③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④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性步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F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外資流人第二大國,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由此可見,改革開放( )①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②全面推進,向縱深發展③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 ④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4月27日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作制度執行的表率。這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①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 ②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 ③是新時代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 ④是衡量新時期黨和國家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在論述“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時指出,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源于實踐、來源于人民、來源于真理。下列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之間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仡櫚倌隁v程,牢記初心使命。 材料一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民族蒙羞,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材料二 建國70多年過去了,經過建設時期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曾經滿目瘡痍、一窮二白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提升,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呈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結合材料一,縱觀近代以來中國先進分子探索復興之路的歷程,你從中得到哪些結論? 結合材料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應如何接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答案【答案】C【答案】D【答案】A 【答案】B (1)①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②各種探索都以失敗而告終,說明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③完成此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科學真理的指導。(2)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確指導。③堅持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